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由①:替被领导猜疑的人说好话,是火上浇油
《元城先生语录》②云:东坡下御史狱③,张安道④致仕在南京,上书救之,欲附南京递进;府官不敢受,乃令其子恕至登闻鼓院⑤投进。恕徘徊不敢投。久之,东坡出狱。其后东坡见其副本,因吐舌色动。人问其故,东坡不答。后子由见之,曰:“宜吾兄之吐舌也,此事正得张恕力!”仆曰:“何谓也?”子由曰:“独不见郑昌之救盖宽饶⑥乎?疏云‘上无许、史⑦之属,下无金、张⑧之托’,此语正是激宣帝之怒耳。且宽饶何罪?正以犯许、史辈得祸。今再讦之,是益其怒也。今东坡亦无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安道之疏乃云‘实天下之奇才’,独不激人主之怒乎?”仆曰:“然则尔时救东坡者,宜为何说?”子由曰:“但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是陛下开端,后世子孙必援陛下以为例。神宗好名而畏义,疑可以止之。”
【注释】
①苏子由:苏辙,字子由。
②《元城先生语录》:宋代马永卿编笔记录其师刘安世语。刘安世是元城人,学者称之为“元城先生”,故名。
③东坡下御史狱: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等人接连上章弹劾苏轼,指其讥讽朝廷、反对新法,逮轼下狱。
④张安道:张方平,字安道,北宋大臣。
⑤登闻鼓院:官署名。宋初有鼓司,后改登闻鼓院,隶司谏、正言。掌受文武官员与士民上书。凡有关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事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献奇方异术、改换文资等事无例通进的,都先到登闻鼓院投进。
⑥郑昌之救盖宽饶:盖宽饶,汉宣帝时任司隶校尉,为官公廉,刺举无所回避,所劾众多,多与在位及贵戚人结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因而不得上迁。宣帝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官宦,宽饶上奏直谏,被指大逆不道。谏大夫郑昌愍伤宽饶忠直忧国,上书曰:“司隶校尉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
⑦许、史:许,许广汉,汉宣帝皇后之父;史,史高,汉宣帝的母家人,托孤大臣。这二人都是当时极有权势的外戚。
⑧金、张:金,金日;张,张安世。这二人都是汉宣帝依托的近臣。
【译文】
《元城先生语录》中记载:苏东坡因为御史诬陷,被逮捕入狱,张安道当时已经辞官回南京老家了,他上书申救东坡,想要将奏本附在南京官府递送的公文中,再呈送到皇帝面前;南京官府的官员不敢受理,张安道便让他的儿子张恕到登闻鼓院去投递奏本。张恕在登闻鼓院门外徘徊了许久,也没敢投递。
过了很久,苏东坡出狱了。之后他看到了张安道为他求情的奏本抄本,不禁吐着舌头,脸色也变了。有人问他是什么缘故,他也不回答。之后苏辙也看到了抄本,说:“难怪我兄长吐舌头,这件事还要多亏了张恕!”我(刘安世)问:“这是为什么?”苏辙说:“你没听说过郑昌搭救盖宽饶的事吗?郑昌在呈给汉宣帝的奏章中写‘(盖宽饶)既没有和许广汉、史高等外戚结党,也没有依附于金日、张安世这些权贵’,这句话正好激怒了汉宣帝。况且盖宽饶有什么罪呢?他正是因为得罪了许广汉、史高等人才遭此灾祸。此时郑昌再直指这些人恃宠而骄,是在火上浇油啊。现在苏东坡也没有犯什么罪,只是因为名气太大,到了和朝廷争胜的程度。张安道却在奏本中写他‘实在是天下的奇才’,不也是在激起皇帝的怒气吗?”我说:“那么当时想要搭救苏东坡的人,应该说些什么呢?”苏辙回答:“只需要说本朝立朝以来,从未杀过士大夫,现在如果杀了,陛下您就是开了这个恶例的人,后世子孙必定效仿陛下的做法。宋神宗喜好美名而畏惧害怕丢失道义,这样或许才可以改变他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