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说明
《医林改错》,二卷。清·王清任撰,成书于道光十年(1830)。
王清任(1768-1831),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曾为武庠生。受祖上行医影响,20岁便弃武习医,几年间已誉满乡里,30多岁时,至北京行医,设立医馆“知一堂”,遂为京师名医。
王清任有感于“前人创著医书,脏腑错误……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历经40余年,呕心沥血,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访验尸体脏器,从而写成此书,“以独见之智力,辟古人之非”。中医学活血化瘀理论的建立,王清任实有肇化之功。王清任对于血瘀证、半身不遂等病证的阐述与治疗,具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等方剂至今仍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王清任所创立的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等,分治五十余种瘀证及半身不遂、瘫痿、痹证及难产等,实发前人之未发,补前人之未备,且应用于临床,即可收到桴鼓之效。
本书一经刊行,引起中医界震撼,正如张序中所评论:“直翻千百年旧案,正其谬误,决其瑕疵,为稀世之宝也。”
本书是理论创新密切结合临床的典范之作,该书自刊印(1830)以来,据不完全统计,约有70余种版本,流传之广泛,实属罕见。
本次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1.底本:底本是以清道光庚寅年(1830)京都隆福寺三槐堂书铺刊本,即初刻本为底本。
2.主校本:一是清咸丰十年(1860)贾廷玉校刻本;二是曹炳章点校本。
3.原书为繁体竖排,今改为简体横排,并进行现代标点。原书中异体字、俗写字、古字原则上予以径改,个别字保留未改,如“止(只)”“挟(夹)”等。原书中表示文字前后方位的“右”,径改为“上”。
4.清咸丰十年(1860)贾廷玉校刻本中较初刻本多两篇“螬气论并治法”“惊风论并治法”治法论,为利于学习和探讨王清任的学术思想,本次整理时收选并附于书后;曹炳章校刻本中,少腹逐瘀汤初刻本未见,今一并收录。
5.底本或校本中有漫漶不清之处,以虚阙号□表示。
6.为便于查检,书后附有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