第2章 区别式教育
韩淑珍一个很奇怪的女孩,一会高兴地唱唱跳跳,一会怒气冲冲地要打人,情绪总是在阴天和晴天间交换,喜怒无常,这样的性格让她无法拥有真正的朋友。
她为什么会这样呐?
那就要从她的童年时说起,她自记事起父母就离婚了。
她清晰的记得父母离婚时的场景,可能现在的她无法记得他父亲的模样,她依稀还记得她父亲当时的决绝,冷漠且喜悦的一句“去,跟着妈妈去柳润。”
在那之后她成了留守儿童,那时她天真快乐,对世界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可等她慢慢长大了,问题也在成长中慢慢解答。
身份也从一个留守儿童变成在妈妈身边长大的孩子,她开心、高兴、雀跃!
她在妈妈身边生活,渐渐的看到了城市的模样,吃肯德基、去游乐场、上学,成了有妈妈的孩子。
可妈妈的生活也不易。
单身、离异、带娃是那个时代的贬义词,任何女性被寇上这类词的任何一个凝视的眼光会出现在她身上,更何况是三个一起。
好在她的妈妈挺过来了,屏蔽了所有人的声音,带着孩子在这偏见的说城市默默当生活着。
可她的妈妈也在无形中变的暴躁,而那时的她也很调皮,时不时把出租房变成她画画的天堂,自己弄点吃的还把厨房弄的很难看,妈妈每次回家时看到的场景都不从样,本就疲惫的身躯、无形的压力、烦躁的情绪的让她越来越暴躁,她的母亲离婚时才二十岁,那时她很年轻,本该花一般的事年纪却生了个孩子,这个孩子不关捣蛋还调皮。
她无处发泄的怒火都在孩子一个人身上,而这也在无意中让她变让人讨厌的喜怒无常。更甚中国教育的经典教育也在孩子身上出现——打压式教育。
打压式教育是人悲痛的。
这是一个让人失去自信心以及重塑天空的勇气,在一次次的打压中她变的沉默,她从名列前茅变成吊车尾,从好孩子变成坏孩子,从天真变的莫名其妙。
沉默让她失去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自言自语成了她唯一的宣泄窗口,直到现在正值青年的她还在自言自语。
沉默也使她获得了家族遗传的少白头,让她本不开朗的性格变的更古怪。
沉默消极使她肥胖,认她更受人排挤,没有拳头的语言欺凌也渐渐的向她走来。
当她拔光自己的头发时,她的母亲只是冷冷的说了句你这是极端的,也是在一个学期之后她母亲才给她买了染发膏。
她终于脱离了白头发的偏见,她渐渐的融入进班集体,却因喜怒无常的情绪让她失去与人相处的能力。
在到后来她到了叛逆的年纪时,砸电视、砸冰箱、打架、请家长成了一种常态。
叛逆期使她变的敏感自卑暴躁,内心的不认同,以及融不进的人群使她的母亲自言自语愈发严重,更甚家里亲戚来了,她只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巴拉巴拉的说一天,直到亲戚走了她才出来。
她母亲说她很奇怪,一个人怎么会在房间里待一天,更何况这些亲戚都等着见她呢。
再后来叛逆期的她整日处处与人做对比,她母亲知道她女儿什么样,便从不提她,朋友聚会都带着孩子,唯独她。
在她母亲二婚前她吃的一直是外卖以及外婆的手艺。
她无法体验到温馨,因为母亲忙于生计,无法顾及到她。
在整个童年回忆最多的就是外婆与外公。
直到她母亲二婚,继父也在无形中变成了接替母亲的角色带着她到处吃喝玩乐。
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她妈妈与继父生的妹妹。
当得知妹妹的出身时她是喜悦的,在到后来变成羡慕嫉妒。
在她妹妹的成长中她才知道原来她的妈妈也会说服教育,原来她的妈妈知道打压教育的不好,可为什么这一切在她身上怎么没有体现呢?
她不知道,她不想知道,她害怕知道后身上最痛得伤会出现再他身上。
当她在他乡读书时她才知道过生日是一家人围着小孩转,原来生日也会有礼物,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有的,只在她身上不出现。
原来你的奇奇怪怪是会被夸奖的,原来你的莫名其妙的表演也会有人捧场,原来你的笑容会比做照片,会当做壁纸。
她在爱里,只是不被偏爱。
她在妈妈努力给她打造的世界里,不过这要分享。
她不责怪在生活和教育中无法权衡的母亲。
她记得她高中有一年暑假回家时看见妹妹满书柜的书以及花花绿绿的裙子时她震惊,原来她是注定无法得到偏爱的。
她想在生活中的到友谊及亲情的回应,却害怕肉麻。她注定无法享受这些,她注定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
韩淑珍,是她父亲取的名字,名字的意思惨白而又无力,不到是父亲没文化还是不在乎,而被取这名字的人却与名字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