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六经类方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胡希恕先生提出《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引领我们进入《伤寒论》之门。反复读仲景书及前贤有关《伤寒论》的研究,渐渐明确了,千余年来读不懂《伤寒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解读《伤寒论》过程中形成的误读传统,即以《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释仲景书,从而造成对经方理论的误解。

要想认识经方、学懂《伤寒论》,必须明了中医有两大理论体系。这是因为中医自上古神农时代医巫分家,就形成了两大理论体系,即以八纲、六经为主的经方理论体系和以脏腑经络、阴阳五行六气为主的医经理论体系。经方的代表著作以《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论广汤液》《伤寒论》为主,医经的代表著作以《内经》《难经》为主。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王叔和、成无己等以医经释经方,把张仲景的《论广汤液》改名为《伤寒论》,造成了误读传统,甚至造成“中医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内经》”的错误认识,使后世对读懂《伤寒论》一书和临床用经方治病造成障碍。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经方,临床疗效非凡,蜚声中外,是因排除了误读传统,解读了《伤寒论》的理论体系,破解了《伤寒论》六经实质,明确指出《伤寒论》的六经与《内经》的六经根本不同,率先提出: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经方的六经是由八纲变化而来,经方的六经实质是三阳三阴的六证。

此前,我们整理出版了胡希恕先生研究仲景学说的主要论著,受到国内外经方爱好者的一致好评。读者普遍反映读后可登经方之殿堂,初步能明了六经实质,大致能读懂《伤寒论》原文,学后即能用经方治病,但对怎样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认识尚欠清晰。我们整理胡希恕先生笔记,出版了《胡希恕病位类方证解》,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载方证进行归类解读。我们得到启发,经方治病的特点是据症状反应辨证,辨明六经,再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问题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大部分方证的六经归属并不明确,后世对此探讨亦属罕见。因此,我们对仲景书中的方证进行六经归类探讨,这样在临证时,辨明了六经,便容易辨清和找到适应的方证,用适应的药物治疗。

本次出版重视《伤寒论》六经实质的探讨,力争让学习者先明了六经实质,再进一步明了仲景书常见的方证。临证依据症状反应,能辨明六经,同时亦能找到适应的方证。故本书是将仲景书中的主要内容,先讲明六经实质、治则,然后归类仲景书中的方证,冀进一步读仲景书原文,即可做到明了经方的全部理论和方证。体悟到本书不是简单的类方证,而是系统全面阐明经方的理论体系及方证,故书名为《经方六经类方证》。

本书以六经为纲,分为六章,论述六经实质,归类仲景书所属方证,即把263方证分为六类,实际是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证以六经分类解读,是在继承胡希恕先生的病位类证的基础上,以《伤寒论》的六经进行解读。本书以六经为纲,阐明六经的实质及治则,并结合我们临床体会,以六经统方,解读六经与方证。

编写本书时,我不时想到:当弟子盼望胡希恕先生出书时,胡老总是回答:“还没考虑好。”初始对此尚不能完全理解,但后来渐渐体会到,中医的发展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大家来研究探讨,继承和弘扬中医需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艰苦奋斗,尤其是对仲景书的认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为了研究的需要,本书有关《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条文,先是胡希恕注解,后是我们的解读,两代人的认识有相同、有不同,一目了然,便于大家参考探讨。本书的目的是让大家不但理解六经的实质,而且能正确掌握六经病常见的方证,临床即可应用经方治疗各种常见急慢性病、外感病和内伤病。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阳明病篇”重点探讨了太阳阳明合病与温病的关系,冀望读者对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有正确理解。

应当说明,由于对六经、方证理解不同,其归类方式方法也就不同。这里的初步探讨,是在继承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的同时,又加入了我们的一点体会,着力阐明仲景医学所具有的独特理论体系。但这个独特的理论体系怎样理解、怎样应用,它与其他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关系,有待探讨,有待实践考证。尤其是六经与方证,仅是初步探讨,是否恰当,有待取得共识。

这里冀望,读是书,由六经指导辨方证,由辨方证认识六经,经方辨证理论体系了然在目,进而弘扬经方学术,发展中医事业。

章太炎先生曰:“余常谓学问之道当以愚自处……古人谓:既学矣,患其不习也;既习矣,患其不博也;既博矣,患其不精也,此古人进学之方也。大抵治学之士,当如童蒙,务于所习,熟读背诵,愚三次,智三次,学乃有成。”面对中医学浩瀚经典,我始终是小学生。中医文化、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个人努力只是涓滴,难得全面,难避谬误,望同道共同探讨。

冯世纶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