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十三章

传曰:水浊则鱼喁,令苛则民乱;城峭则崩,岸峭则陂。故吴起峭刑而车裂,商鞅峻法而支解。治国者譬若乎张琴然,大弦急则小弦绝矣。故急辔衔者,非千里之御也。有声之声不过百里,无声之声延及四海。故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情行合而名副之,祸福不虚至矣。《诗》云:“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故惟其无为,能长生久视,而无累于物矣

【注释】

①本章并见《淮南子·缪称训》《说苑·政理》。

②喁(yóng):《说文·口部》:“喁,鱼口上见。”指因水中缺氧,鱼口向上,露出水面。《淮南子·缪称训》作“噞”,《说苑·政理》作“困”。

③陂(bēi):倾斜,倾塌。《淮南子·缪称训》作“陀”,高诱注:“落也。”《说苑·政理》作“陁”。

④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曾学于曾子,通晓儒家、法家、兵家思想,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有极高的成就。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杀害吴起,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峭刑:严刑。

⑤商鞅: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故称“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因获封于商,号为“商君”,故称“商鞅”。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富强,史称“商鞅变法”。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公子虔诬陷商鞅谋反,商鞅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事见《史记·商君列传》。支解:分解四肢。支,“肢”的古字。

⑥绝:断。

⑦辔:马缰绳。衔:马嚼子,安在马口中,与马辔相配合以控制马的行动。

⑧有声之声:指统治者发布的听得见的具体政令。

⑨无声之声:指仁德的政令不令而行,百姓们心悦诚服,争相传颂。

⑩情行:犹品行。

⑪《诗》云:引诗见《诗经·邶风·旄(máo)丘》。

⑫与:以,原因。

⑬“故惟其无为”三句:《说苑·政理》无,而作“此之谓也”。按,下章并见《说苑·修文》,《说苑·修文》引《诗》辞后有“惟有以者,为能长生久视,而无累于物也”三句,而《外传》无此三句,许维遹《集释》以为盖错简在本章。无为,指仁政德化,不施行严刑峻法。

【译文】

传文说:水太浑浊了,鱼就会张嘴露出水面;政令太苛刻了,百姓就会作乱;城墙太陡峭了,就会崩塌;河岸太陡峭了,就会倾塌。所以吴起因刑法太严苛而遭到车裂,商鞅也因刑法太严峻而遭到肢解。治理国家就像调琴弦一样,大弦调得太紧,小弦相应也要调紧,就会被绷断。所以驾车把缰绳拉得太紧的人,不是能够日行千里的好车夫。有声的政令不过传播一百里远,无声的德政教化却能扩散到天下各地。所以俸禄超过实际的功劳,最终一定会被削减;名声超过实情,最终一定会遭到损害;品行合乎善道,名声能和他相称,祸福就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诗经》说:“为什么居处在此,一定有它的原因。为什么长久地停留在此,一定有它的原因。”所以只有施行仁德之政的人,才能长寿,而不被名利等外物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