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本节主要论述表郁日久,正微邪微之往来寒热证治。
【原文】
服桂枝湯,大汗出,脉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湯。(25)
桂枝二麻黄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黄十六銖(去節) 生薑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湯二分,麻黄湯一分,合爲二升,分再服。今合爲一方,將息如前法。
臣億等謹按:桂枝湯方,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黄湯方,麻黄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箇。今以算法約之,桂枝湯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藥、生薑各一兩六銖,甘草二十銖,大棗五枚。麻黄湯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銖,桂枝十銖三分銖之二,收之得十一銖,甘草五銖三分銖之一,收之得六銖,杏仁十五箇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箇。二湯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兩十七銖,麻黄十六銖,生薑、芍藥各一兩六銖,甘草一兩二銖,大棗五枚,杏仁十六箇,合方。
【名家选注】
柯琴曰:然服桂枝后大汗,仍可用之更汗,非若麻黄之不可复用也。即大汗出后,脉洪大,大烦渴,是阳邪内陷,不是汗多亡阳。此大汗未止,内不烦渴,是病犹在表,桂枝症未罢,当仍与之,乘其势而更汗之,汗自,邪不留矣。是法也,可以发汗,汗生于谷也。即可以止汗,精胜而邪却也。若不用此法,使风寒乘汗客于玄府,必复恶寒发热如疟状,然疟发作有时,日不再发,此则风气留其处,故曰再发耳。必倍加桂枝以解肌,少与麻黄以开表,所谓奇之不去则偶之也。(《伤寒论注》)
陈念祖曰:服桂枝汤取微似有汗者佳,若逼取大汗流漓而出,病反不除,其脉势必变浮缓而为洪大者,察其桂枝证未罢,当仍与桂枝汤,如前啜粥令微似汗之法。是法也,可以发汗,汗生于谷也,即可以止汗,精胜而邪却也,凡系肌腠之病,宜无不愈矣。若犹未能即愈,寒热往来,其形如疟,但疟有定时,而此则作止无常,日再发而与疟分别者,不独肌病,兼见表病,表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此服桂枝后少加麻黄之一法。(《伤寒论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