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我和林黛玉做邻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盲盒的乐趣

以前两人腻歪归腻歪,可总有一种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的割裂感,说话做事总是会顾忌着对方的喜好,时时刻刻注意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说直白点就是端着,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对方。

自那天跨出重要一步后,两人中间无形的隔膜好似消失了,做事也都随心了些。

张云桦会在陈小旭面前光膀子了,陈小旭也会毫无顾忌的当着张云桦的面,瘫倒在沙发上或是窝在张云桦睡的床上看书。

每天写写文章和陈小旭腻歪腻歪,好不快活。

可在申请煤气罐一事上,却屡屡受阻。

从公园回来那天晚上,张云桦就在饭桌上说了这事儿:“大娘、王姨,小侄这段时间赚了些小钱,想孝敬您二老左思右想买吃的不如提高下家里的生活质量来的实在。”

“哦?云桦想做什么?”

尽管王老师很好奇张云桦想干嘛,只不过她这未来丈母娘的身份又不合适问。

好在二十多年的老闺蜜可不是白处的,直截了当的问了出来。

“您看咱们这么多家使用一个厨房,每次烧水做饭都弄得一身烟火气。要是冬天还好,还能暖暖身子,可夏天就遭罪了。”

“正巧前天晚上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国家在大力推行煤气罐的新闻,我想着给您和王姨家换个煤气罐用用,那玩意干净、清洁,什么时候需要用打上火就能做饭,省得连雨天烧个柴火弄得满屋子浓烟呛得不行。”

“不过液化气供应证还要到单位的总务科申请,麻烦您二位明儿到总务科填个表申请一下,费用小侄出。”

担心二人自己乱花钱不接受自己的好意,张云桦七拐八绕的说了好些理由做铺垫。

“煤气罐?”刘王二人却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们都有工作月月领工资,哪能让你花钱。你熬夜费神的赚点钱不容易,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攒起来留着以后用。”

“大娘、王姨,我这一个多月赚了多少钱,外人不知道,您二位还不知道么。不敢说煤气罐钱九牛一毛,最多也就多写几个短篇就够了。”张云桦仍在劝。

“那也不行,柴火又不要钱,不花那个冤枉钱。”

“...”

第一次无功而返,张云桦也没有放弃,转头让陈小旭当说客。

转了一圈才明白,不接受‘煤气罐’并不是钱的原因。

原来早在前两年他们单位的总务科就和成了家的职工们宣导过煤气罐的事宜,只是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谣言,说煤气罐不安全容易爆炸。

因此,偌大个单位,没一个敢办理的。

她们害怕,是因为新生事物,没有接触过。

而张云桦从小就使用煤气罐,自然知道这玩意安不安全。

这一天,张云桦正在思索怎么才能让她们接受煤气罐,就听到王邮差在外面叫他的名字。

张云桦熟练的拿起桌上的烟火:“呦呵,怪不得今天一早就听到外面有喜鹊叫,原来是王哥要来啊。”

“停~停~停!~老弟,收了你的神通吧。”

“再这样,我都得回去问问我妈怎么不把我生个女儿身了。”王邮差开着玩笑接过香烟夹在耳朵上,递过去一个邮包。

以前,张云桦不明白为什么很少有女生做快递员。

以为是太辛苦,女生吃不消。

现在他知道了,那是怕女生忍不住给拆喽。

就像陈小旭,家里只要来了邮包那必然是她来拆。

以前他闹不明白,现在算是弄清楚了,陈姑娘是享受拆盲盒的乐趣。

“啊!~云桦!!!”

“怎么了?怎么了?”刚刚坐回座位上,听到陈小旭的惊叫声,张云桦拖鞋都没来得及穿,一溜烟进了房间。

“快看!快看!~~~你的《孽债》被《沪海文学》发表了!”陈小旭躺在床上手捧着杂志,白嫩的脚丫胡乱扑腾着。

“哎呦,姑奶奶,我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吓死我了。”张云桦长出了一口气,接着嘀咕道:“这都过去俩月了,我还以为没看上呢?再晚几天我都打算转投别的报刊了。”

《沪海文学》之所以过了这么久才将《孽债》刊登,可以说是编辑部的错也不能算是它的错。

没有固定编辑的新人文章先是平均分发到普通编辑手里,有的文章若是落到正合胃口的编辑手里,则会迅速上交进行二审。

若是文章的内容不合编辑的胃口,直接打回原籍。

而《孽债》之所以这么没有任何动静,没有刊登也没有退稿,是因为有人想要将它束之高阁,永不见光。

至于原因,那便是翻阅《孽债》的编辑是返城知情,插队地点就在滇省,为了能回城,她选择了抛夫弃子。

她现在有体面的工作,有疼爱她的老公,有一双听话懂事的儿女,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她不愿意回想插队时光,她认为那是她的污点,她不愿意被人察觉。

《孽债》就犹如一双无形的大手,撕开了她伪装的伤口,夜不能寐、寝食难安!

她更害怕《孽债》发表后,那个被抛弃的孩子会跑来沪海找她。

一篇文章,快了可能一两个月就发表了,慢点一两年也有可能。

不退回,她担心张云桦投稿到其他报刊发表。

不上交,那么这篇小说就只有自己知道,没人会发现自己的污点。

她就是要冷处理,让时间冲淡作者的记忆,兴许过了一两年作者就把这篇小说给忘了呢?

可她没有想到,受《樱桃红》的刺激,准确的说是年宏远的刺激,车明海这段时间焦急的想要找到一篇好的小说撑场面。

但是新投来的书稿,别看名字一个比一个唬人,可内容却千篇一律。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一位编辑无意中在老书稿里找了一篇好的文章。

受此启发,车明海让所有编辑把没有退回的书稿都重新筛选一遍。

恰好这天,那位编辑因为孩子发烧请假,《孽债》才得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