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导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新中国成立后—导引学的复兴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导引派生出现了新的产物——医学气功。在20世纪中后期,气功既掀起了几次热潮,也出现了一些问题。2000年下半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颁布了《健身气功管理暂行办法》和《医疗气功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导引学的重新建立,是对这一传统中医技术体系的正本清源,促使其回归医学本质。

新中国成立后,导引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中医导引应用范围涉及颈肩腰腿痛等伤科疾病和慢性病的康复干预

通过对最新的一些临床文献研究分析表明,我们发现,目前导引法也较多地应用于颈肩腰腿痛等伤科疾病,比如肩周炎、颈椎病(各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菱形肌损伤、膝痛症等等。上述疾病在实施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牵引、整脊等治疗方法过程中,或者于治疗后,采用一定的自主性动作、功法、意念、呼吸调节等导引干预,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补气养血、散寒通滞的作用,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紧张,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或粘连,加强局部神经、肌肉组织的营养,增加力学平衡能力,重建肌肉之间的运动协调性,促进上述疾病的康复和痊愈。导引法往往简便易行、顺势而为,患者易于接受,主动配合,可起到比单一疗法更好的疗效。从我们检索的一些临床文献来看,结合导引法的综合疗法疗效颇佳,有效率大多在90%以上,甚至可达到100%。导引法是一种主动性自我调治的方法,在治疗之外长期、定时、定量的习练有助于降低伤病复发率,巩固疗效。

事实上导引的应用并不仅限于此。当今时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高发,其发病隐匿,病程长,不能自愈且难以治愈的特点消耗着大量医疗卫生和社会经济资源,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在健康教育、常规治疗康复之外,还需要自身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中医导引学能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绿色安全,简便易行。近年来,中医导引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性脑病,焦虑、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青少年智力残障的临床康复干预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充分显示了其在慢病康复干预中的优势。

(二)全民的参与

据相关统计,20世纪80年代,各类导引的习练人数曾达到4000万人,创下了导引法在历史上普及的一个高峰。虽然因为历史原因,此后习练人数有所回落,但是导引学广泛的群众基础始终都在。

(三)对外传播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导引法也逐渐向海外传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导引学已经传播到全球40多个国家,海外习练人数达600多万。相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医药走出去”的实施,未来的传播力度会更大。

(四)《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4年,由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申报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确立严蔚冰、严石卿为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五)“中医导引学”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授课

201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联合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开设的创新课程“中医导引学”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授课。“中医导引学”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三个中心:以历史发展源流为中心,以导引法实修实践为中心,以临床病案为中心。教学团队由中医文献学者、中医导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及有着丰富导引临床康复经验的中、西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组成。本课程对学生自身的导引实践和康复技能训练均提出要求,只有自身掌握好导引方法,才能为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将具备临床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和健康保健工作。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将有助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