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土地规划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出行主要依赖自行车,成年人能轻松骑行几十公里,女性也能驮载大量物品骑行很远。捕获的鱼类多了,每日销量增加,超出江城本地的需求时,运输队自然要延伸到周围乡镇销售,这是利益使然。
组建远程运输团队能获取更高的利润,李志强对此自然不会视而不见。更重要的是,这些远足车队还能帮他收集附近的旧邮票和其他有价值的老物件。在他心里,这些负责长途运输的壮年人若按他的计划行事,将来收入必定可观。
他以批发价给他们一斤鱼一、两毛钱的价格,让他们下乡收购,有时价格可涨三四倍,甚至婚庆期间更是赚钱如流水。八十年代初的社会环境使大多数人不愿创业,因从事商业会被人轻视且遇到各种风险。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人通常不愿尝试经商,那时商品主要由国家管控,就连想创业也需要找到货物销售途径。城里人对此不感冒,不太愿意当投机倒把的人。
相反,郊区农民面临困境:土地不多,收入也有限,全看当年收成,好年景能增产些口粮,困难时连温饱都难保。但若加入志强公司的销售活动,每天的收入就能赶过城市里高薪工人的收入,只要吃得苦,秋天收成前能赚的钱能顶两年工资还多。
夏天在家里歇息时,财富不会轻易到手。对于骑车贩卖鱼的人员,李志强的要求不高。他们在公司拿鱼是按批发价,而在更远的地方零售时可根据距离适当提价。但这价涨幅度必须在当地市场平均水平之下。交易时,粮食、副食品和明清时期的古货币等可提供折价。这些贩卖队员还需跟乡镇邮政局建立联系,若有剩下的生肖邮票,要将信息转告给志强公司,公司会派人去买断。原定他只是想入手猴票,因其在后世最有价值,价格涨得最多。
不过李志强明白,当他手中的猴票开始增值后,八一鸡票和八二狗票也随之飙升,只是到最后,仅有猴票傲视群雄。
此时李志强握有不少闲置资金,若任由它躺在银行里,不如投入增值潜力更大的邮票中。即使过几年邮票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只要不是一两分,价格也能翻倍好几次。
八二年,“T”字头、“J”字头邮票在各地邮政局也非常普遍。然而城乡间邮票流通有着巨大差异:大城市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出现了邮票爱好者;但在乡镇,填饱肚子仍是问题,偶尔有人追求时兴的集邮,有几个稍微富有的也许会豪掷买几张,但能力实在无法与都市相比。
在这种情况下,偏远地方的邮政所通常囤积更多种类的邮票。江城作为偏僻之地,下属乡村更是如此。因此,虽然李志强捞鱼的收入颇丰,但他实际上留不住太多现金。
李志强还告诫到乡下来的人留意收集农村土特产和诸如榛蘑之类野货。那时,物资匮乏,许多东西得凭票购买。如今,他觉得有必要换些不同寻常的物资回来,至少让亲朋享用难得的食物。
重生后,李志强最大的心愿是家人安乐。电视机已经入手满足精神所需,接下来他要努力提升物质生活。江城虽非名城,无法与京城或其他地区相提并论,然而“积少成多”,为了让未来的日子过得更宽裕,李志强决定把握机会。
这个时期市场已经见不到清代龙票、红票之类的珍稀邮票,但猴票还未真正受大众青睐。这是一九八零年首次发行的生肖邮票,发行时并未获得大众追捧,因为人们对它的使用价值更在意,而非艺术欣赏或收藏。
当年,电话寥寥无几,多数人承担不起安装费也舍不得话费。通信基本依靠书信。这款红色底黑案、印刷精致的猴票,因担心收信人可能无法收到而常遭避讳,普通邮票反而变得方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城市开始风行各种收集活动,比如火柴盒、烟盒和糖果包装纸。任何精美之物都能引来集邮爱好者们的热爱。他们认为,收集不仅体现文化品位,还能拓宽眼界、陶冶情操。
尤其引人注目的例子:全国皆需火柴,各地的火柴盒图案越来越精美,不少拥有一套火柴火花收藏者为之自豪。
那时候,李志强拥有的火柴盒画非常丰富,他搜集《水浒传》的完整系列共有85张,但剩下23张总是难以觅得全貌。
在后世,烟盒、火柴盒画和糖纸都是一些轻易就能入手的小物件,且大量产出,自然不能与猴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提并论。
尤为重要的是,80年的猴票发行总量仅为500万枚。
稀缺性铸就珍宝,物以稀罕为贵,留存完好的数量越稀,这些物品的价格就会飙升。因此,猴票的市价如同火箭般上升,在后世,一枚面值8分的邮票竟炒至32000元。
32000,这代表什么呢?一枚邮票经历时光变迁,其价格飙升到原值的40万倍。
最直接的例子来说,如果有人在1980年以一百元买了整版猴票,那么在2017年底这些猴票的价值早已超过四千万!
李志强明白得很,83年或84年,国家将工资水平整体调整,这时候如果存有余财,货币会有所贬值。
钱财也不能存入银行,不仅引人瞩目,还有可能引起有心人的觊觎,麻烦接踵而至。他深感警惕:“小心驶得万年船。”
相比而言,东三省无法与京城市这样的大都市比拼,一旦冠上倒买倒卖,不,准确说是“剥削社会主义”的嫌疑,付出的成本会远大于回报。
即使是集体制定下的竹板屯资金管理规定,只要到账的现金,李志强都会要求董国忠和梁国富尽快取出投资于有益之事。
80年代,无论是群体或是个人,账面上的资金多了,总会引来无数目光。长期贫困的长久乡,包括竹板屯和福隆村在内,日常开销需求很大。
诸如改造危旧房屋、解决五保户(缺乏生活基本保障的老年人)等问题,一直是困扰董国忠、梁国富这样的乡村干部的一大难题。如今有了这笔款项,这些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在解决危旧房问题之后,李志强与董国忠、梁国富讨论志强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土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