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心 血管 淋巴管 胸膜 腹膜 心包膜
2.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变移上皮
3.复层扁平上皮
4.纹状缘 刷状缘
5.紧密连接 中间连接 桥粒 缝隙连接 桥粒
6.基膜 质膜内褶 半桥粒
7.微绒毛 纤毛
8.网板 透明层 致密层
9.导管 腺泡(或分泌部) 导管 血液或淋巴
10.浆液性腺泡 黏液性腺泡 两种以上腺泡(或浆液性腺泡、黏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中的两种以上)
11.腺细胞 腺上皮 腺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B。解释:上皮组织的特性之一是细胞多、细胞外基质少。
2.D。解释:子宫内膜上皮属单层柱状上皮。
3.C。解释:变移上皮的基底层细胞与复层扁平上皮的基底层细胞不同,并无明显的增殖功能。
4.E。解释:纤毛主要靠微管的滑动实现其摆动。
5.A。解释:基膜具有选择性通透和支持上皮的功能。
6.D。解释:机体微绒毛的直径通常比较恒定。
7.C。解释:桥粒主要发挥的是机械连接作用。
8.B。解释:为物质运输提供能量。
9.B。解释:位于连接复合体最上方。
10.E。解释:微绒毛内含有大量与其长轴平行分布的微丝。
11.C。解释:尤以上皮性分泌细胞为明显。
12.C。解释:单层立方上皮仅分布于机体的肾、甲状腺等器官。
13.D。解释:心血管、淋巴管腔面为单层扁平上皮。
14.B。解释:基底层细胞为立方形或矮柱状。
15.A。解释:以分泌功能为主的细胞称腺细胞。
16.E。解释:抗摩擦。
17.E。解释:抗摩擦。
18.A。解释:润滑作用,有利于血液流动。
19.D。解释:排除尘埃异物。
20.A。解释:肾小囊壁层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
21.C。解释:细胞膜外层的融合。
22.B。解释:有亲水管结构,形成细胞间物质信号直接交换。
23.E。解释:机械性连接作用。
24.E。解释:直径约10nm的中间丝。
25.D。解释:增加细胞底部物质交换的面积。
26.C。解释:机体部分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尚有分泌、吸收功能,如内皮、肾小管细段单层扁平上皮等。
27.A。解释:分泌与吸收功能在柱状上皮中常伴随。
28.D。解释: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通过纤毛的摆动帮助清除异物。
29.B。解释: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较强的抗机械性摩擦的保护作用。
30.B。解释:变移上皮游离面的壳层有防御尿液侵蚀的作用。
(二)多选题
31.C、D。解释:腺上皮常为立方、柱状或椭圆形,鳞状上皮属复层上皮。
32.A、B、C、E。解释:肌样上皮具有收缩功能,被覆上皮中的感觉神经末梢有感觉功能。
33.B、C、D、E。解释:复层扁平上皮的中间层属多边形细胞。
34.B、C、E。解释:男性尿道属复层柱状上皮。胆囊外壁为间皮。
35.A、C、D。解释:细支气管腔面属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肾近曲小管由单层立方上皮围成。
36.B、D、E。解释:半桥粒属上皮基底面结构,缝隙连接属上皮侧面结构。
37.A、B、C、D、E。解释:变移上皮又称移行上皮,属于特殊的复层上皮,分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和基底层细胞。其特点是细胞形态和层数随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变化,表层细胞嗜酸性强,有防止尿液侵蚀的作用。
38.B、C、D、E。解释:连接复合物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皮侧面的特殊结构。
39.A、C、E。解释:基膜可分透基板和网板,基膜只位于上皮的基底部。
40.B、C、D、E。解释: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41.A、C、E。解释:复层扁平上皮和变移上皮均属被覆上皮范畴。
42.C、D。解释:紧密连接和桥粒主要起到细胞间的机械性连接作用,而质膜内褶主要是物质运输的通道。
43.B、E。解释:微绒毛和质膜内褶可扩大细胞吸收的表面积。
44.A、B。解释:糖、脂、蛋白质的分子直径均大于缝隙连接中亲水小管2nm的管径。
45.A、B、C、D、E。解释:腺是由腺上皮构成的,属于器官水平;根据有无导管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大类。
三、是非题
正确:1、3、5、7、8、10。
错误:
2.解释:胞质内含有黏液(黏原颗粒)。
4.解释: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
6.解释:含有许多张力原纤维。
9.解释:具有半通透功能。
11.解释:随着功能状态的不同,变移上皮的层数和形态均发生改变。
四、名词解释
1.缝隙连接又称通信连接,是一种大的平板状连接,相邻细胞间隙仅2~3nm,有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这些连接点是两细胞膜上的镶嵌蛋白相互结合,电镜下由六个亚单位构成,又称连接小体。中央有亲水小管,它是相邻细胞间直通的管道,可供细胞间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离子,传递化学信息,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间。
2.紧密连接是由相邻上皮细胞胞膜的外层呈间断性融合而成。紧密连接常位于细胞的顶部,可形成箍状结构环绕在细胞的顶端,故又称闭锁小带。可阻挡外来物质从细胞间隙进入深部组织,同样可防止深部组织的水和电解质从细胞间隙向外流失,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
3.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化的细胞间连接在一起,即称连接复合体。在小肠单层柱状上皮较典型。
4.基膜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是一层薄膜状均质样结构。电镜下基膜可分基板和网板两部分,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构成,网板由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网状纤维构成。基膜除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外,还对上皮细胞起到支持、连接等作用。
5.半桥粒是指桥粒结构的一半,只在基底层细胞的基底面出现,可将上皮细胞较好地固着于下方的基膜上,起到支持、固定上皮的作用。半桥粒常出现在易受机械性刺激或摩擦的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细胞的基底面。
6.分布在心、血管、淋巴管壁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7.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8.杯状细胞因形同高脚酒杯而得名,胞体顶部较大,胞质常充满黏原颗粒,胞体底部较细窄,核深染,常呈三角形位于底部。杯状细胞属腺细胞范畴,主要功能是分泌黏液,常分布在消化管黏膜上皮之间。
五、简答题
1.答:细胞多,细胞外基质少,排列成膜状位于皮肤表面及各脏器的内、外表面。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不同表面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明显差异,分为游离面及基底面。上皮内大都无血管,通过基膜的渗透作用与结缔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神经末梢丰富。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等功能,不同部位功能有差异。为适应生理功能,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有特殊分化结构。
2.答:被覆上皮主要分布在体表、体内管腔、囊器官的内表面和部分器官的外表面。依据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差异,可将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两大类,其中单层上皮又可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等;复层上皮也可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立方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等。尽管被覆上皮类型多种,但通常均具有以下共同特性:细胞多,细胞外基质少而出现细胞密集排列呈膜状;细胞有极性;细胞间神经丰富,但无血管;其营养依靠上皮下方结缔组织中的血管经基膜选择性通透提供。上皮细胞分布广泛,功能多样,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感觉等主要功能。此外,被覆上皮为适应内外环境和功能的需要,经长期进化后在细胞的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还特殊分化形成了多种特殊结构,包括:游离面的微绒毛和纤毛;基底面的基膜和质膜内褶;侧面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通常被覆上皮还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3.答:微绒毛在电镜下可见,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呈指状突起,长度约1.4μm,直径约为0.1μm,其中轴内含有许多与微绒毛长轴平行排列的微丝,微丝可与微绒毛根部胞质内的终末网移行,微丝与微绒毛的舒缩性能有关。微绒毛的主要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物质吸收。纤毛的形成与微绒毛近似,但比微绒毛粗而长。电镜下纤毛的中轴内含有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9+2微管结构,微管与纤毛的运动有关。纤毛具有定向节律性摆动功能,以清除其表面附着的异物。
六、论述题
1.答:缝隙连接位于桥粒下方,相邻细胞膜间仅存2~3nm的间隙,间隙两侧细胞膜中的镶嵌蛋白可相互结合形成直径6~9nm颗粒状的连接小体。连接小体是由6个亚单位围成的六角状结构,其中央有直径约2nm的小管,称亲水小管。亲水小管可贯通相邻细胞各自的胞膜,并受钙离子等因素调节,可开放或闭合,使小分子物质如水、电解质等直接往来于相邻两个细胞中。
缝隙连接的主要功能是发挥细胞间信息传递即直接通讯作用。除上皮细胞外,缝隙连接还可分布在心肌细胞、神经元、肝细胞和骨细胞间等。
2.答:
(1)结构:外分泌腺以腺细胞组成的多少可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单细胞腺即以单个细胞形成,独立存在,如杯状细胞。机体绝大部分以多细胞腺形式存在,多细胞腺由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组成。分泌部又称腺末房或腺泡,呈管状或泡状,由一层腺细胞围成,中央有一腔,称腺泡腔。依据组成腺泡的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组成外分泌腺的腺细胞可分为两种:①黏液性腺细胞:细胞锥形,胞质弱碱性,核扁,紧贴于细胞基底部。分泌物黏稠,以黏蛋白为主,不含消化酶,起润滑保护作用。②浆液性腺细胞:细胞锥形或短柱形,胞质嗜碱性,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下端。分泌物稀薄,含消化酶,具有消化功能。导管长短粗细不等,管壁由单层或复层上皮组成,其上皮的种类依距离腺泡远近不同而有差异,通常离腺泡由近到远细胞呈扁平到柱状的过渡。导管除具有输送腺泡分泌物作用外,导管上皮还具有一定的吸收、分泌水和无机离子的功能。
(2)功能:外分泌腺的功能特点突出表现在腺体产生的分泌物(无论是黏液性腺泡还是浆液性腺泡)均需经导管将其输送出腺泡并引至体表或器官腔内,依其分泌物性质的不同,发挥润滑、保护或消化作用。
3.答:
(1)支气管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锥形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几种细胞高矮不一,但基底面均附着在基膜上。杯状细胞分泌黏液,涂布于上皮表面,可黏附吸入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颗粒状物质。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纤毛,纤毛通过节律性摆动,将上皮表面的黏液及其黏附的颗粒物质向咽部推送,形成痰液,引起咳嗽反射而被咳出。通过上述过程,呼吸道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发挥净化空气、清除异物的功能。
(2)正常状态下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是帮助清除细菌的,但是吸烟和慢性炎症的患者,纤毛细胞受损,杯状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增加。杯状细胞的数量和黏膜下层的腺体增加,过多的黏液分泌导致患者出现痰多、咳嗽的症状。
(山西中医药大学 刘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