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创业指导教程(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创新的含义与动因

(一)创新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将“创新”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创新即创造新的事物,是指能够提供原创性的思想或产品,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并能获得一定的商业价值或者社会价值的行为。其有两层含义:一是无中生有,创造新的事物;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换代、升级。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其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使用创新一词。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某种产品的一种新的品质。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有关的制造部门在实践中尚未知悉的生产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它也可以存在于在商业上对一种商品进行新的处理。③开辟一个新的销售市场,也就是相关国家的相关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④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论这种供应来源是否业已存在,而过去没有注意到或者认为无法进入,还是需要创造出来。⑤实现一种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后来,人们将他这一段话归纳为五个创新,依次对应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

(二)创新的动因

创新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好奇与兴趣 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而兴趣是创新的内在动因。

2.质疑与批判 质疑和批判是创新的基础。人类在改造主客世界过程中所进行的质疑、批判、论证过程往往就是提出新思想、创立新理论的过程。

3.热情与探索 热情是人类从事发明创造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只有怀着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热忱,人类才能不断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创新故事

叩诊法的诞生

18世纪,一位奥地利医生在给一个患者看病时,尚未确诊,患者突然死去。经过解剖发现,其胸腔化脓并积满了脓水,能否在解剖前诊断出胸腔是否积有脓水?积了多少?一天,在一个酒店里,他看到伙计们正在搬酒桶,只见他们敲敲这只桶,敲敲那只桶,边敲边用耳朵听。他忽然领悟到,伙计们是根据叩击酒桶发出的声音来判断桶内还有多少酒的,人体胸腔脓水的多少是否也可以利用叩击的方法来判断呢?他大胆地做了试验,结果获得了成功。这样,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叩诊法”从此诞生了。

(资料来源:亓正申,王保军.创新创业基础与实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

屠呦呦——青蒿素的创制者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后被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1971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她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1959—1962年参加了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9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屠呦呦于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9月她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考大学时,屠呦呦选择药物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她认为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与工具。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资料来源:刘升学,陈善柳,胡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微课版)[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