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抗洋:从成为天父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传檄而定

“听说了么?太平军在王家打了一夜的枪,连只鸡身上的弹丸都数不清!”

“何止啊!听说还拉来了大炮,轰了一整夜!”

“我也听说了,我二舅就是他们村子的,不是一门炮,是一百门,把那块地都给轰平了”

.........

自洪宣娇砍了王作新的脑袋,已过了五日,现如今以紫荆山为中心,北至古蓬,庙旺一带,东起相思江,横跨大湟江,南以桂平县城外三十里外界限,西抵武宣,皆由太平军管制。

有王作新当榜样,这境内乡绅哪个还敢和太平军作对?

陈和去了桂平借粮,故而只能由杨秀清带着育德司,对急速扩张的地盘,进行人员整编,土地界定等划分工作了。

境内这么多人,自然不能全加入太平军。

比起那些穷苦百姓,有太平军籍之人的生活,简直是神仙日子。

更何况,一下子都加入了太平军籍,杨秀清也负担不起,这么多人的福利待遇。

仅是一天一家一斤粮,就够让他顷刻间倾家荡产的了。

杨秀清让各部自己去挑人,给他们每部每司限额一千,除此之外,另批给胡一晃五百人的名额,用于招收他个人班底。

总不能一直让胡一晃挂着教头身份,当光杆司令吧?

再者军队人数越来越多,仅靠胡以晃一个人也训练不过来啊!

且杨秀清有意打造一个教官大队,现在招收的五百人,就是教官大队的底子。

若是能成,可大大缩短新兵训练的时间。

这近万人的名额听着不少,但是对于境内万千穷苦百姓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没加入者,杨秀清也不会放任不管,杨秀清为啥要急速扩张,为得就是这些百姓。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杨秀清又新创一个职业,名为辅卒,归育农司和育德司共同统辖。

辅卒不是太平军籍,且是自愿加入。

做了辅卒可以给太平军种粮食,打造简易工具,裁制衣服等等后勤制造工作,大半都归他们干。

当然这不是白干的,杨秀清会按高出市场价三分来进行收买,如果原料有困难的,太平军还会帮助他们解决。

虽然利润不小,但毕竟是杀头的买卖,和风险一比,那点利润立刻就变成了蝇头小利。

真正让大家对于辅卒趋之若鹜的是,杨秀清给他们分土地。

凡是太平军治下的乡绅,一律土地归属太平军,当然祖宅,祖坟,杨秀清却是不会占。

这是一个度,既让那些乡绅感到肉痛,但又在一个忍忍就过去的力道上,不至于让他们也成了殊死一搏的泥腿子。

当然,杨秀清也不白要他们的土地,他给这些乡绅前途。

不管这些乡绅愿不愿意,都要入太平军籍,且不受六部三司的名额所限。

至于什么是乡绅,并没有标准界定,简单点来说,杨秀清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这么做是防止乡绅们钻空子,以后势力再壮大,自然不能这么玩,还是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出台规章制度,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杨秀清还想自己多活几年呢,自然此事要交给育德司起草,再拿来让他过目,把关就可以了。

乡绅加入了太平军,也不能当“白吃饱”,现在杨秀清是创业初期,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缺文化人。

这是乡绅家中子弟,多是念过书的,旁得是做不了,去育德司帮忙抄抄写写总没有问题。

而且这也方便杨秀清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思想再教育。

一旦学有所成,第一批下去当宗老的,他们的占比自不会少。

当然杨秀清的眼睛要擦亮,防止鱼目混珠,忠清派虚情假意,到底层给自己给搞破坏。

另外杨秀清还把各家乡绅家中的嫡子,统一送进了黄天部,同原本的黄天部士卒,混杂与一起,皆由他亲自训练。

杨秀清训练黄天部,第一个规定就是每天站一个时辰的军姿。

黄天部的士卒,相较于其他部众,人员成分最杂,乞丐,百姓,公子哥应有尽有。

他们身上那股子懒散气不祛除,一旦开战,到底是他们保护杨秀清,还是杨秀清保护他们?

这些人性情不同,彼此间难免有摩擦。

人多了就会有摩擦,杨秀清对此并不在意,反正一人有错,全队受罚,一队有错,全部受罚,一部有错,杨秀清跟着连罚。

连坐看起来手段粗暴,但是却最能磨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没什么比一起受罚,在雨中站军姿,出去一起跑圈,回来后累得腰酸背痛,连声骂娘,更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了。

这些乡绅家中的家主,杨秀清也没放过。

他们大多都上了岁数,育德司去不成,黄天部不收,那就通通来自己身边当幕僚,杨秀清给他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太平军“智囊团”。

杨秀清这一系列操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太平军,自己,以及这片土地的一切,进行深刻绑定。

反杨秀清,反太平军,就是反他们自己。

给百姓新分配的土地,一律免一年赋税,第二年也只收三成。

若是遇到灾年,赋税全免。

此等政令一出,到育德司,育农司报名当辅卒的人,从早排到晚,一天登记十二时辰,育德司,育农司的人换班休息,但是签发文书,丈量土地的工作却是不停。

世上什么生意最暴利?

唯有抄家。

以武力威逼抄家,乃是下乘,高明者是让乡绅们自愿开仓。

家里人皆入了太平军,家里下一代继承人,不是在育德司,就是在黄天部,家主更是在智囊团,全家都牢牢打上了太平军标记,那他们除了全力支持太平军外,还有别的出路么?

听听“智囊团”的名字,要说杨秀清这一系列命令,没有他们的主意,外人相信么?

现在就是杨秀清逼着这些乡绅叛变,去投靠清廷,这些乡绅都不会去。

他们去干什么?去把脑袋送过去让清朝的官员砍么?

杨秀清造反成功,大家一起享受荣华富贵,皆是开国功勋,他若是失败,那大家一起完蛋。

在这等刺激下,哪个太平军中人,敢不奋力?

这仓不开不知道,一看把杨秀清自己都吓一跳。

境内乡绅囤积的粮食,足够太平军吃上三年的了。

这数字听上去恐怖,实则杨秀清深知,他是在用古之广西,养今之太平。

此法一地只可用一次,成则成矣,败则没有丝毫回旋余地,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