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小传
沈绍功(1939—2017),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原人事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胸痹(冠心病)协作组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科技学术委员。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分会常委,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专家,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价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一、学术历程
(一)家传师授,执着中医事业
沈绍功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异常聪颖,他一有时间就翻看家藏的医书,以各种草药为自己的玩具,年仅10岁已能背诵《药性赋》及《汤头歌诀》。沈绍功1952年小学毕业后便一边升读中学,一边侍奉祖父、父亲临证抄方,并开始系统地研读中医典籍,仅仅四五年间便熟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医宗金鉴》等数部医著,并写下10万余字的读书心得,深得父辈们的赞赏和鼓励。
沈绍功1957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国家统一高考,在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中医学院(现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六年制医疗系,成为首批高中毕业考入中医学院的统考生。开学的前一天,父亲为他写下“学有所成,务必勤奋刻苦;悬壶行医,首当注重医德”的家训。几十年来,这20个字的家训,沈绍功一直谨记在心,并成为他毕生行医、做人的准则。
在长达6年的大学生涯中,沈绍功在120名同学中担任学习科研委员。由于学校图书馆的座位少,看书的人多,他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带着干粮让管理员把自己反锁在阅览室里埋头苦读。正是因为这份勤奋与坚韧,为他日后的科研与临床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每逢考试前,他所在的四班同学把他关在宿舍整整3天。他先熟读老师给出的复习提纲,然后在教室一角集中同学们按提纲提问,由他熟练回答。同学们读几遍不如听他说一遍印象深刻,全都记在脑海中。因此,考试答题时,四班总是名列前茅。以后由他记题、同学集体听读竟成为当时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好方法,在全年级得到推广。
不仅如此,沈绍功每年寒暑假也从未休息过。借助父辈们的医友关系,他每年都会到医院跟随程门雪、黄文东、秦伯未、金寿山、陈耀堂、陆瘦燕、陈大年、朱小南等名老中医临证,就像海绵一样汲取前辈们的丰富经验和奇方妙药,这又为他打下了较为扎实的临床功底。
1963年的中秋,沈绍功告别了家人,带着长辈的嘱托,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仁心,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由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参加工作。整整12年间,他先后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广安门医院担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并在此期间拜四川名医叶心清老中医为师。叶老擅长针药并施,思路独特,处方新奇,曾担任数位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深得赞誉。沈绍功刚出学堂大门即得名师指点,为日后的行医生涯又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
1964~1965年,也就是毕业后的第二、三年,沈绍功由组织委派到北京郊区顺义县(现顺义区)及山东沂蒙老区进行巡回医疗,培养农村卫生员。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沈绍功广泛收治各科病患,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为患者服务,同村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由于沈绍功白天到各村巡诊,晚间编写培训教材直到深夜,连续数月,十分疲劳,以致多次白天在骑车时竟能在车上睡着,好几次掉到浅沟里才醒来。当时沈绍功在村里已经小有名气,村民除了患病找他诊治,甚至连猪、鸡腹泻也都到他门前,请求给予诊治办法。这两年的艰苦磨炼让他终身受益:一是精神上的收获,强化了奋发图强、拼搏上进的毅力及同患者的深情厚谊,是一次医德医风的再教育;二是医疗技能上的明显提升,是一次从“书呆子”到“实践者”的有效转化。
(二)不囿陈规,创新诊治思路
20世纪70年代初,沈绍功负责广安门医院的糖尿病门诊。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历来以“阴虚燥热”为病机,治疗上大都从“养阴清热”入手。这种观点自宋代以后基本已成定论。沈绍功并未拘泥于前人说法,在长期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经仔细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三多”症状并不明显,而以气短乏力、心悸消瘦为主症,且苔多薄白、质淡,脉象沉细而弱,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于是他提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思路:从传统的“养阴清热”法则转换到“补气养阴”上来,创制了补气为主、养阴为辅、气阴双补的立方原则,在治疗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令一位治疗糖尿病的西医最高权威折服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周四下午,有位老人突然闯进沈绍功的糖尿病专科诊室请求合作。原来这位老人是北京某大医院治疗糖尿病的最高权威,他每周四下午都会带一批患者到专科门诊来,在本医院检查指标,观察中医的疗效已达半年之久。他发现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可以确定有3种疗效:一是改善症状,二是降低血糖,三是治疗某些糖尿病的并发症,故而向沈绍功提出合作。之后每周四这位老人都会送患者到广安门医院专科门诊,周五请沈绍功到医院共同查房,指导中医治疗。合作数年后,两人共同出版了著作《糖尿病知识问答》,由沈绍功编写中医部分,使这个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获得了推广。
另外,沈绍功经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近千例,创制了补气为主,重用生黄芪,养阴为辅,配用生地黄,气阴双补的“降糖甲片”方剂,广泛用于糖尿病专病门诊。在58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过程中,总有效率达89.8%。
1976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患癌症病逝。医务界怀着悲恸的情感,掀起了攻克癌症的科研热潮。同年5月,沈绍功被指派到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筹建肺部肿瘤病房,并被任命为“猪苓多糖治疗原发性肺癌”科研课题组组长。在此后的5年期间,沈绍功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提出了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思路。对待肿瘤中医学常以清热解毒、以毒攻毒、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虽有一定疗效,但同时也大大地损伤了患者自身的正气,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沈绍功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研究,主张肿瘤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配合的三大防治原则,提出“扶正培本为主,保护胃气为先”的理论。通过调整肾的阴阳、扶助脾胃正气,采取药物药膳、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的综合疗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癌机能,既改善了生存质量,又有效控制和消除癌细胞,争取做到“人瘤同在,人在瘤消”,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的目的。保护胃气需先振奋食欲,分两类:舌苔腻者治以芳香护胃,以温胆汤、保和丸为主方;舌苔薄者治以养阴护胃,以养胃汤为主方。同时,沈绍功提出了药疗与食疗、意疗、体疗互相配合的综合方案。
(三)救人水火,重振中医急诊
1983年2月,广安门医院重新开办急诊科,沈绍功被任命为急诊科主任,提出中西医配合,发挥中医药治疗急症的特色和优势,以救死扶伤为最高准则,开展中医诊治急性高热、脑中风、冠心病、急性痛证以及急性中毒等疾病的科研工作。沈绍功认为中医急诊是中医学的重要内涵,也是体现中医学价值的重要方面之一。中医急诊有过辉煌的历史,两次学术的突破都跟急诊密切相关。张仲景创建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是从《伤寒论》外感病上起步的;明清时期“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出现也是以“温病”学说为基础的。所以中医急诊,无论是理论或临床、疗效或学术,都是必须充分重视并努力振兴的学科。
在3年半的时间里,沈绍功领导的广安门医院急诊科累计抢救63位服毒者,无1人死亡。由于中医药的参与,竟创造了百分之百的抢救成功率,这一事实证明:中医药抢救急症,中西医药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常常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四)独辟蹊径,心病从痰论治
1984年4月,原卫生部中医司组建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沈绍功被任命为胸痹(冠心病)急症协作组组长,确立协作攻关的目标是冠心病的急重危症。沈绍功在担任组长期间,经组织全国19个主要省市的调研及近90种省级以上杂志的检索,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药诊治冠心病的经验,提出了“辨证序列方药诊治冠心病”和“冠心病宜从痰论治”的新思路,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上收到了显著疗效。2004年10月14日,沈绍功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从事标准化工作二十年以上工作者”荣誉证书。
二、学术思想
(一)急症
沈绍功提出中西医配合,发挥中医药治疗急症的特色和优势,以救死扶伤为最高准则,开展中医诊治急性高热、脑中风、冠心病、急性痛证以及急性中毒等疾病的科研工作。20世纪80年代,在担任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期间,沈绍功组织急诊科制订并印制了《广安门医院单病种中医急症诊疗常规》,并自制“清解合剂”“温解合剂”“清暑合剂”“复方地丁注射液”“石韦注射液”等近20种医院内部制剂,使中医急症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二)冠心病
1.提倡辨证序列化
沈绍功提出“辨证序列方药诊治冠心病”和“冠心病宜从痰论治”的新思路。在担任全国中医胸痹(冠心病)急症协作组组长时,他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药诊治冠心病的经验,提出病名规范化、辨证实用化、证候计量化、治疗系列化和实验同步化,强调辨证序列、整体方案、从痰论治和分辨虚实,从而开辟了一条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
2.提倡病名规范化
中医学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以往笼统地命名为“厥心痛”“真心痛”“心痛”“胸痹”等,没有统一的病名。1986年沈绍功首次以《金匮要略》为准,把冠心病病名与中医病名一一对应:胸痹病(冠心病)、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悸(冠心病心律失常)、胸痹心衰(冠心病心力衰竭)、胸痹心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这套冠心病规范化的中医创新病名,被收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0年编印的《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试行)》的“中医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中,以医政(1990)13号文下发,自1990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院中施行。经过临床多年的验证,切实可行,已被中医药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所采纳,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交流。
3.创建单元组合辨证法
沈绍功创建了“病证相配单元组合式分类辨证诊断法”,即将冠心病的中医证类分成6个单元,即“心气虚损”“心阴不足”“心阳不振”“痰浊闭塞”“心血瘀阻”“寒凝气滞”。根据临证实际加以单元组合更切合实际,达到“辨证准”的目的,并针对不同的证类进行治疗。
4.提出冠心病从痰论治
对冠心病的治疗,沈绍功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空气环境的日渐污染,使冠心病的中医证候谱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证类已较少见,而痰浊闭塞证类却大量增加。因此,应当大力提倡冠心病从痰论治,以疗效确切、安全稳定为目标。其立法应当从“补气活血”转到“补气祛痰”,从“理气活血”转到“痰瘀同治”上来。沈绍功从传统方剂入手,首创了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组方。由于该组方切中临床证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肿瘤
沈绍功提出肿瘤病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保护胃气为先”的理论。对于肿瘤病的治疗,沈绍功主张遵循肿瘤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配合的三大防治原则。通过调整肾的阴阳、扶助脾胃正气,采取药物药膳、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的综合疗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癌机能,既改善了生存质量,又有效控制和消除癌细胞,争取做到“人瘤同在,人在瘤消”,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的治疗目的。同时沈绍功提出药疗与食疗、意疗、体疗互相配合的综合方案。这些新思路、新方法突破了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不顾胃纳,一味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传统框框,创制了“平瘤建功散”新方,明显缓解了患者症状,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减轻了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四)沈氏女科
沈氏女科传承600余年的秘诀是崇德重效,坚持中医的原生态,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临床诊病时,除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沈绍功教授更注重舌脉,提出舌脉是中医的金标准,其中舌诊最为客观,可以“一锤定音”。沈绍功围绕“单元组合辨证论治法”,将烦琐的诊病思路简单化、实用化,临床中易学可行,收效甚佳。沈氏女科的治疗特色主要归纳为妇科温阳八法、不孕症家传五法、分期调治月经病、分色论治带下病、痛经不宜一味止痛、不孕不能一味种嗣、体胖不孕应投平胃散、补中益气汤提举可定胎漏、胎前产后一清一温、女子以肝为先天和调肝八法、十二种妇女病家传秘方。
三、临证经验
沈绍功经过50年的临床磨炼,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在学术上不断突破和升华,既传承于中医的基本理论,又充分吸取沈氏女科的宝贵经验,不断创新,独具一格,具有可靠的疗效,为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疗效的提高贡献了力量。现将其主要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一)冠心病临证经验
沈绍功大力提倡冠心病从痰论治,以疗效确切、安全稳定为目标,其立法从“补气活血”转到“补气祛痰”,从“理气活血”转到“痰瘀同治”上来,从传统方剂入手,首创了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组方。由于该组方切中临床证类,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1.首辨虚实
冠心病从痰论治首先要分辨虚实,再据证立法。虚痰补气祛痰或益肾祛痰;实痰理气祛痰或化瘀祛痰。这也是提高疗效不可疏忽的环节。冠心病辨痰之虚实,大都是指广义之痰。辨证的关键是看舌苔,苔薄为虚,苔腻为实。虚者伴心悸气短,神疲腰酸;实者伴憋闷纳呆,尿黄便干。
虚者以气虚为主,或见肾亏。属气虚生痰者,症见胸憋气短,胸痛隐隐,心悸乏力,眩晕肢软,纳谷不馨,舌质淡暗,苔薄腻,脉沉细。治宜补气祛痰,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合温胆汤,主药有参类、生黄芪、白术、仙鹤草,再佐竹茹、枳壳、茯苓、陈皮。若心气亏虚、血糖不高者可用党参,血糖高者用太子参、仙鹤草、扁豆衣;心阴不足者加银柴胡、知母、黄精;心阳不振者加鹿角霜、淫羊藿、桂枝;心悸者加川芎、党参、丹参、苦参、羌活;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生龙骨;舌紫者加赤芍、红花、鸡血藤;脉细者加生杜仲、枸杞子、黄精、制首乌。属肾亏生痰者,多见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症见胸闷隐痛,腰膝酸软,心悸神疲,眩晕形寒,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益肾祛痰,以杞菊地黄汤为主方合温胆汤,主药有枸杞子、生地黄、生杜仲、桑寄生、泽泻,再佐竹茹、枳壳、茯苓、陈皮、桑白皮、野菊花。稳定期予西洋参、三七、生黄芪、茯苓、水蛭、瓜蒌、石菖蒲、郁金、浙贝母、黄连、肉桂、川芎、决明子、葛根为丸以巩固疗效。
实者以瘀血为主,或有气滞。属气滞生痰者宜理气祛痰,以保和丸为主方合四逆散,主药有莱菔子、茯苓、陈皮、连翘、全瓜蒌、薤白,再佐柴胡、枳壳、川楝子、延胡索、香附;属痰瘀互结者,症见胸闷胸痛,口黏有痰,纳呆脘胀。兼症:头重身困,恶心呕吐,心悸心慌,痰多体胖,舌质紫暗,或见紫斑,或舌下脉络紫胀,苔腻,脉滑或数。治宜祛痰化瘀,以导痰汤为主方合血府逐瘀汤,主药有胆南星、天竺黄、全瓜蒌、薤白、莱菔子,再佐丹参、地龙、桃仁、牡丹皮、苏木。
2.痰瘀同治
沈绍功认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成。络病是指邪入十五别络、孙络、浮络而发生的病变,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即叶天士“久病入络”、王清任“久病入络为瘀”之论,而冠心病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二者发病特点相似。
冠心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头痛头重、舌暗苔腻等上盛之证,同时多伴有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等下虚之证。正如《灵枢·刺节真邪》中所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结合络病“络脉痹阻”的病理机制,此处的络脉“盛”实指邪气之盛。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且络体细小,分布广泛,分支众多,功能独特,所以一旦邪客络脉则容易影响络中气血的运行及津液的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导致痰浊瘀血滞络,继而形成络病。其病理演变是由于病久不愈,正气亏虚,或情志郁怒,或外邪入侵,邪气由气及血,终致津停血滞,蕴而化浊生毒,痰瘀、浊毒痹阻络脉而发为络病,病变主要在心络。其络“盛”,究其本质,属“痰”属“瘀”,日久蕴“毒”,故“痰瘀互结,毒损心络”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机。换言之,久病所产生的高血脂、高血糖等在体内停留沉积,在中医学范畴之内均属“痰、瘀、毒”之属,日久蕴积痹阻于络脉,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最终发生本病。
辨证要抓住“痰浊闭塞”的6个主症:胸闷满痛、口黏纳呆、头重肢困、形胖痰多、苔腻、脉滑,患者常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其中尤以苔腻为重,但见苔腻便是,他证不必悉具。主方为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主药有7味:竹茹10g,枳壳10g,茯苓10g,陈皮10g,党参10g,丹参30g,苦参10g。
为提高疗效有三点要注意。
其一,分辨寒热,痰性立法。热痰苔黄痰黏,选加黄连10g,天竺黄10g,浙贝母10g;寒痰苔白痰稀,选加桂枝10g,半夏10g,生姜3g。狭义痰重在消导,选加莱菔子10g,葶苈子10g,生山楂15g,海藻10g;广义痰重在透豁,选加石菖蒲10g,郁金10g,桔梗5g,蝉蜕5g。
其二,根据痰性,伍用四法。气虚必生痰浊,伍选补气药:仙鹤草10g,扁豆衣5g,生黄芪15g;气滞必凝痰浊,伍选理气药:柴胡10g,延胡索10g,佛手10g;寒凝必结痰浊,伍选温通药:桂枝10g,川椒1g,鹿角霜10g;痰瘀必见互阻,伍选化瘀药:三七3g,苏木10g,泽兰10g。
其三,给痰出路,分利两便。利尿选加石韦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润肠选加决明子30g,白菊花10g,当归10g。
以上诸法均要遵仲景古训:加入全瓜蒌30g,薤白10g,再用酒类20mL浸泡饮片1小时以上。
3.通腑渗毒
冠心病的论治还有一个有效的辅助,即“通腑渗毒”法,也就是分利两便法。通腑是排毒祛邪的主要途径,特别在心病中,无论虚实均属首要,在抢救心梗患者时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复发率的关键。通腑不能峻下,以润肠为要,其选药有决明子10g,全瓜蒌30g,莱菔子10g,桃仁10g,生栀子10g;虚者可选肉苁蓉10g,何首乌10g,白菊花10g、全当归10g。渗毒即利尿法,以排邪毒,常投淡渗利湿的茯苓10g,生薏苡仁10g,泽泻10g,泽兰1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桑白皮10g,王不留行10g。
(二)肿瘤临证经验
沈绍功提出肿瘤病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保护胃气为先”的理论。对于肿瘤病的治疗,沈绍功主张遵循肿瘤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配合的三大防治原则。通过调整肾的阴阳、扶助脾胃正气,采取药物药膳、心理治疗双管齐下的综合疗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癌机能,既改善了生存质量,又有效控制和消除癌细胞,争取做到“人瘤同在,人在瘤消”,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的治疗目的。
肿瘤难治,但并非不治,其巧治归结为“先开胃口,后调阴阳”。开胃口者视舌苔而论,舌苔腻者投芳香护胃,以温胆汤、保和丸为主方;舌苔薄者投养阴护胃,以养胃汤为主方。调阴阳者投杞菊地黄汤化裁,再佐“阳中求阴”。选择抗瘤中药要注意苦寒伤胃,应选能苦寒抗瘤,但又少伤胃纳或健胃之品,如蒲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金钱草、板蓝根、黄柏等。
1.肿瘤通用方(加味犀黄丸)
贵重药:麝香、牛黄、西洋参、三七、羚羊角、海马、熊胆、灵芝、冬虫夏草、琥珀。
一般药:生黄芪、当归、生杜仲、桑寄生、茯苓、生薏苡仁、山药、仙鹤草、丹参、焦三仙、生鸡内金、炙乳香、炙没药、白花蛇舌草、葛根、蒲公英。
2.酌加药
肝癌:鳖甲、川楝子、苦参、薄荷、莪术。
胃癌:白术、白扁豆、香附、高良姜、生牡蛎。
食道癌:生赭石、全瓜蒌、川牛膝、山慈菇、莱菔子。
肠癌:生地榆、马齿苋、苦参、生黄芪、当归。
肺癌:芦根、鱼腥草、桔梗、北沙参、莱菔子、葶苈子、紫菀、川贝母。
乳腺癌:山慈菇、炒橘核、夏枯草、浙贝母。
贵重药单独研末,一般药和酌加药共研细末,两者和匀,装入1号胶囊,每日2次,每次10粒。
(三)妇科病临证经验
1.月经病临证经验
月经病有四大治法。
第一,必先理气。“调经而不理气,非其治也”。理气有行气、破气、补气之分。行气多选用柴胡、香附、木香、乌药、佛手、陈皮、炒橘核。破气多选用青皮、枳壳、大腹皮、川厚朴、沉香。补气多选用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仙鹤草、太子参、山药、扁豆衣。
第二,调养脾胃。“脾气一旺,胃气自兴,新血化生,月经自调”。调养脾胃有健脾、醒脾二法。健脾多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白扁豆、干姜。醒脾多选用木香、砂仁、生鸡内金、山楂、神曲。
第三,固本培精。“肾气为天癸之本”。固本培精有滋阴、填精二法。滋阴多选用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黄精、玄参、首乌。填精多选用阿胶、龟甲、鳖甲、紫河车粉。
第四,兼养心血。“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兼养心血有补气、养心、宁神三法。补气多选用莲子、茯苓、山药、生黄芪、仙鹤草。养心多选用炒枣仁、远志、大枣、龙眼肉、柏子仁、当归、桑椹、鸡血藤。宁神多选用琥珀、川芎、夜交藤、五味子、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月经病需分期论治。经前调气——肝郁疏肝,主方为丹栀逍遥散,选用柴胡、白术、赤白芍、当归、鸡血藤、石菖蒲、郁金、益母草、蒲公英、川楝子、牡丹皮、生栀子,再选加调整内分泌的泽兰、茜草、龟甲、鳖甲、川续断、女贞子。宫寒暖宫,主方为温经汤,选用党参、阿胶、当归、白芍、桂枝、炮姜、炒橘核、乌药,再选加调整内分泌的枸杞子、蛇床子、菟丝子、淫羊藿、紫河车粉、鹿角霜、补骨脂。经期调血,有三个原则:问量定向(量多补摄,量少通利),问凉定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必须调肝(宜加香附、柴胡、炒橘核)。
2.带下病临证经验
(1)止带先辨虚实
①实者多见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燥湿选用炒苍术、黄柏、苦参、茯苓、椿根皮。渗湿选用生薏苡仁、车前草、萆薢、桑白皮、白鲜皮、泽泻、白花蛇舌草。
②虚者多见脾虚下陷,治以健脾举陷。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茯苓、生薏苡仁。举陷选用升麻炭、荆芥炭、竹柴胡、蝉蜕、生黄芪。
(2)止带要抓住风、寒、湿三邪
①散风者用炒苍耳子(现用葶苈子代),祛寒者用蛇床子,化湿者用地肤子。
②久带宜涩,选用乌贼骨、煅龙骨、煅牡蛎、补骨脂、芡实、金樱子、莲子、白果。
(3)带下病分色论治可以增效
①白带为脾虚偏湿,治疗重在化湿,以山药、生薏苡仁、白扁豆为主。
②黄带为湿热化火,治疗重在泻火,以黄柏、生栀子、制大黄为主。
③赤带为热甚入血,治疗重在凉血,以牡丹皮、茜草、水牛角粉为主。
④黑带为阴虚内热,治疗重在滋肾,以生地黄、女贞子、知母为主。
3.更年期综合征临证经验
更年期综合征属中医学的脏躁和狐惑病范畴,可以分为5个证类进行论治。
(1)肝郁化火 宜清肝泻火,方选丹栀逍遥散。主要药物为生栀子、牡丹皮、夏枯草、制大黄、薄荷、当归、白芍、柴胡、茯苓、川楝子、夏枯草。
(2)阴虚火旺 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汤。主要药物为知母、黄柏、生地黄、野菊花、泽泻、牡丹皮、肉桂、川牛膝、白花蛇舌草、决明子。
(3)营卫不和 宜调和营卫,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要药物为桂枝、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百合、葛根、浮小麦、桑白皮、鸡血藤、生黄芪、炒白术、防风。
(4)痰湿中阻 宜豁痰利湿,方选温胆汤。主要药物为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生牡蛎、蒲公英、莱菔子、丹参、全瓜蒌、决明子、车前草。
(5)瘀血阻宫 宜活血调经,方选少腹逐瘀汤。主要药物为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牡丹皮、香附、益母草、红花、木香、炒橘核、鸡血藤。
还有两个辅助治法:调整大脑皮层中枢,选加石菖蒲、郁金;调整内分泌功能,选加蛇床子、女贞子、菟丝子、川续断、补骨脂、肉苁蓉、龟甲。
四、学术传承
沈氏女科的全称是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从明朝初期至现在,世代悬壶济世,传承21代,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从第18代传人沈祥之先生起,沈氏女科在保持治疗女子疾病这一强项之外,扩大了治疗范围,男女均治,涵盖儿科、外科、肿瘤、皮肤、骨科、肛肠、五官等各科,已发展成为全科中医。
沈绍功教授作为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19代传人,抛弃门户偏见,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通过家族传承、硕博培养和师带徒等形式大力培养传承人才,打造沈氏女科流派人才群体,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帮、带”的合理人才梯队,使有600余年历史的沈氏女科在祖国大江南北皆有了传薪火种,为更多的百姓提供健康服务。传承人中有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11人、硕士4人,另有本科学历传承人10余人,成为沈氏女科的中坚力量。同时传承人中的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招收的博士和硕士构成了沈氏女科的后备人才队伍。这些高学历人才将为沈氏女科的进一步传承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学术经验继承人
2002年,沈绍功教授被原人事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沈宁(沈绍功教授之子)、韩学杰被指定为学术经验继承人。沈氏女科世代由民间传承,首次被政府承认,列入官方名册,首传异姓传人。
(二)硕博培养
沈绍功教授1992年起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培养硕士3人(高峰、韩学杰、张页)、博士1人(韩学杰)。
(三)师徒传授
沈绍功教授全国收徒30余位(韩学杰、沈宁、杨金生、张印生、罗增刚、高峰、丁京生、李成卫、贾海骅、李海玉、连智华、陈忠辉等),现其20代弟子通过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师带徒等方式招收21代传承人百余人。同时,积极通过传承弟子扩展学术思想,传承示范基地遍及包头、沈阳、北京、石家庄、鹤岗、霸州、长春等地共22处。
五、论文论著
沈绍功教授精于临证,勤于笔耕,共编专著20余部,撰写论文近百篇。其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是在其祖传珍贵效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近半个世纪的业医经验,在医理、临证、方药3个主体里阐述中医之道,总结临证之得,发挥医疗之新。此后沈教授结合临床体悟,凝练沈氏家传心得,吸收、传承古今中医药发展成果,编撰出版《上海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系统总结了沈氏女科的学术成就和临证经验,保持了沈氏女科的完整性和实践性。其他主要著作有:《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扩大验证学术论文集》,1994年4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现代中医心病学》,1997年8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丛书《心血管病诊疗手册》,2001年6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2001年9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医心病治法大全》,2005年10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六、医德医风
沈绍功教授行医50余年,在学术上追求创新,事业上追求精品,成果上追求效益,学风上追求实干,处事上追求真诚。他为了民众健康,曾两次专讲养生,反响强烈。2012年11月,沈绍功教授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主讲《600年的养生秘诀》,专讲沈氏女科三大养生法宝:开胃、养肝、调肾。2013年7月,沈绍功教授做客江苏卫视《万家灯火》栏目,主讲《沈氏祖传养生秘方》,专讲春、夏、秋、冬、长夏五季养生要点,毫无保留地把家传秘方、秘法公之于众。他先后到美国、德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香港等地区讲学、会诊,受到普遍赞誉。1992年起,沈绍功教授连续3年以大陆著名专家身份访问宝岛台湾,曾为国民党元老诊治心脑血管病,因疗效显著而得到“仁术济世”的墨宝。沈绍功教授的人生格言是“为了临床,疗效是硬道理”,其座右铭为“全身心地投入,一切为了患者的康复,一切为了民众的保健”。他被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赞为“深得患者信赖的临床医学家”,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誉为“中医临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