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回转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4章 遍地黄金

第一百零三章:遍地黄金

姚培芳听得乐不可支。

当她知道刘明旺把三台电脑神不知鬼不觉地换过来,而且还坑了坏人一万多块钱后,开心地鼓掌:“好,就该这样!”

没有人刚进生意场是不会受骗的,姚培芳开明星学校,也被人狠狠坑过一笔——比如说有个人号称自己认识谢晋,可以让谢晋来为她的明星学校剪彩,只需要区区两万块。

姚培芳赶紧交了那笔钱,然后那个人就没有消息了。

听到刘明旺小小年纪,反倒坑了奸商一把,顿时姚培芳也有种报了仇的快感。

这时姚培芳忽然想到什么,站起身来,拍着电脑说道:“哈哈,那现在这三台电脑落在我手上了,你要想拿走,也得适当地表示表示……”

“没钱表示了,但是有个提议。”刘明旺道。

“什么提议?”

刘明旺恬不知耻地指着郑学同说道:“芳姐,你把他给我吧。”

姚培芳瞪大眼睛道:“你说什么?你是来抢男人的?”

“合作,合作。”刘明旺道,“芳姐,你的这个广告部除了每年为你的学校做宣传以外,它的自我盈利水平如何?”

姚培芳道:“几乎赚不到钱。”

“所以不如把你的广告业务外包给我,我要成立一家广告公司。不收取你任何广告费……但是这些人我全要。”刘明旺说道。

“你要开广告公司吗?”

刘明旺点了点头,“广告加公关,以后业务会变多,总是需要这么一个大部门的。”

刘明旺觉得这个建议对姚培芳是有利的,但是需要时间让人家考虑,没想到姚培芳直接点头道:“好,那就这样办吧。”

然后,姚培芳小声道:“其实说实话,一个多月前我就考虑把广告外包出去了,可是小郑这些人却一时不知道还怎么处置……”

刚打瞌睡就有人递枕头。刘明旺点了点头:早知道不免广告费了。

广告公司的办公地点很快也有了着落,在天河区的五山路附近租了一个写字楼房间,距离华南理工不到两公里,张志东他们随时可以过来,不远处就是有名的五山科技街。

虽然没有华强北和中关村那么有名,但这里也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创新的摇篮之地。

89年以临建形式建成,95年拆除,在原址建成了广州科贸中心。鼎盛时期,电脑的流通量甚至超过中关村。

科技街上除了售卖各类电子产品及配件,五山路附近还有大量的文印店和广告公司,科技街就在华南师范大学的后门,理工也在三公里之内,依托着庞大的高校资源,这里的文印产业也相当发达。

也就是说这里有大量的客户资源。

但有利也有弊,弊端就是他们的平面广告创意系统极容易复制,一旦生意表现良好,极容易引起同行程序员们的注意,到那时可能会加剧同行业的竞争。

不过算计下来,终究是利大于弊的。

刚一来到这里,刘明旺就开始四处闲逛,找后世的大佬。

虽然五山科技街没有中关村那样给力,有蛟龙云集的气象,但是这附近还是有不少的潜力股的。

走着走着,看到一处档口,上面门牌写着“希望电脑”。

档口内,老板和老板妻子正忙碌着。

刘明旺在脑海里搜索,想了起来,主要是看老板娘想起来的。

希望电脑广州分公司,后来的佳都集团的前身,是家科技型企业,主要业务之一就是IT电子分销。

现在他们的主要业务是售卖CAD软件,和其它PC产品。

可以合作。

想到这儿,刘明旺就走了进去。

十五分钟后,刘明旺喝了一杯茶,走了出来,他谈好了代理分成,让这家公司也帮忙售卖自己的产品,一旦售出,销售额的四成都归他们。

然后,刘明旺又走进另一家卖电子产品的档口,每一家都发了五本宣传册。

不仅如此,他还跑到了附近文印店扎堆的地方,和附近的餐馆小老板谈好了价格,次日,一个个小型立牌就放在了他们的餐桌上。

刘明旺将写字楼办公室一分为二,分别挂了两块牌子,一块是“华辰计算机有限公司”,另一块是“薪火文化传媒”。

他将所有计算机设备都搬到了这里,还专门去购置了一些二手办公桌椅。

在春夏之交的时节,一身汗地把桌椅往楼上搬。

张义明和郑学同也跟着来干活儿了,两个人脸憋成猪肝色,抬着一张一百斤重的办公桌,小腿打着摆子地上了二楼。

“歇……歇一下……”张义明顺着墙根滑着坐在地上,掏出手帕给自己擦汗。

郑学同也累得心跳加速,结果一扭头,看见刘明旺一个人搬着一张办公桌脸不红气不喘地把桌子抬了上来。

张义明说道:“他打功夫的……我们不能和他比啦。小郑,你也坐下来歇脚,他龙马精神,气力大,累不死的,让他干啦。”

郑学同也坐了下来,“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就歇一会儿。”

刘明旺倒是没什么感觉,反正在这里不干,去陈怀英那里也要练筋骨受煎熬,都是一样的。

脑子想着接下来要做的事,倒也不觉太累。

附近的书店和文印店很多,刘明旺这段时间逛得多了,又有了新想法。

说起中国90年代的生意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专注。今天做这个明天就做那个,喜欢搞多元化经营,而刘明旺这个穿越客也染上了这个毛病。

但是说实话,这个不专注,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这个年代的钱实在是太好挣了,路线确定后,政府发展经济的目标明确,而且对一些灰色地带的赚钱手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间的赚钱热情空前高涨,加之商品市场的需求空前强烈。

所以此时的商人会有一种直观感受:遍地都是黄金,这捡一块儿,那捡一块儿。捡不过来,根本捡不过来。

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搞这种多元化经营的模式,比如说万科、比如说首钢,当时都赚钱赚懵逼了,什么行业都做,做什么也都能赚钱。

这并不是少数公司的做法,相反,与后世的那种深耕一个行业不同,这种多元化经营的思路反而是这时候的主流。特区内九成以上的公司,现在都是多元化经营。

因为现在的中国商界视日韩为师,打造三菱和大宇这样的财团式企业、无所不包的综合商社是这时候很多中国企业家的梦想。

比如说首钢的周冠五,曾提出“非钢化及财团式道路”,不仅经营钢铁行业,甚至还把商业触角拓展至服装、自行车、食品、家具、房地产、机器、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公司甚至还拥有银行和船队,在国外也有公司和矿产。

而后来的房地产企业万科,在前几年也是什么都做,王石本人也是倒腾玉米起家,在93的一次筹划会上,香港渣打银行的一个基金经理忍不住问王石:“王总,你们万科究竟是做什么的?”

后来,经历了君安事件,王石才提出公司收益的七成必须来源房地产的战略准则。

应该也就是今年的事……

刘明旺当然知道多元化经营的坏处,精力和资金分散,根本不可能与那些专注某一个行业的企业竞争。哪怕你重生一百回都打不赢。

所以刘明旺给自己定了目标,未来几年,只涉足两个领域,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科技。其它的产业,例如视频、医药、房地产,都只投资,不经营。

但是现如今中国的科技产业毕竟方兴未艾,产业集群还在襁褓阶段。而发展专利、突破技术壁垒这种事情,是需要烧钱的……

先赚钱,赚到钱以后再专注。

而文化产业,则是相对比较容易逆袭的,因为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最重要的是和来自西方的产品不容易发生正面竞争。

劣势是此时此刻无处不在的盗版。

但是后发国家在刚刚起步时,盗版、抄袭现象是不可能禁绝的,只能硬着头皮上。

而且即使有盗版,也有着巨量的收益,此时是各个行业的黄金时期,绝不能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