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放牛
六十年代,生活艰难,无可厚非,特别是出生于农村的儿童,虽然年龄幼小,但是要给父母做家务事,比如煮饭炒菜呀,打猪草呀,上山砍柴呀,给生产队放牛呀,拾牛粪、狗粪呀,等等。如果你给生产队放黄牛,每天记2分工,如果运气好而分到放水牛,每天记工2.5分。
然而,陈平安所在生产队比起其他队来说要差些,虽然劳动力(即男工)每天劳动时记10分工,但是平均每天收入仅为一毛钱,妇女劳动一天时记7分工,收入仅为七分钱,年满12周岁的小孩也要参加队工,辛辛苦苦一天才记2分工,也就是说每天收入才二分钱,飘浮在苍穹的云朵也露出了惊讶的面容。
1973年,陈平安刚好五岁,根据生产队的本来要求,顺理成章地当起了牛娃。因为他生下来体质本就很差,而且生活在那个艰苦的环境里,更是雪上加霜,自然造成营养不良,个子矮小,瘦骨伶仃,小孩见了肯定会被吓跑了。所以,他真像个三岁的小孩,如果不牵着牛绳,就追不上牛儿呢。
因为儿童们经常在一起放牛的缘故,不仅成就了共同的语言,而且达成了共识,自觉成立了放牛团队。既然大家成立了团队,就有团队的规矩,而且人人都要遵守。大家都要按时起床,准时达到约定的地点集合,如果有特殊情况而缺席者,那么要事先打招呼,否则要受到团队的处分,还有谁敢犯纪律呢?
不过,那个时候大多数家庭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还有谁能买得起手表呢?既然你没有手表,更没有所谓的闹钟,只有跟着感觉走了。比如,陈平安刚开始确实有点不适应,又害怕迟到,晚上就寝时总是似睡非睡,耐心等待雄鸡叫醒天空,或者时而睁开朦胧的眼睛,望望窗前挤进来的光线,是否按时向他打招呼。显然,他由此养成了睁眼睡觉的习惯,只要哪里有一丁点儿响动,就逃不过他的眼睛。不仅如此,而且他每天总是提前起床,也不足为奇了。时间一久,他便养成了良好的习性,只要时间一到,就会自然醒来,这叫习惯成自然吧。
所以,陈平安每天早上6:00以前起床后拥抱第一缕曙光,呼吸新鲜空气,随意伸个懒腰,牵着可爱的黄牛,欢欢喜喜地出发。
6:20左右儿童们在约定地点齐队,经过清点人数,确定无误后集合出发,共唱着欢乐的歌谣,把牛群赶到差良冲对门的老子山。
大家到达山上后一如既往地欢聚一团,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开心不已。然后,大家还是老规矩,经过抓阄后分成好几批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或轮流看牛,或者原地休息,或者去山上摘野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开心快乐每一天,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每当太阳从山的东边冉冉升起时,鸟儿为他们歌唱,风儿为他们欢叫,小草抱着风儿跳起了交谊舞,热烈庆祝他们成立了相亲相爱的团队。如果牛儿吃饱了,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心有灵犀,要么望向天空,要么看着牛娃们,摇头晃脑,甩着尾巴,时而“哞……哞”喜唱。由于儿童们长期放牛之故,势必掌握了牛儿的习气,自然领会其中的含义,一同乐不可支地赶着牛儿回家。
1974年的夏天,太阳像个燃烧的火炉,大地被烤得发烫,简直可以烤熟红薯,空气也是热烘烘的。所以,儿童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只要你稍微动一动,就会浑身冒汗,这日子真叫人没法过了。你瞧,山岭田野被包裹在火热的蒸笼里,树叶因抗不住压力而低头认罪,狗崽蜷躺在阴影下,吐出长长的舌头,时而发出长长的喘气声,干燥的墙壁快要被蒸发干了,差良代塘同样冒着一团团热气,夫夷大地成为了天然的汗蒸馆。
但是勤劳的村民们无畏猛烈的太阳,在煮沸的水田里忙着双抢,打谷机响起了轰隆轰隆的警告声,老天爷呀,你别太猖狂好吗?不然会遭报应的。当然,淘气的儿童们也没闲着,而且不惧怕猛烈的太阳,一个个脱得光溜溜的,一面端着自制的木枪而肆无忌惮地游来游去,一面在水田边嘻嘻哈哈地放牛,一边在打谷机后面嬉皮笑脸地捡拾着稻穗,天空时而传过来一阵阵搞笑的打闹声。
或许生产队员们太累了,也恰巧到了预定的休息时间,陈文东及时吹响了熟悉的哨声。生产队员们欢喜若狂,相继停下了手中的活儿,跃上田埂,随意清洗手脚上的泥泞,擦拭着满脸汗水,设法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休息。男人们趁机大口大口地吸着土烟,一者透透汗气,二者放松心境。妇女们三五个凑着堆,谈古论今,笑口常开,从而消除疲劳,甚至有人谈到某某女孩也该找个人家了,弄得这个女孩满脸绯红,干脆溜之跑也。
此时此刻,安静的水田便成了牛娃们欢乐的天堂,或你追我赶,或打着翻滚,或搜寻青蛙虫子,或玩弄打谷机。所以,牛娃们本就晒得乌黑发亮的身子,又沾满了水污,根本不用乔装打扮,就成为标准的滑稽演员,引得大人们失声大笑,成熟的稻穗也笑弯了腰,挂在天空的太阳也露出了欢乐的笑脸。
这个时候,陈平安正好与堂弟陈乐山嬉玩着打谷机,左脚立在底盘上,右脚拼命地踩着打谷机的踏板,旋转的脱谷机转盘吟唱着嗡嗡的欢歌,唱响了生产队的幸福生活。然而,他们自感玩得不过瘾,一时头脑发热,发明了新的玩法,美其名曰——喂稻草。陈乐山嬉踩着打谷机的踏板,陈平安左手抓一把稻草,右手一根根喂进高速旋转的齿轮当中。他俩望着齿轮里吐出一根根均匀折叠式的稻草,宛如一条条标准的弹簧,又如活灵活现的蛇行,实在好玩极了。
或许陈平安玩得入神,竟然忘乎所以,他的手指不经意地被卷进了齿轮当中。幸亏陈乐山及时发现,立刻停止了踩动,同时大声提醒,陈平安才晃过神来,迅速抽出手指……结果落下了可怕的残疾,右手失去了半个手指头,便得了个“九瓣半”的别名,真是乐极生悲,后悔莫及。
1975年冬天,天空飘着和风细雨,山山水水沉浸在寒冷的季节里,就算是再肥壮的牛儿,也变得瘦骨嶙峋了,稻田也被收割得只剩下了一身骨架,田野变得冷冷清清,田埂上枯萎的小草也被冻得直打哆嗦。
可是,牛娃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无谓寒冷,风雨无阻,坚持在寂静的田野里。一个个拉着长长的牵牛绳,躲在田埂下面,只为避风防寒。然而,他们这样做还是徒劳的,根本抵御不了风寒的进攻,时而咳嗽几声,时而清理堵塞气孔的鼻涕,时而颤抖着身子,看似冻得脸红青紫的,头部也冒起了浓浓的水雾。
此时,不知是谁出了个主意,要求大伙学着电影里孙悟空的样子,练习空翻动作,这样就不怕冷了。大家满口赞成,很快统一了节奏。因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抵御了寒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大家站在高高的田埂边上,按照排队先后顺序,一个个纵身跳下田埂,身体在半空中旋转一圈,甚至技术好的旋转二圈的都有,人人仿佛腾云驾雾的孙悟空,实在太好玩了。
显然,田野里开始骚动起来了,风寒被吓怕了,身子热火起来了,每个人露出了激情的笑容。结果大家玩得特别起劲,轮流跳下,空翻,落地,鼓掌,高呼,苍穹传来一阵阵欢笑声。
然而,大家高兴之余,无意间发生了意外事故。或许陈刚要没掌握好要领,在落地时头部忽然插进了稻田的泥泞中,整个身子倒立在半空中,两脚不停地抽搐着。大伙吓得两股战战,真不知如何是好,牛群也被惊得哞哞地尖叫起来,看来危在旦夕。幸亏陈平安提前醒悟过来,及时尖叫一声,兄弟们啊,请不要犹豫了,快想办法救人呐。
大伙随着陈平安的呼喊声,迅速恍过神来,不约而同地冲过去,共同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地出力,才把陈刚要从泥泞里拉起来。紧接着,大家马不停蹄地把陈刚要抬到水渠边,抓紧时间清洗干净……
最后,陈刚要平安无事,真是有惊无险。当他们平静下来时,个个害怕田野里闹鬼,都争先恐后地牵着牛儿回家了。
因陈平安家经济状况微妙,8岁的他才去金良村小学报名读书。所以,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看牛的时候,随手带好书本,一边看牛,一边看书,只为搞好学习,准备以优异的成绩向老师汇报,向爸妈汇报。
然而,陈平安有一天看书特别入神,竟然忘记了一切,黄牛趁机偷吃了第一生产队的20几棵麦子,结果家里被罚没了20多斤稻谷。
陈文东一气之下,紧握着放牛棍,追着陈平安打。虽然年幼的他没命地逃跑,但是哪里跑得过爸爸呢。结果,他背上多处挂彩,老屋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是陈平安没感觉到痛,谁叫他不听话而闯祸呢。虽然他只是皮外伤,但是愈合后刻下了彩色的诗花。
陈平安成年后每每洗澡时害怕别人发现这个秘密,时刻小心着,但是还是被人发现过,竟然嘲笑不止,这或许是玉帝给他刺下免费的彩色胎记呢。陈平安无言以对,只有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别人的嘲笑权当一阵风吹过而已。
1978年4月,陈平安有10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知识的增多,环境的改变,聪明才智的他慢慢懂事,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儿童们也是如此,如同一枚枚苦瓜,呼吸着温暖的阳光,一天天成长起来,思想也大有进步。
或许大家受到各个武打片电影故事情节的启发,经过激烈的讨论,全票通过可行的方案,成立一个少林寺放牛队。同时,选举年龄最大的陈叔叔(年龄比他们大不了几岁,但是他辈分比他们大一级)为方丈,选举吕叔叔等为师傅。或因陈平安个子瘦小,自然成了小罗罗,美其名曰——小和尚,即所谓的小徒弟,实为师傅们的服务员。
当然,按照团队要求,师傅们一般不做事,专门陪着方丈聊天、吃好、喝好、玩好、开心好。显然,徒弟们必须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除承担看牛任务外,还要做其他不可理喻的工作,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只有忍气吞声地服从命令,叫你往东,绝对不能往西,否则军法从事。自从成立少林寺放牛队后,他们确实做了不少缺德的事,简直不可思议呀。
因此,徒弟们每天出门放牛的时候,必须要牢记师傅所分配的任务,无论如何要从家里偷点好吃的东西,以带给方丈或者师傅们享用,比如土烟、花生、红茹之类。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此事最终被父母发现,人人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特别陈平安又遭到了爸爸陈文东的一顿毒打,真是有苦难言,除了忍受,还能怎样呢?既然这样,大家从此以后再想从家里拿东西,就没那么容易了,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到底怎么办呢?
接下来,少林寺放牛队根据实情,采取了应对措施,适时改变了注意,订立了新规,即徒弟们只得服从师傅的命令,到生产队的庄稼地里去刨红茹,或者扯花生,或者摘西瓜,或者砍高粱杆(没完全熟的时候比较甜),甚至到私有地里摘黄瓜、茄子、豆角等。
然而,农作物都有季节性,冬天就没有什么可偷吃的了。虽然儿童们年纪尚小,但个个精明能干,成了小精灵,成了小发明家,简直超乎想象啊。在夏天的时候,大家在山埂上挖一小洞,洞内放一些他们烧好的木炭,再把晒干的红如、花生、玉米之类的东西全部放进洞里,暂时封存起来,以备冬天取用。
既然他们是少林寺放牛队,就有三分傲气,喜欢与别的生产队或者其他院子的牛娃们打架斗殴。他们一般十打九赢,自然威震四海,称雄一方,个个欢乐不已。
可是有一次,他们与隔壁村庄的儿童们打架,因估计不足而打输了,但是他们不服输,必须想办法挽回面子。于是,他们为了报复对方,经过周密的部署,全军出动,挥舞着放牛棍,竟把对方生产队的庄稼地里的油菜花全部打落于地,几乎造成颗粒无收,良心大大地坏呀。
还有一次,少林寺放牛队在他们第一生产队的弯背山放牛,不知什么原因,他们与龙山村的牛娃们结下了仇恨,总想找机会大闹天宫一场,或者打一次歼灭战,以便打出气势,打出威风。
所以,他们坐下来开会多次,专门讨论应战方案,集思广益,形成共识,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术,形成了特别强悍的战斗力,并且做足了准备,以确保万无一失。
他们经过时间的打磨,终于找到了开战的机会,事先准备了两架鸟铳,架于树枝上,精准瞄准,以逸待劳,胜利在望。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对方也很精明,派出侦察兵,获得准确情报,同样采取了应对方案。结果,对方人员吓得失魂落魄,哭喊着灰溜溜地逃跑了。少林寺放牛队的队员们摇旗呐喊,欢呼鼓舞,风儿弹唱,树木摇曳,庆贺取得重大胜利。
然而,令少林寺放牛队意想不到的是,不到一个小时,对方有许多村民冲着他们报仇来了。大家具有审时度势的眼光,知道自己撞大祸了,更知道要吃大亏了。所以,他们马上赶着牛儿跑回家里,告知父母。
真没想到,这个弄巧成拙,发展成为两个村的群殴事件。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陈平安后悔不已,那时太年轻,简直幼小无知,竟然到把父母们害惨了,让两个村结仇结怨,扪心自问,这样能对得起天地良心吗?
小学毕业的时候,金良村小学有着30多人的五年级毕业班有四人考上了邵阳县第十二中学(如今为金称市镇中学)初中部,幸运的陈平安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因他早出晚归,顾不上放牛,这个光荣的任务交接到他两个妹妹的手里。
时间如梭,陈平安的放牛生活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可是他至今记忆犹新,时常梦游在差良对门的老子山,回味曾经发生的儿童故事。比如自家黄牛儿偷吃第一生产队的20几棵麦子而家里被罚没了20多斤稻谷的情形,或者把隔壁村的庄稼地里的油菜花全部打落于地的情形,或者与龙山村打架的故事……
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可以使用拖拉机耕田,犁田耙田成为了历史,耕牛慢慢减少,许多少年儿童或许没有了放牛的机会,自然感觉不到放牛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