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中(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董搏霄

董搏霄(1),磁州人,至正十六年建议于朝曰(2):“海宁一境不通舟楫(3),军粮唯可陆运。濒海之人,屡经寇乱,且宜曲加存抚,权令军人运送。其陆运之方:每人行十步,三十六人可行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行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行一百里;每人负米四斗,以夹布囊盛之,用印封识,人不息肩(4),米不着地,排列成行,日五百回,计路二十八里,轻行一十四里,重行一十四里,日可运米二百石,每运可供二万人。此百里一日运粮之数也。”

【注释】

(1) 董搏霄:字孟起,元顺帝至正间官河南行省右丞,镇压江南农民起义有功。至正十八年(1358),为红巾军将领毛贵杀死于南皮。

(2) 至正: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年号(1341—1368)。

(3) 海宁:元海宁州,在今浙江海宁。

(4) 息肩:卸下担子让肩膀休息,指休息。

【译文】

董搏霄,是磁州人,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建议朝廷说:“海宁一境不通船只,军粮只能陆运。临海的百姓,多次遭逢盗寇之乱,应采取委婉方式加以安抚,朝廷可暂且命令军人运送粮食。陆运的方法是:每人走十步,三十六人可走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走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走一百里;每人背米四斗,用夹布口袋装盛,盖官印加封作标记,人人肩上不离粮袋,米不着地,排列成行,每天五百回,总计路程二十八里,不背米走十四里,背米走十四里,每天可运米二百石,每次运米可供养二万人。这是一百里一天运粮的数目。”

按,夫长陵北征时(1),命侍郎师逵督饷(2)。逵以道险车载,民疲粮乏,乃择平坦之地,均其里数,置站堡;每夫一人运米一石,此送彼接,朝往暮来,民不困而食足,亦法此意。

【注释】

(1) 长陵北征:指明朝初年,为加强北方统治,屡次出兵攻击元朝残余势力。长陵,此指明成祖朱棣。其死后葬南京,陵曰长陵。

(2) 师逵:为官清廉。洪武中,官监察御史。明成祖即位,任兵、吏部侍郎。仁宗嗣位,任户部尚书。

【译文】

按,成祖北征时,命令侍郎师逵督运粮饷。师逵认为车辆运送道路艰险,百姓疲惫粮食也不够,于是选择平坦的路途,均分里程数,设置站堡;每一名运夫运一石米,这个送那个接,早上去晚上回来,百姓不会疲累而粮食也充足,正是效法董搏霄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