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武德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1章 坐山观虎斗

宣武陵激战之后,王世充的精锐排槊兵被唐军俘虏六千多人,他不由得意志消沉,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大唐一边慢慢倾斜。

王世充召集诸将和重臣,商讨对策。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向窦建德求救,才能解困。硬拼,是拼不过唐军的。王世充于是向河北再派使者,请求援助。

而李渊得报,得知了唐军大胜一场,心中高兴。但战报也让他喜中有忧,因为历次攻城,唐军士兵损伤严重,兵力开始出现短缺。李渊于是下诏,让益州道行台左仆射窦轨带领所部五千人马自巴蜀向洛阳进发;另,命吴王李伏威派兵北上洛阳,支援洛阳攻城战。

此时,正是漠北汗位更迭之际,突厥人还腾不出精力来干预中原的事务。在这个难得的间隙,李渊可以暂时不必理会来自漠北突厥的压力。

九月初时,秋高气爽、马肥草长,李渊心念中原战事,有意前往洛阳战场一探究竟。但近臣萧瑀建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国君亲临战场,尤其是中原鏖战这样的大战场,会影响主帅的指挥。

李渊于是在近臣裴寂的建议下,前往丹水秋猎。丹水离洛阳不远,可以就近得到战报,也算是可以疗慰李渊急切的心情了。他命令太子李建成监国,而他自己则命令羽林将军前往武库精选良马、名鹰、俊犬、宝弓,又亲点三千羽林郎,追随自己左右。

丹水位于洛阳以南、襄阳以北,距离两地都不过是百余里的路程。此地水草丰茂、林木密布、飞禽走兽品类繁多,陆上有麋鹿、獐子、锦鸡、黑熊、野兔、狍子、野猪;水中又有鲤鱼、螃蟹、蛤蜊、水龟、巨虾、牛蛙;至于空中飞鸟,如云雀、鹌鹑、杜鹃、麻雀,品类难以尽述。自战国以来,千余年来,这里一直都是绝佳的猎场。

社稷之重,国事烦忧,让李渊一直以来难得片刻休息,此刻他好不容易稍有余闲,于是放马驰骋一番,一舒胸中块垒。

就近的襄樊地区,有薛大鼎驻军屯田,还有李大亮领兵驻守,此二人都是大唐忠臣。尤其是李大亮,他曾在前隋担任襄阳太守十余年,行政宽仁、清正廉洁、仁义善良,襄阳城中的百姓深受其恩泽,至今仍然挂怀。襄阳城中的许多官员,至今仍是李大亮当年的下属。

为官襄阳之时,有一年遇到饥荒,李大亮招抚流民恢复生产,为了凑齐流民的安置费用,李大亮竟然连自己的坐骑都卖了。这一事迹,在襄阳一直传为美谈,襄阳地区的百姓从此牢牢地记住了李大亮的仁义。

此际,李大亮只带领了三千兵马,就主动请缨前往攻打襄阳城。副将们大多担心,以区区三千兵马,去取一座大城,无异于以卵击石。

李大亮解释说:“襄阳城新附王世充,只是迫于形势。况且,新任太守王弘烈施政苛猛,人心不附。此战之要,攻心为上,不在于兵马的多与寡。”诸将将信将疑。

李大亮在出兵之前就带来了大批的白纸、竹条和细线,他还带来了几十名工匠就在襄阳城外的唐军军营中制作了大量的纸鸢。每只纸鸢上都写着:“洛阳被围,不日即将破城。大唐临兵,祸不加于百姓。开门纳降,共济大唐太平天下!李大亮致襄阳父老亲书……”

漫天纷飞的纸鸢被断了线后,顺着北风纷纷飞入襄阳城中,城内的百姓纷纷传言,李大亮带兵前来解救他们来了。百姓们自发地传递私信,让他们在军营中值守的兄弟子侄放下武器,迎接李大亮带领的唐军入城。

王弘烈眼看控制不住局势,于是想杀人立威,可刚刚动手,就被部下五花大绑,押了起来。

民心的转变,瞬间成为成败的关键。襄阳守军打开大门,迎接李大亮入城。他严明军纪,秋毫无犯,唐军兵不血刃,占据了襄阳城。

得到战报的李渊,笑得合不拢嘴,他不无感慨地说:“贾谊曾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若我大唐都如李大亮这般仁义爱民,何愁天下不能太平?”

李渊遂将此次丹水狩猎的猎物送给李大亮所部,作为奖赏,又亲命李大亮继续为襄阳太守,镇守襄阳城。附近的薛大鼎的军屯,一并受其管制。

得到襄阳城失陷的消息后,王世充惊愕不已,他自此开始借酒消愁消极颓废。他知道,虽然洛阳城城高墙厚,但外围的交通线已经被唐朝大军尽数切断,如果任由唐军围困洛阳城,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条。出城迎战也不现实,因为敌强我弱,出城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思来想去,王世充逐渐将希望压在了窦建德身上。向窦建德派出的使者,接二连三。再过两个月就要进入冬季,若是援兵迟迟不来,整个冬季将进入漫长的等待,届时必然粮草不济,就算不战死,守军粮草耗尽,也必将饿死。

王世充心急了,见接二连三的使者不奏效,于是又派出了太子王玄应,让他拿着郑国的地图,前去窦建德处搬救兵。

几日后,王玄应抵达河北。窦建德见郑国的太子亲自前来,于是在宫中接见了他。王玄应恳切,献出郑国地图,答应窦建德如果出兵,将献上东部的半数国土。

为保周全,又呈上了王世充的亲笔信——“夏王亲阅,今北方唐郑夏三足鼎立,而唐急欲吞郑。郑若不保,夏将步其后尘。望夏王捐弃前嫌,顾念唇亡齿寒之忧,出兵援郑。郑若得救,东境之土地,悉数割让于夏。目下洛阳城已危在旦夕,万望夏王早日发兵为盼。”

窦建德虽然与唐结盟,与郑交恶,但见王世充所言,也觉得深有道理。不过发兵兹事体大,慎重起见,他回应王玄应道:“此事尚需与重臣商议之后才能定夺,你先回别馆休息,等待回信。”

……

窦建德齐集重臣之后,大家纷纷发言。

起居舍人魏征此时却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敢问夏王的志向何在?”

窦建德被这个冷不丁的问题弄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反问道:“此话怎讲?”

“夏王若志在天下,则需称帝,北联突厥,修好四邻。然后遣一上将,即刻起兵!方今天下形势,唐强郑弱,已是定局。若不早救,唐必灭郑,届时吞并郑土,全师而来,夏势必难以抵挡……”

窦建德点了点头说:“魏公当年兵势强大,犹不敢称帝,何况我之今日?称帝之事,断不能行。而出兵之事,犹可商量。”

“夏王,时移世易,不可同日而语。今若不称帝,则难以取士,士不得而天下英才难致,我大夏日后只怕难敌大唐。反观大唐,延揽英才,英雄效命,国势蒸蒸日上,立国仅仅三年,竟有今日之气象!为今之计,夏王若能早日称帝,延揽天下英雄为我大夏所用,与大唐的较量则不在一战之功,亦不在一时之计也,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窦建德面露厌烦之情,不料黄门侍郎张玄素插了一嘴:“王世充凶残狡黠,施政苛暴,何必援助于他。不如乘此两强相争之际,起兵占据城池、扩充土地和人众,以壮大我大夏的实力。”

窦建德闻听此言转怒为喜,称赞道:“此乃良策!”

然而,另一位起居舍人刘斌却建议道:“夏王,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方今唐强郑弱,确是定局。然而,洛阳城池坚固,王世充犹有余力。不如,让他们再战几场,彼此消耗。届时,我大夏出兵援救洛阳,趁势于洛阳称帝,然后逐鹿天下!”

窦建德听后,眼睛一亮,赞了一声:“精彩!就这么定了!”

刘斌又补充说:“还需给王世充回信稳住他,让他先出兵抵挡唐军一阵,待我大军灭了山东的徐元朗和孟海公,讨平了罗艺,就来引大军前来相救!”

窦建德哈哈大笑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我们权且坐山观虎斗吧!”

魏征原本还要据理力争,可张玄素使劲地拉他的衣角,他犹豫片刻,将所有的话一股脑咽了回去。

……

草木枯黄、白露为霜。深秋的黄昏,朔风乍起,天气变得寒凉。而王世充苦苦等待,却只等来了一封书信。读罢,王世充大骂:“窦建德这个老狐狸,看样子他是要让我把家底耗完才肯出兵啊!罢了罢了!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城外的唐军,来自巴蜀和江淮的援兵已经抵达,大军连日休整,救死扶伤,安慰士卒,也逐渐恢复了元气,于是又发动新一轮的攻势。奈何洛阳城守御极严,唐军士兵始终无法攻上城头。城中一连发生十几次叛逃事件,都被王世充粉碎了。就这样,双方开始了相持阶段,王世充坐困愁城,而李世民围而不攻,坐等洛阳城粮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