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世界名画一厘米: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Preface

每一幅画,背后都有玄机

我很喜欢陈丹青老师那句话:艺术是假的,它在骗你,但它比生活更真实。确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相。有多少人,真的活成了自己朋友圈里的样子;又有多少人,变成了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样子。但艺术不一样,艺术本身就是假的,是虚构的,但艺术创造时的情感是真实的,艺术家的思想是真实的,艺术家的经历是真实的,所以艺术,是骗不了人的。

小时候看名画,其实有时候并不理解艺术家为什么要画这些。神话中有那么多好看的仙女,为什么达·芬奇要选择画最后的晚餐?人世间有那么多高颜值的人,委拉斯贵支为什么偏爱画侏儒?世界上有那么多的美景,为什么透纳却写生议会大厦的大火?……

长大后看名画,发现原来每个艺术家,都有着不同的经历,而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绘画主题,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而表达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每次讲课,我都很喜欢把画里画外的故事分享给学生们。正是这些故事,让那些传世名作,看起来不再那么高高在上,触不可及。让我们发现,原来艺术家,其实也是普通人。

可能是年龄越来越大了,现在看名画中的故事,发现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当代绘画,无论是神话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表现国家兴败还是个人喜哀,每一个故事中,其实都有我们自己。

所以三年前,我用第一人称写了一部艺术家传记——《原来你是这样的艺术家》,那本书主要介绍了艺术家的故事,当时是希望读者和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画家的经历来更好地体会画作中的情感。而这三年,我尝试通过介绍著名作品,让每一个欣赏者知道每幅名作应该看哪里,应该如何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这里,又为什么要这样画。

西方艺术从石器时代到现在,经历了15000年的演变,而在这么久的时间里,到底蕴藏了多少故事,多少秘密,有的是艺术家有意而为的,也有一些可能只是一时的冲动。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总会有机会看到世界名画,既然是世界名画,不管喜不喜欢,我都建议去看一看,因为存在就是合理的。名画既然流传了几个世纪,那一定有值得看的地方,只不过可能你还没有发现。

不过不要紧,下次再有机会看到名画,可以走近一点,如果可以,最好是离世界名画一厘米。

齐晓晶

写于2019年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