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天桥之长夜路漫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4章 英雄市民

那是五音戏《王小赶脚》的唱段,由外号“鲜樱桃”的五音戏演员邓洪山先生倾情演绎。

老黄被这美妙的声音深深吸引,他停下脚步,静静地站在棚外,聆听着那如泉水般清澈、如山风般清新的唱腔。

邓洪山的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婉转,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讲述着王小赶脚的故事,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在五音戏的旋律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老黄被这声音深深打动,他感受到了戏曲中蕴含的情感和力量,那是超越了语言和文字的表达,直击人心的艺术。

他的心随着戏曲的旋律起伏,感受着那份来自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老黄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戏曲的欣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老黄原本计划带孩子们领略五音戏的韵味,却意外地被孩子们牵引进了高元钧的说书棚。

棚内,高元钧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尽管只有十六七岁,高元钧却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与魅力。

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嗓音洪亮,一开口便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仿佛天生就是舞台上的焦点。

高元钧的说书,取材于《水浒传》中那些山东绿林好汉的故事,特别是武松的传奇。

他的道具简单,仅凭一副“鸳鸯板”,就能将听众带入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随着他口中的山东方言,“山东快书”这个名称也逐渐在泉城流传开来。

在高元钧的表演中,《武松打虎》、《鲁达除霸》、《拳打镇关西》、《孙二娘卖包子》等段子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话语如同急促的鼓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幽默诙谐,充满张力。

听众们被他的故事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江湖之中,感受着英雄们的豪情与智慧。

老黄也被高元钧的表演深深打动,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铜板,轻轻地放入收赏钱的铜锣中。

他知道,这些艺人的生活并不容易,他们的收入全依赖于听众的慷慨。

虽然老黄和孩子们原本计划去市场南段观看“滦州布影”,也就是皮影戏,那里上演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天色已晚,他们只能带着遗憾踏上归途。

在回家的路上,老黄拉着三平的手,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孩子,武松是咱们山东的好汉,你要学习他的精神,勇敢地对抗不公,维护正义。”

三平虽然还不太理解,但他坚定地回答:“放心吧,爹,我长大了要像武松一样抱打不平,也像我舅舅一样成为一名军人。”说着,他模仿起武松打虎的英勇姿态。

老黄看着儿子的模仿,忍不住笑了,尽管腰力不支,他还是努力把三平抱起来,想要分享这份喜悦。

但不料,他没能站稳,两人一起摔倒在地上。

这一幕,虽然有些尴尬,却也充满了温情和欢笑,成为了三平心中最难忘的回忆。

-----------------

四月五日的清晨,天空阴沉,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悲剧。

泉城的居民们早早地起床,有的站在窗前,有的聚集在街头,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

随着太阳的升起,韩复榘的军队开始行动。一队队士兵荷枪实弹,押解着那些被指控为赤色分子的人走向刑场。

人群中,有的在低声哭泣,有的在默默祈祷,还有的在愤怒地咒骂。但无论他们的心情如何,都无法改变即将发生的事实。

枪声响起,划破了泉城的宁静。那些被枪杀的烈士们,他们的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留给世人的,只有无尽的哀伤和反思。

这一天,成为了泉城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刑场北面的空地上,泉城市民静静伫立,他们的身影在昏暗的天色中显得格外坚定。

市民们展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本色,即使面对压迫和威胁,也没有人退缩。

行刑过后,士兵们的脚步在空旷的场地上回响,他们在刑场周围列队,显得纪律严明。

一名军官站在中间,他的姿态和表情透露出冷酷和权威。沈典狱长和警察队长分列他的两侧,他们的存在让空气中的紧张气氛更加凝重。

“你,再给他们广播一次。”军官命令道。

队长的声音透过扩音器在空旷的场地上回荡,“泉城市民们,司令部向你们发布最后通告,死者父母或亲友快来认领尸体。再重复一次,死者父母或亲友快来认领尸体。”

月明站在人群中,心中充满了悲痛。看着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惨死,他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痛楚。

他知道,这是一个陷阱,敌人正等待有人上前,以便捕捉更多的抵抗者。

但即使知道危险,他和其他幸存的组织成员仍然准备迈出这一步,因为他们不能让战友孤独地躺在那里。

老黄在一旁看到了这一切,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他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一个恶毒的计谋,但他也看到了月明眼中的决心。

他拉住了月明的手,低声但坚定地说:“不要去,这是一个圈套。”

然而,月明的决心已定,他无法忍受看到战友的遗体就这样被遗弃。

为首的军官恶毒地小声命令身边的副官,“注意,谁过来,就打死他!”他的声音低沉而冷酷,透露出无情的命令。

但泉城市民的勇气是不可阻挡的。月明和其他几人慢慢地走出了人群,他们的步伐虽然沉重,但坚定无比。

友平的乡村师范的同学们看到月明他们勇敢向前,也被这种勇气所感染,他们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前进的行列。

老黄看到自己的亲人们和同胞们纷纷义无反顾地走向前,他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

他与他的同行们——那些黄包车夫,紧紧地手挽手,一同走向前,他们的身影在昏暗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