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古籍(全民阅读中医科普进家庭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宝命全形论(选自《素问》)

【原文】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1],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2]成。君王众庶[3],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4]知其情,留淫[5]日深,著[6]于骨髓,心私虑[7]之。余欲针[8]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注释】

[1]天覆地载:天覆于上,地载于下。

[2]四时之法: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法,法则、规律。

[3]众庶:平民,百姓。

[4]莫: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无指代词。

[5]留淫:邪气停留蔓延。

[6]著(zhuó):同“着”,附着。

[7]私虑:暗自忧虑。私,暗自、暗暗地。

[8]针:用针法。名词活用作状语。

【译文】

黄帝问道:上天覆盖着万物,大地承载这万物,在这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什么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而生存,并随着四时变化、阴阳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百姓,所有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对于人身上的疾病,却因病轻而难以了解疾病的真实情况,让邪气停留蔓延,逐渐发展,一天天地加深,直至深入骨髓,我心里暗自忧虑。我要想用针治疗疾病,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原文】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1]令器津泄[2];弦绝者,其音嘶败[3];木敷[4]者,其叶发[5];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6]无治,短针[7]无取,此皆绝[8]皮伤内,血气争黑[9]

【注释】

[1]其气:它的特性。

[2]津泄:水分渗出。

[3]弦绝者,其音嘶败:琴弦断绝时,它的声音嘶哑刺耳。绝,断。

[4]敷:陈旧,陈腐。

[5]发:通“废”,草木枝叶凋落。

[6]毒药:泛指祛邪治病的药物。

[7]短针:原指小针,此泛指治病的针具。

[8]绝:损伤。

[9]血气争黑:人体气血交瘁而致肤色晦暗。

【译文】

岐伯答道:盐味是咸的,储存在器皿中时可以渗出水来;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哑刺耳的声音;内部陈旧腐烂的树木,它的枝叶很容易凋零;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被严重破坏,治病的药物和针灸都失去了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都受伤败坏,气血交瘁而致肤色晦暗,就很难挽回了。

【原文】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1],百姓闻之,以为残贼[2],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3],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4];知万物者,谓之天子[5]。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6];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7]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8]也;能存[9]八动[10]之变者,五胜更立[11];能达虚实之数[12]者,独出独入[13],呿吟至微[14],秋毫在目。

【注释】

[1]更代:替代。

[2]残贼:灾害。一说,残暴不仁。

[3]悬命于天:人的生命悬系于上天。悬,系。

[4]天地为之父母:天地的阴精阳气就能养育人。

[5]天子:天之子,此指掌握自然规律的人。

[6]十二节:指人体十二经脉。

[7]经:效法。

[8]欺:超越。

[9]存:察。

[10]八动:自然界八节之风的变动。

[11]五胜更立:五行之气相克制,循环交替主时。

[12]数:理。

[13]独出独入:即独往独来,指医术精深纯熟,治疗疾病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14]呿吟至微:张口舒气与呻吟叹息等细微的变化。呿,露齿舒气;吟,呻吟叹息。

【译文】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心里为这些事而烦乱不安,反使病情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百姓们知道了,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应该怎么办好呢?

岐伯说:一个人生于这大地之上,生命却悬系于上天。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相互交合,就产生了人们生命的本源。人如果能顺应四时的气候发展变化规律,天地就会用它的阴阳之气养护着他,可以知晓万物的人,就被称为掌握了自然变化规律的人。自然界有六阴六阳,人有十二条经脉;自然界有阴阳消长的寒冷暑热之变,人有阴阳消长的虚实之变。能效法天地阴阳变化的人,就不会违背四时的发展规律。能够了解十二条经脉之道理的人,圣智的人也不能超越他;能观察人体八节之风的变动的人,五行之气相克制,循环交替主时;通达人体气血虚实之理的人,医术纯熟,运用自如,就连张口舒气与呻吟叹息等细微的变化,都能清楚地看在眼里。

【原文】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1],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2]。虚实呿吟[3],敢问其方[4]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5],金得火而缺[6],水得土而绝[7],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8],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9]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10]。今末世[11]之刺也,虚者实之[12],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13],随应而动[14],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15],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注释】

[1]九野:九州地域。据《尚书·禹贡》记载,我国古代设置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州。

[2]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自然界万物并存于世,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是不可能一一进行估量的。

[3]虚实呿吟:通达虚实,洞悉呼吸吟叹。

[4]方:道。

[5]达:贯通,穿透。

[6]缺:缺损,消熔。

[7]绝:阻断。

[8]黔首共余食:百姓都只知道饱食终日,而不明白阴阳的道理、针刺的妙处。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谓;余,充足、丰饶。

[9]为:通“伪”。

[10]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五种方法确立之后,选择运用时还当根据需要有所先后。

[11]末世:后世,此指近世。

[12]虚者实之,满者泄之: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泄法。实、虚,均为使动用法。

[13]法天则地:效法天地。

[14]随应而动:随着病情的变化而采用各种针法。

[15]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指取得如响应声、如影随形的效果。和,应和;响,回声。

【译文】

黄帝道:人生来就有形体,离不开阴阳之气的变化。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交合,可以分为九州地域,又可以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月份有小大,昼夜有短长,这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自然界万物并存于世,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是不可能一一进行估量的。根据患者微细舒气及呻吟,就能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请问运用什么方法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

岐伯说:木遇到金,就要被砍伐;火遇到水,就能被熄灭;土地上种植树木,就能变得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被阻挡。万物都是按照这种规律变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百姓们只知道饱食终日,而不明白阴阳的道理、针刺的妙处。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才能以针疗病,二是要了解天气冷暖与四时之变的规律与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伪,四要注意磨制时针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五种方法确立之后,选择运用时还当根据需要有所先后。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用补法治虚,泄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着病情的变化而采用各种针法,就会得心应手,那疗效就能更好,医道并不神秘,只要掌握规律,针法就能精深纯熟,运用自如。

【原文】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1],众脉不见,众凶[2]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3],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4],五实勿远[5],至其当发,间不容瞚[6]。手动若务[7],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8],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9]如发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岐伯曰:刺虚者须[10]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11],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12]于众物[13]

【注释】

[1]存针:存意于针刺之法,即考虑施用针刺之法。明代马莳注:“盖惟神气既肃,而后可以专心治针也。”

[2]凶:通“讻”,喧闹之声。

[3]可玩往来:能掌握人体经脉气血循环往来的情况。玩,体会、掌握。

[4]五虚勿近:对虚证病人不能急于攻下。近,接近,此指采用泻法刺。

[5]五实勿远:对实证病人不能迟缓不泻。远,远离,此指迟缓不泻。

[6]间不容瞚:不可有瞬息之延误。瞚,“瞬”的异体字。

[7]手动若务:运用针刺手法时要专心致志。务,专一。

[8]冥冥:渺茫无形象的状态。此谓针刺得气后的细微变化渺茫而无形象。

[9]起:指行针时。

[10]须:等待。

[11]志:思想、意念,意为医生灵活掌握。[12]营:通“荧”,惑乱。

[13]众物:外界事物。

【译文】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说:一般说来,针刺的正确方法是医生自己必先调治精神,五脏的虚实已经确定,三部九候的诊断已经完备,然后才考虑施用针刺之法。进针时要全神贯注,尽管周围众目审视却视而不见,众口喧闹却听而不闻。要弄清楚外表的症状与内在的病机是否相符,不只以外表的症状作为诊断的首要依据,能够精湛熟练地把提住人体经脉气血循行的情况,才可以对病人施行针刺。人身的气血有虚有实,对五脏气虚的病人不可即用泻法,对五脏邪气实的病人不可迟缓不泻。等到应当进针时,不可有瞬息之误。运用针刺手法要专心致志,针具要光洁,而且要上下匀称,进针后要静心注视经气的情况,观察所调适经脉的经气变化,这是因为经气幽隐渺茫,不能知道针刺得气后的具体形态,医生只能感觉到经气的到来如同飞鸟之往来,又如稷禾样茂盛。然而,一般医生纵然感觉到经气的往来如同飞鸟之往来,却不知道其中谁是它们的主宰。医生用针后,在留针候气之时,要像张弓待发般地屏息以待;当经气到来之时,当如拨机发箭似的迅疾神速。

黄帝道:怎样治疗虚证?怎样治疗实证?

岐伯说:刺虚证,须用补法;刺实证,须用泻法。当针下感到经气到来,则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地运用补泻方法。针刺无论深浅,方法无论补泻,全在灵活掌握,候针取气的道理是一致的,针刺时都必须精神专一,好像面临万丈深渊,小心谨慎,持针之手如同握住老虎样坚强有力,精神集中,不被其他任何事物所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