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怪胎!”
“可怜虫!”
“他是何方神圣?”
“卡斯帕·豪瑟[1]。”
“我的上帝!”
“非常之士。”
“犹他州的素食先知。”
“江湖骗子!”
“纯真奇人。”
“有点儿意思。”
“灵歌者。”
“疯子。”
“丧家犬。”
“打算捞一笔。”
“要提防他。”
“在这儿倒头就睡,毫无疑问,来船上扒窃的。”
“好个青天白日的恩底弥翁[2]。”
“逃犯一名,已经走投无路。”
“在路斯做梦的雅各。[3]”
诸如此类的碑铭式评语,充斥着矛盾的言论和观点,正出自一个鱼龙混杂的人群。这帮家伙聚集在邻近顶层甲板前端的一座居高临下、横向铺开的露台上,并未目睹先前所发生的事情。
与此同时,又聋又哑的陌生汉子快快活活忘记了所有流言,不论是言之凿凿的,还是无聊闲扯的,他如同一个入魔者,躺在自己的坟墓之中,始终沉睡不醒。这时候,轮船解缆起程。
这段密西西比河挺像中国的大运河[4],流量丰沛,河岸低远且盘绕如葡萄藤,河床平缓如曳船的水道,承载着众多摇摆不定的巨大蒸汽轮船,它们装饰华丽,内部髹漆,宛若中国的皇家平底帆船。
吃水线上方,两层炮眼似的窗子在庞大的白色船体上排列。遥遥望去,船艏装饰会被初见者误以为是一座浮动小岛上刷得粉白的堡垒。
乘客们在班轮的层层甲板上蝇攒蚁聚,而从那些看不到的角落里,传出繁忙蜂巢般嘤嘤嗡嗡的低沉声响。漂亮的走廊、圆顶大厅、冗长的通道、日光充足的露台、秘密的门径、新人的婚房、多如鸽子窝的高级包间,以及堪比写字桌秘密抽屉的偏僻舱室,公共或私人的场所各自呈现。无论是拍卖商还是假币贩子,皆可在此轻轻松松拓展他们的业务。
航程虽长达一千二百英里,穿过不同的地区,跨越不同的气候,可这艘巨大的“忠诚号”依然像任何一条小渡船一样,每次靠岸,有时候从左舷,有时候从右舷,不断接纳新乘客,以替换离船登陆的旧乘客。因此,即使客轮一直满载着陌生人群,仍不妨说她持续扩充他们的数量,或者用更加陌生的人群取而代之。她犹如里约热内卢的喷泉,源自可可瓦尔德山脉,那儿终年淌溢着奇异的流水,而各处包含的物质元素又从不完全相同。
如你所见,尽管到目前为止,穿奶油色外套的汉子尚未逃过公众的注视,却也偷偷躲进不显眼的角落睡觉,久久不醒,他似乎想让人忽略自己。这样一个卑微的愿望通常不难实现。岸边那些目不转睛的男女此刻已被远远抛在后头,仿佛黑压压麇集于屋檐上方的燕子。而甲板上拥挤的乘客很快便转去张望飞速掠过的、崔嵬险峻的密苏里河岸,或者他们周围体格肥壮的密苏里人和身材魁梧的肯塔基人。
不一会儿,客轮随意停靠了两三次,大伙将沉睡的汉子忘得一干二净,而他没准儿已经醒来并且下船了。众人一如既往,渐渐分化成各类群体或团伙,这些团伙在某些情况下又再次分裂为更小的团伙,三三两两,甚至一人独处。他们不由自主地屈从于大自然的律法,正如肉身终将消亡,群体同样要在其作用下瓦解四散。
奇人异士层出不穷,恍若置身于乔叟的坎特伯雷朝圣者[5]之中,或置身于斋月期间穿越红海前往麦加的东方朝圣者之中。形形色色的本地居民和外国男女,商贩和浪荡子,文雅之士和山野匹夫,乡村猎户和沽名钓誉之徒,以及勾引富家女的好手,渴求金钱之辈,捕杀野牛者,捕蜂者,贪欢买笑者,寻找真理者,外加比以上追逐者更为狂热的追逐者,还有趿拉着拖鞋的美妇人,穿莫卡辛鞋[6]的印第安女子,还有北方的投机商,东方的哲学家,还有英国人、爱尔兰人、德国人、苏格兰人、丹麦人,以及圣达菲[7]的条纹毯贩子,穿金戴银的百老汇花花公子,英俊的肯塔基船夫,长得像日本人的密西西比棉农,还包括毫无生气的贵格会[8]教徒,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还有奴隶、黑人、黑白混血儿、四分之一黑人血统的混血儿,还有时髦的西班牙裔克里奥尔人[9],老派的法国犹太人,还有摩门教徒及信奉天主教的戴福斯和拉撒路[10],还有宫廷小丑与举哀者,饮宴者和禁酒主义者,教堂执事和赌徒,顽固的浸礼会教友和食黏土者,还有呵呵傻笑的黑鬼,庄严如大主教的苏族[11]酋长。总之,这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议会,是各种各样朝圣者组成的阿纳卡西斯·克罗茨[12]代表大会。
正如松树、桦树、椴树、枫树、圆柏、铁杉、云杉、山毛榉和白蜡木,其枝叶在自然林中彼此交织,船上的众人也将他们五花八门的面孔和衣饰混作一团。这是一幅鞑靼风格的画卷,充斥着异教文明的任意妄为与厚颜无耻。大胆进取、豪情万丈的西部精神在此泛滥,而这正是密西西比河本身的特质,它把相距遥远且迥乎不同的诸多地区的支流联结在一起,汹涌湍急,以四海一家、勇不可当的气势奔泻而下。
注释
[1]卡斯帕·豪瑟(Kaspar Hauser,1812?—1833),德国人,据称在一间与世隔绝的黑屋子里长大成人。卡斯帕·豪瑟的生平及其死亡在当时引发了许多讨论和争议。诺顿版原文将“Kaspar”拼写为“Kasper”。
[2]恩底弥翁(Endymion),希腊神话中的美男子,牧羊人。他与月亮女神塞勒涅(Selene)相恋,长眠以永葆青春,并每夜在睡梦中与塞勒涅相会。
[3]路斯(Luz),《圣经》中“伯特利”的迦南名称。雅各(Jacob)在这里看到一架通天的梯子,将此地命名为“伯特利”,意为“神殿”或“神之家”。
[4]“中国”原文为“Flowery Kingdom”,直译为“开满鲜花的王国”,这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一种称谓。而“大运河”的原文为“the great ship-canal of VingKing-Ching”,显然中国并没有一条名称发音与“Ving-King-Ching”相似的大运河。美国人有时会模仿华人说话的声音编造一些毫无意义的伪汉语,有戏谑乃至歧视之意,或许麦尔维尔在当时大环境下也未能免俗。
[5]乔叟( Geoffrey Chaucer,1340—1400)的《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 Tales)由许多朝圣者所讲述的故事集合而成。
[6]莫卡辛鞋(Moccasin),一种印第安人穿的软皮平底鞋。
[7]圣达菲(Santa Fé),城市名,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等国家均有城市以此命名。
[8]贵格会(Quakers),又称教友派、公谊会,是17世纪兴起于英国及其北美殖民地的宗教派别。
[9]西班牙裔克里奥尔人(Spanish Creoles),指出生于美洲的双亲为西班牙人的白种人,区别于出生于西班牙而迁往美洲的移民;克里奥尔人(Creoles)则是一个更为宽泛、多元、演变复杂的概念。
[10]戴福斯和拉撒路(Dives and Lazarus),典出《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寓言故事“有钱人和拉撒路”(The rich man and Lazarus)。戴福斯和拉撒路分别指代富人和穷人。
[11]苏族(Sioux),印第安人中的一族,自称达科他(Dakota)族。
[12]阿纳卡西斯·克罗茨(Anacharsis Cloots),即克罗茨男爵(Baron de Cloots,1755—1794),普鲁士贵族,他是一位在法国大革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领导一个鱼龙混杂的代表团参加法兰西国民议会,有“人类演说者”(orator of mankind)、“上帝的私敌”(a personal enemy of God)等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