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科学用嗓,发音必调其气
唐代《乐府杂录》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得遏云响谷之妙也。”这里所指的“脐间出”即是丹田呼吸法。中医学认为,丹田位于脐下,其部位相当于气海或关元穴。
干老认为:“气乃声之本,无气不成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即在此理也。”科学用嗓,运丹田之气托宗气发音,是干老在临床中经常强调的,也是治未病的手段之一。他经常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在偌大的教室里讲课,从来不用扩音器,连续讲两个小时而不疲的经验。在处理患者时,除处方用药外,必辅导其正确的发音方法:起声以前先轻轻收缩下腹肌肉(包括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三者的下部),膈由于有下腹肌收缩产生的腹压及腹腔内脏器官的缓冲作用,可以维持一定的张力,同时感到下胸、两胁处于一种支持的状态。这样不仅使呼吸、振动、共鸣、吐字等器官肌肉的能耗减少,同时也使声带、咽、喉、支气管与下腹肌之间的协同作用得到保证。一般来说,就是运用小腹的收缩,即丹田的力量将“胸气”托住。掌握这种呼吸方法,就能做到气息均匀,平稳地呼出,并且易于控制,不仅使声音丰满圆润,刚柔相济,富于感情,而且声门下腔由于不存在过强的气压冲击,对喉嗓的保养也有一定的益处。
笔者在临床中,针对年轻教师及歌唱演员反复声音嘶哑,经检查发现声带小结或声带闭合不良者,均遵干老所嘱“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发音训练,纠正错误的发音方法,往往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