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群星闪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27-0

海报上宣传的是通往巴比松的默伦铁路,于1849年开通

1 甘纳客栈与巴比松画派——巴比松

正如我们在16世纪和17世纪早期有枫丹白露画派一样,19世纪带给我们的是巴比松画派。“画家之村”巴比松,早在1903年就获其聚居形态。巴比松派画家的名声和思想后来得到了广泛传播,尤其在美国波士顿,许多画家远渡重洋,在两地之间往来交换。漂亮的巴比松市政博物馆向每一位来访者分发宣传小册,上面简单叙述了这个著名客栈自19世纪以来的历史。巴比松离枫丹白露森林相当近,吸引了许多艺术家慕名而来。当时,埃迪梅和弗朗索瓦·甘纳(一个裁缝)在巴比松开了一家杂货铺,彼时的巴比松还是沙伊昂比耶尔下属的一个小村子。1834年,他们把这间杂货铺改造成了一家客栈。

这里价格低廉,设施简易,许多艺术家干脆就在墙壁和家具上作画,以此换取食宿。1870年之后,甘纳的女婿约瑟夫-贝尔纳·卢尼奥特嫌这里条件太差,另建了一栋“艺术家别墅”,把老客栈的家具和陈设都搬了过去。后来这里又变成一排公寓,名叫“宅舍”,不过最终也被拆毁了。

1900年,随着“甘纳客栈”演变成“宅舍”,老巴比松的氛围也消失殆尽。但在1930年,有一个叫皮埃尔-里昂·戈捷的人,把这些家具的门板连同上面的画作一同收购,安置在他房子的一层,于是第一个“甘纳博物馆”就此开张。1990年,巴比松市镇又把这些家具买了回来,陈列在泰奥多尔·卢梭(1812—1867)的画室里,直到2003年成为巴比松博物馆。多年之后,重新扩建装修的博物馆灿烂、壮观,恢复了1830年至1875年这一著名旅居之地的样貌。历史从未被如此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1820年至1870年,所有艺术家都住在二层。前不久,这些房间被重新翻修时,人们发现墙上到处都是油画颜料的痕迹。我们可以看看1851年画家阿梅代·塞尔万(1829—1884)是如何回答他的画家朋友乔治·嘉西(1829—1919)的,借以简略描述客栈的景象:“它坐落在枫丹白露森林,在绝美的地方。你可以在参天的橡树下抽烟斗,也可以画各种色彩的石头,你会明白这里有多可爱!”1烟斗的烟雾能驱散昆虫,这倒是很有用……当然了,在当时,人们觉得只有强盗、隐士和离群索居的人才会住在森林里。那时,通向村子的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路边村舍的房顶都是草铺的,褪成了灰色,上面散落着寄生植物,几朵野花顶开稻草伸出头来。

029-0

巴比松的杜巴斯-布雷奥客栈

029-1

巴比松的甘纳客栈

030-0

巴比松村庄里的一条小路

至于枫丹白露森林的魅力,传记作家阿尔弗雷德·森西尔曾说:

他们(艺术家)抵达了兴奋的巅峰,激动得过了头,完全无法工作……古老的树木傲然耸立,岩石和灌木丛都不曾有人触碰……他们陶醉在这一切的美和气息之中。说实话,他们完全着了魔。2

这些住在甘纳客栈的前印象主义者信奉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正如巴比松的画家泰奥多尔·卢梭所说,他们意外到访“la Nature chez elle”(大自然之家),目睹了真实的色彩,不去想颜料管中挤出来的成作是什么样子。19世纪重要的风景画家,比如亨利·卢梭、让-弗朗索瓦·米勒、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柯罗似乎总是第一个冲到外面,着急“给自然画像”——在规矩严格的法兰西艺术学院都不得志,他们要么没通过考试,要么就是连考试都没参加。

031-0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枫丹白露森林》(Forest of Fontaine-bleau),1834年,布面油画

1824年的巴黎沙龙给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沙龙展出了英国的风景画家,如康斯坦布尔、波宁顿和透纳的作品,还有17世纪的荷兰风景画家雅各布·勒伊斯达尔等人的画作。巴比松画家决定画出他们眼中的自然。对他们的创作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是1841年金属颜料管的发明,有了它,颜料不仅便携,而且可以使用一整天。

032-0

泰奥多尔·卢梭,纳达尔摄,1855年9月

画家一行离开甘纳客栈时,通常会在背包里装上一盒颜料(或几管颜料),带上一把折叠凳,口袋里装着野餐的食物,当然还会带一柄阳伞、两张画布:一张用于捕捉早晨的光线,另一张是为光线截然不同的下午准备的。对于一位处境优渥的画家来说,他的穿着通常是这样的(现在的博物馆里有展示):蓝布长衫、丝绒裙裤,打着绑腿,用来防止虫蚁和蚊子的叮咬。与之相对的是甘纳客栈自称“甘纳画家”的另一群人,他们离开甘纳客栈的时候,穿鞋却不穿袜子,几乎全裸,像动物一样,正如下面用方言写就的打油诗所描绘的:

不穿裤子去画画,

不比野牛更文雅。

巴比松的鼎盛时期是在1835年,那是在颜料管发明的一年后。其时,艺术圈子已经成功地挣脱了学院令人窒息的约束,不再需要按规定去画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因此,巴比松的名声完全交付给了那些描画风景和动物的艺术家。除了描摹岩石和树木,艺术家们还会在河中泛舟,在室内外做游戏。

这群艺术家住在客栈其乐融融,也方便许多,他们可以讨论诸如“在哪里买颜料”这种实际的细节问题。午饭时间他们会玩游戏,比如把阳伞柄像标枪一样掷向瓶子——有时候会由一个倒霉的人替代瓶子,远远地站在岩石上面。晚餐之前,他们会玩“瓶子之舞”,摆一排空瓶子,其间只留狭窄过道,人们穿梭跳过。居斯塔夫·库尔贝到访甘纳客栈的时候,他会在前面打头,所有在场的男男女女在其后排成一列。

033-0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在户外作画,约1845—1875年

033-1

夏尔-弗朗索瓦·多比尼(1817—1878),纳达尔摄

034-0

泰奥多尔·卢梭《巴比松风光》(Barbizon Land-scape),约1850年,布面油画

1849年,米勒来到巴比松,住在一个农民的房子里,把画室也设在那里。他的房子后来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三钟饭店”,但画室被保留了下来。巴比松仍珍存着关于米勒的记忆,嘉西这样写过他:

关于米勒,我想说的是他的善良,他总是和善地欢迎年轻人,真诚地与他们分享他那些令人仰慕的作品,让他们翻阅自己的画盒和相册。而你只要翻阅他的旅行相册就能看出来,他对自然的感受和印象,永远都传达着强烈的诗意。3

035-0

让-弗朗索瓦·米勒,纳达尔摄,约1856年8月

艺术家们在1846年8月15日留下了一首打油诗,以纪念这家客栈:

在枫丹白露森林

边上有一家客栈,

还有边上的一群人

他们去那里吃肉。

这些巴比松画家

脸上胡子赛野牛。

036-0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枫丹白露森林》(Forest of Fontaine-bleau),1846年,布面油画

在甘纳老爹的客栈:

你能看到美丽的画,

画家可不是新手,

也比傻瓜强过头。

这些巴比松画家,

像野牛一样画画。

龚古尔兄弟在小说《玛奈特·萨洛蒙》(Manette Salomon,1867)中描写过这家旅店,说它有一个“旧货店”般的院落,其间有咖啡馆、农场、酒铺和工作坊。一层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个柜台,上面放着布袋和瓶瓶罐罐,说明这里不仅提供餐饮,还卖糖、咖啡、肉桂等其他从殖民地运来的家用货物。就在同一个房间里,放着一张双人床,但不会干扰任何人,因为这里的店主总是最后一个睡觉,却在所有人之前起床。“人们去了又来,在庭院里买东西、等人、欢声谈笑。这里向所有饥饿劳顿的人敞开大门。”4

从门上挂着的一幅1839年的画可以看出来,显然,艺术和众人共享这一空间,画中展现的是“围舞潘趣”(dance around a punch),其中最显眼的就是一个碗中盛着的欢庆酒饮。每间房中都有几张床,主卧室里还能再加几张折叠床。

1870年之后,维克图瓦·甘纳的丈夫约瑟夫-贝尔纳·卢尼奥特觉得这里过于陈旧,也不舒适,于是新建了一栋有城堡屋顶的建筑,这栋“艺术家别墅”叫作卢尼奥特-甘纳酒店。旧客栈被租赁出去,甘纳客栈也因此步入末日。艺术家们逮住新酒店挖苦了一番:

这些优雅的小老爷

卢尼奥特里吃大餐

画画都不摘手套

这些滑稽的老爷爷

真觉自己是小孩?

1867年,巴比松的住客埃马纽埃尔·西龙把他的房子改成了一间展览画廊,甚至连拿破仑三世都来此地参观过。后来这里变成了杜巴斯-布雷奥客栈,墙上的文字表明,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就是在这家客栈里写就了散文《森林笔记》(Forest Notes),文中将这里闲散的漫步,与两年后更为著名的骑驴之旅进行了对比5,《携驴旅行记》(Travels with a Donkey in the Cévennes,1879)一书中也有记载。

住在客栈的艺术家年龄大多在25至30岁。他们常常在春天来到此地,一直待到秋天,其间和巴比松居民的生活作息一致。他们总是在牛角声中醒来,动物们正是在这一声音的带领下,沿“大路”走向草场。艺术家和他们的朋友在客栈喝完牛奶咖啡后,把甘纳夫人准备好的食物放进他们的帆布背包。

等待晚餐的时候,他们会在森林入口前的那片小场地上,玩boules(滚球)游戏,接着:

没有灯笼也没火炬,

今晚来到了好地方,

我们像猪儿吃得香,

我们像猪倌喝得爽。

巴比松这儿有种酒,

野牛喝了也放开扭。

这里提供的晚餐包含所有你想要的面包和酒,蔬菜和肉都很丰盛。前菜是汤,光气味就很抚慰人心。所有新来的艺术家都会受邀抽一种叫“calumet de la paix”(和平烟管)的烟斗,这种巨大的烟斗是用壁炉的木柴做的。人们会根据烟斗冒的烟,决定这个新来的同伴应该做个古典画家还是水彩画家。

吃过甜点后,每个艺术家都会拿出白天新绘制的画作,让他人批评,可能还会在墙上画下草图,供以后更为成熟的作品使用。在这之后,他们才钻进用百里香熏过的寝具里睡觉。到现在你还能看到这些画作的痕迹。

038-0

夏尔-埃米尔·雅克的别墅,及杜巴斯-布雷奥客栈

039-0

《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一个艺术家聚集地》,1875年9月《画报》刊载的插画

如果天逢下雨,艺术家会找来一些旧家具进行加工装饰。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空间都画满了画。离开之前,所有人会在“livre d'or”(客人簿)上涂个简笔画或作两句诗,或是画下想象中的场景。按照惯例,他们要为主人留下一份礼物。但是颜料质量太差,我们今天看到的远远不是画作曾经的模样。巴比松的一位重要画家嘉西谈及纳尔西斯·维尔日勒·迪亚时指出,因为当时颜料的质量不佳,画作已经发黑了:

多可惜啊,他的画作现在都发陈、发黑了。我们应该狠狠斥责那些颜料商,他们只顾利润,在产品上弄虚作假,却不顾以后……如果这样的颜料商活在15世纪,意大利的早期绘画会变成什么样子?你看这些画作,才过了五六十年,就已经完全失去了当时在画室的效果。6

巴比松画派的结束和印象派的开启是在1875年。亨利·卢梭于1867年去世,随后巴比松在1875年痛失柯罗和米勒,而在1876年,迪亚也去世了。

040-0

甘纳客栈的餐厅,现为巴比松画派博物馆

041-0

甘纳客栈墙上的画作

042-0

甘纳客栈墙上的画作,从中能大致看出巴比松画派当时的审美略显情色,画中的调色盘象征着艺术家在这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