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该上线了:自媒体运营手册请查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让医生成为“网红”,不是对医生不敬,而是让知识更好地传播

我是医学媒体人,安宁。

着手写这本小册子,有点不知道该如何介绍自己。我做过医学节目主持人,做过医学节目的记者、导演、策划,也给一些医生朋友做过语言教练,帮助医生应对上台当众发言的尴尬。总之,作为一个在医学领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媒体人,合并同类项,就姑且用“医学媒体人”这个词称呼自己吧。

因为常年需要做电视医学节目,每年要采访各种医生和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觉得,自己非常适合做两者沟通的桥梁,既能迅速准确地理解医生的想法,又能体会患者的处境。比如在做科普这件事上,我的日常工作基本上就是先去采访医生,把医生想说的内容用适合电视传播的形式转化成电视节目,所以这么多年来也练就了一个本领,就是把深奥的医学知识转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我想到,把自己这些年来跟医生打交道、做科普节目的经验总结出来,在个人媒体发达的今天,可以帮助更多的医生朋友更好地做科普,帮助他们成功塑造自己的个人IP、在新媒体各平台中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和粉丝生态,同时也对他们的本职工作产生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

这本小册子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如何生产出好的科普内容。在这一部分,我会把我这么多年来跟医生打交道做节目的经验倾囊相授,教大家如何在一个好的科普的时代,生产出好的科普作品。比如如何在你从事的领域里找寻观众的兴趣点,如何把生涩的医学知识说得老百姓听得懂,如何做出让人点赞和转发的医学视频内容,如何让观点和“槽点”比翼齐飞,让科学知识有人情味儿,让医学知识不冰冷。我是媒体人,我并不懂医学,但正因为不懂医学,我反而更知道如何沟通医者的思维和患者的思维,让受众更加易于接受,同时还能减少误解和误传。

另一部分是如何运营好医学账号和打造自己的媒体品牌。酒香还怕巷子深,如果好的作品不符合传播机制,也是不会被看到的。如果没有观众,再好的作品又有什么价值呢?我将会从医学媒体运营的角度,为大家介绍各个平台医学账号发布和运营的规则,医学账号如何建立矩阵,如何塑造个人IP,更重要的是如何变现。我深知医生朋友工作很忙,一上午门诊要看几十甚至近百个患者,还要做学术写论文,还要讲课带学生,还能抽出时间做科普已经是严重地“虐待”自己。为了让你们的“自虐”行为有价值,我尽量做到,医学知识你们负责,医学账号的内容运营,看我这本小册子就够了!

医学界是一个高知遍地的领域,比如我常做的多档央视医学节目《大健康观察家》《谁是小郎中》《健康之路》《乡理乡亲》等,来我们节目的专家,硕导不稀罕,博导很普遍,院士、国医大师等一些咱们国家的顶级专家也是时常有之。这些顶级的医生,很多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的账号。疫情期间也有很多专家接触了直播。很多在业界德高望重、平时一号难求的专家,也开始在新媒体平台中做科普,花大量的时间来写文章、录视频、录音频。我熟悉的一位大教授,平日的音频内容都是手术间隙在休息室录制的,本来一台台手术就已经让人喘不过气了,为了科普他还得挤时间录课程,让人敬佩。如果有更多的患者通过他的公号了解了知识,预防了疾病,既能节约医疗资源,又能持续地学习知识,多好。但是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有些老师产出的科普内容不符合传播规律,只有寥寥几十次的播放量,浪费了顶尖医生本就极其宝贵的时间,花了时间精心制作,受益者却寥寥无几。

可见,如何打破医生的传统思维,改变用做学术的思维做科普,让更多的人接受和易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是一位年轻的医生,离晋升副主任或主任医师略显遥远,医学界的大旗还有若干年才能接手,利用业余时间把科普做起来,既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巩固,更是对业界身份的一种经营。我曾采访过一位甘肃某小城市的年轻医生,他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做科普短视频,短短半年时间,经营起两万粉丝。大家不要小看这两万粉丝,你要知道短视频平台推送给用户的一个重要机制,叫作“同城”,也就是说,会把你的视频优先推送给你周围的人。而一个小城市的年轻医生,就这样拥有了两万名患者的基础。他的门诊量要远远高于与他同级别的其他医生,这对他的学术晋升、职业生涯都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我建议他对这两万名粉丝做精细化分析管理,进行私域流量的导流,哪怕从这两万人里建立起一个500人的导流群,他也就能拥有500人的极高信用评价度。这个世界上有500人因为与你有思想上的认同而聚集在一起,这是可以有大作为的起点。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希望我的小册子能让忙碌的医生做科普时省时、省力、有效果。

安宁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