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汉朝太有意思了(第四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霍光受遗

大汉权力场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刘彻崩,继位的是幼子刘弗陵。

刘弗陵登上西汉政坛,踏入了权力场。这一年,他只有八岁。

由于继任者过于年轻,刘彻担心自己去世后,历史会重演吕后乱政的一幕,于是找了个借口,残忍地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政治的残酷与血腥,由此可见一斑。

为了保证帝国这艘大船沿着既定的航道平稳运行,临终前,刘彻将帝国的基业押在了五个人身上,他们分别是:霍光、金日(mì dī)、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

这五个人是刘彻亲自挑选的辅政大臣,他们组成了一个权力天平,无法一家独大,进而威胁到皇权。

将一切安排妥当后,刘彻离开了人世。

八岁的刘弗陵高坐在大殿之上,孤独而忧伤。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在偌大的未央宫内,他居然举目无亲。他能依靠的,只有眼前的这五个老头。

五位辅政大臣陪侍着小皇帝刘弗陵,也各想着各的心事,他们要面对并习惯这样一个事实:这座伟大都城曾经的主宰已经不在,而且不会再回来。帝国的政坛,将从此步入后武帝时代。

下面,我来依次隆重介绍一下这五位大佬,看看他们到底有何本事,能在最后时刻获得刘彻的青睐。

先说一号人物霍光。

前面说过,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父亲霍仲孺曾在平阳侯曹寿府中干活,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来又回家娶妻生了霍光。

霍去病后来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出击匈奴的途中,他请来霍仲孺,与其父子相认,并不计前嫌地替父亲购买了大量的田地房屋和奴婢,让父亲和弟弟一家人衣食无忧。

凯旋时,霍去病再次拜访父亲,并将十多岁的异母弟弟霍光带到长安照顾。

在长安城,霍光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凭借哥哥的身份和地位,霍光十几岁便进入了中央的后备人才库,先后任郎官、曹官、侍中。

就在霍光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时,哥哥霍去病突然去世,他的靠山没了。

局势变得有点快,要想生存下去,只能靠自己了。

霍光主要的工作就是陪在刘彻左右,小心服侍。作为一位杀伐果决的皇帝,刘彻的圈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这圈子里除了智者就是能人。要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需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最考验一个人察言观色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历练和隐忍,霍光终于练就了超级忍术,他为人极其低调,办事滴水不漏,二十年的朝夕相处,霍光在工作中从来没出过一丁点儿差错,深得刘彻的信任。

曾有人对霍光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发现此人言谈举止极有分寸,简直到了神一样的境界。举个例子,他每次进出宫殿,行脚落步都有固定的位置和尺寸,站的位置既不显眼,又离皇帝不太远。他总能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默默观察大小官员在武帝面前的反应。

霍光的表现获得了武帝的肯定,其权势和地位迅速攀升,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这意味着武帝出行时,要靠霍光保驾护航;武帝处理政务时,霍光可以凭借国策顾问的身份参与决策。

霍光不追求曝光率,也从不公开发表政见,别说是汉朝百姓,就连许多高官也忽视了霍光这号人物的存在。

每回廷议时,霍光都列席,却从来都一言不发,仿佛自己并不在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霍光在政坛里并没有引起任何像样的注意,大伙儿都以为他只是一个吃闲饭的人而已。

但低调只是霍光的伪装,或者说,是他在多年政治斗争中悟出的生存之道。

凭借着这份低调与靠谱,霍光侍奉武帝左右长达二十多年。虽然品级不高,也没有多大权势,但他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伴随在武帝左右,兢兢业业地完成一项又一项琐碎的事务。他见证了霍去病和卫青那无比隆重的葬礼,也见证了在武帝的带领下,这个帝国如何对外征服四方、扬威西域,对内打击豪强、集权中央,一步一步踏上文治与武功的巅峰盛世。

除了做事靠谱,霍光的颜值那也是没得挑的,他身材挺拔,皮肤白皙,双目有神,长须美髯,妥妥的帅哥一枚。

武帝临终前,命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背成王的图赐予霍光,嘱托他像当年的周公一样,辅佐自己的幼子刘弗陵。

为了让霍光更好地开展工作,武帝提拔他为大司马、大将军。

要知道,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在此之前,武帝曾任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但当时武帝大权在握,卫青也恪守本分,故当时的大司马、大将军虽然位高,但还没有成为朝官首领。而此时,霍光一人身兼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成了内朝的最高首领,更成了百官之首。

从这一刻起,霍光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再说二号人物金日

他是匈奴人,十四岁之前一直过着王子般的生活。当初武帝大举进攻匈奴,迫使浑邪王、休屠王投降,投降途中,休屠王因反悔被浑邪王斩杀,而金日就是休屠王子。

父亲死后,金日和母亲、弟弟沦为汉朝宫廷里的奴仆,作为降汉的奴隶,他被分配到皇家马场养马。

从昔日的王子到今日的奴隶,地位一落千丈,绝对是人生中致命的打击,可金日忍了下来,因为他要在这异国他乡活下去。只有活着,才能看到希望,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把所有屈辱、仇恨深埋在心底,然后开始了自己的养马生涯。

一日,武帝带着自己的众多妻妾来马场检阅爱马,金日等数十人牵马从看台前经过,供皇帝观赏。当其他人牵马从台前经过时,几乎都被看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宫女们吸引了眼球,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盯着看。

唯有金日经过时,目不斜视,牵着自己的马默然走过。

我们不知道,那一刻金日心里在想什么。或许是自卑,或许是惭愧,一个王子落魄到如此境地,哪还有心思欣赏美女?

无论如何,金日还是吸引了看台上武帝的注意。武帝见他身高八尺有余,容貌威严出众,所养马匹膘肥体壮,在人群中很是显眼,于是叫他上前来。

经询问得知,金日是休屠王子,身份不一般。武帝在简单考校一番后,提拔他为马监,接着又升任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一步步踏入帝国的权力中枢。

金日受到重用后,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从不越轨行事。他出则陪护武帝左右,入则侍卫武帝前后,很得武帝的信任。

一个外来户被武帝极度宠幸,这引发了很多人的羡慕嫉妒恨,当然,主要是恨。有人在武帝面前抱怨,陛下为何要重用一胡儿?别忘了他是敌国的子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武帝有点不高兴:胡儿怎么了?只要对朕忠心,朕就对他恩宠,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这之后,武帝反而更加器重金日

金日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是武帝给的,如果不是武帝的信任,自己恐怕现在还在马场里养马呢!所以他对武帝的回报也是不掺杂一丁点私心。

至于国仇家恨,他早就从中解脱了。

金日有两个儿子,长得特别可爱,大儿子常在武帝身边玩耍,跟武帝非常亲近,被人亲切地称为“弄儿”。

有一次,弄儿在玩耍时从后面扑上来抱住了武帝的脖子,不巧这事被金日看见了,他生气地瞪了儿子一眼。儿子害怕了,一边跑一边哭着说,爹爹发火了。

武帝责怪金日对孩子过于严厉,对他说:干吗生我弄儿的气!

弄儿长大后,行为越发不检点,明目张胆地和宫女嬉戏,玩弄了不少宫女,还搞大了她们的肚子。金日一怒之下,下狠心杀了弄儿。

武帝知道后大怒,责怪金日太过冷酷。金日向他赔罪说:万恶淫为首,弄儿在后宫乱来,如果不杀,臣将愧对陛下的信任!

武帝大为感动,更加敬重金日

金日的母亲教导两个儿子甚有法度,武帝听说后,给予嘉奖。后来金日的母亲生病去世,武帝将她的画像悬挂于甘泉宫,署名“休屠王阏氏”。金日每次见画必拜,每拜必泣。

巫蛊之祸前,有个叫马何罗(本姓马,后人改为莽)的家伙与江充关系很好,马何罗的弟弟因诛杀太子刘据时相当卖命,事后还混了个爵位。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李广利与刘屈氂的密谋暴露后,武帝意识到,巫蛊之乱背后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太子刘据完全是被陷害的。恼怒的武帝开始秋后算账,他除掉了刘屈氂,将江充宗族和朋党全部诛杀。

此时的马何罗是武帝近侍,当年也是江充陷害卫太子事件的参与者之一。他担心自己也遭到清算,准备先下手为强,刺杀武帝!

不曾想,这个马何罗心机不够深沉,露出端倪,引起了金日的注意。

金日发现马何罗状态不太对,心中有所怀疑,暗中留意他的动静,与其一同上下班。马何罗也察觉到了金日的监视,一直都没有机会动手。

公元前88年的夏天,汉武帝到甘泉宫避暑。

马何罗兄弟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动手。

这一天,金日碰巧生了病,在偏殿休息。马何罗瞅准时机,与弟弟马通及小弟马安成商量,由自己行刺武帝,两个弟弟矫诏发兵,作为外援。

计划很美好,可宫中戒备森严,马何罗根本没有机会。直到天明时分,他才瞅准机会,携利刃潜入武帝的寝宫。

此时的金日正在上厕所,他隐约觉得不对劲,提起裤子回到武帝寝宫。恰好就在此时,马何罗袖藏利刃闯了进来,一见金日,神情大变,冲向武帝的卧室,不料由于自己太过紧张,撞翻了东西,摔倒在地。金日扑过去,抱住马何罗,随即高声呼喊:马何罗造反!

武帝从床上惊起,侍卫拔刀欲杀马何罗,武帝怕伤到金日,阻止了侍卫。两人一番厮打,金日终究更胜一筹,将马何罗擒住。侍卫们立即一拥而上,将其捆成了粽子。

经过突击审讯,武帝又令霍光与上官桀去逮捕剩下那哥俩。两人正在宫中准备接应马何罗,一下子撞了个正着,欲奔无路,束手就擒。经审讯,马何罗一伙罪大恶极,被判斩首,全家伏诛。

这件事足以证明金日是胆大心细的人,也是沉稳与果敢的完美结合。

金日作为武帝的贴身护卫,多年来始终兢兢业业,牢记自己的本分,连皇帝赐给他的宫女也不敢接近。武帝有一次试探他,想娶他的女儿,谨慎的金日也断然拒绝。

想当初,武帝准备让霍光担任首席辅政大臣,霍光推荐了金日,并对武帝说:臣不如金日。金日却推辞说:臣是匈奴人,才能不如霍光。要是臣当了首席辅政大臣,匈奴就会轻视汉朝,不妥!

金日用一颗忠心换来了上天的垂青,而武帝也丝毫不介意他的匈奴人身份,大胆把皇权托付给了他。

再说三号人物上官桀。

上官桀是陇西人,出身平民,没什么背景。此人身强力壮,膂力过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羽林郎。

有一次,武帝去甘泉宫,上官桀护卫随行。也不知道武帝出门之前是否看了皇历,出门不久就遇到了大风。尤其是皇帝所坐的车子上还有一个又大又重的车盖,被风吹得寸步难行。没办法,只能把车盖从车上卸下来。

上官桀一看表现的机会来了,主动扛起车盖,任凭风吹雨打,车盖始终稳如泰山,这一幕引起了武帝的注意。

不久之后,武帝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马厩看马,结果发现自己的马都瘦成了骡子。武帝有点火大,叫来了皇家马场的主管上官桀,怒道:你是不是认为我快死了,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了?

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换作一般人,估计立马就怂了,赶紧道歉。

上官桀不一样。

面对气头上的武帝,上官桀一脸悲痛地说:我听说陛下生病后,日夜忧愁,实在没心思照料马匹。

说完,还流下了几滴眼泪。

高,实在是高!

上官桀很会演,他用眼泪掩盖工作失误,抓住一切机会在武帝面前卖力表现,狠拍领导的马屁。

武帝前一秒还怒气冲冲,后一秒气就消了,忠臣啊,自己差点还冤枉他了!

武帝随后将他调回身边当了侍中,之后又提拔为太仆。

接下来再说说丞相田千秋。

田千秋的身世极其煊赫,他祖上乃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田氏,田氏代齐之后便南面称孤,占据山东最富饶的土地。汉朝建立后,齐国田氏作为声名煊赫的“关东九族”之一,被举族迁徙到长安附近的长陵定居。

到了田千秋这一代,他被安排了个“高寝郎”的工作,负责给刘邦看守陵寝,也就是所谓的“守墓人”。

这样一个冷门职位,一般来讲是没有任何前途可言的。但是,田千秋瞅准时机,一举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彼时的长安城,巫蛊大案刚刚落下帷幕。随着调查的深入,案情逐渐明朗化,武帝终于察觉到,太子刘据可能是无辜的,他的内心逐渐浮现出一丝常人不易察觉到的悔意。

田千秋揣摩着武帝的心意,大胆写了一封奏疏,直截了当地为太子申冤。

田千秋果然把准了武帝的脉搏,随即被封为大鸿胪,位列九卿之一。

几个月后,丞相刘屈氂因罪被杀,田千秋接任丞相一职,封为富民侯。

这样火箭般的升迁速度,在整个汉朝也是绝无仅有的。

人,一生要走很多很多路,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步;要说很多很多话,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句;会认识很多很多人,重要的却只有那么几个。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也许就只在于他们多走对了一两步路,多说对了一两句话,多交对了一两个人而已。

毫无疑问,田千秋这一步走对了。

对此,很多人表示不服,班固在《汉书》中这样评价田千秋:田千秋这个人,既没有能力,又没有功劳,一句话说得巧妙,就拜相封侯,开天辟地以来可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其实,岂止是文武百官看呆了,连匈奴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汉朝派使者到匈奴,单于问:我听说大汉天子新任了一位丞相,不知是因何任之?

使者说:是因为田大人上书言事,所以才被天子看中。

单于问:如果真是这样,你们汉朝任用丞相,并不是选拔贤能,仅凭上书就能获官,这也太草率了吧?

使者回来后把这些话告诉了武帝。

武帝听了之后很不爽,认为在匈奴人面前丢了面子,想处置这个使者,但最后还是算了。

田千秋虽然处于丞相之位,却一直谦虚稳重,从不出风头。按理说,田千秋的官职比霍光高,理所当然应该是首席托孤大臣。可如今,霍光逆袭成了托孤大臣的一号人物,排位远在田千秋之上。

换了常人,恐怕难以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结果,田千秋却毫无怨言。他把霍光推到聚光灯下,扮演着显赫的男一号,享受着最好的灯光和机位,拥有着最多的特写和对白。而他自己则退居幕后,默默工作。

反倒是霍光有点儿过意不去,对田千秋说:我和您一起接受先帝嘱托,我治内,您治外,您要时时刻刻监督我,以免我犯错误啊!

田千秋和气地一笑:哪里哪里,将军有此心,就已经是天下的幸事了!

田千秋的态度很明显,咱俩虽然是平级关系,但您才是首席托孤大臣,您说话,我照办就是,不用跟我客气。

霍光再问他有什么建议,田千秋却再也不答了。

田千秋明智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深得霍光青睐,每当国家出了什么祥瑞之事,霍光也都称赞是田千秋管理有方。

最后再来说说最后一位人物:桑弘羊。

桑弘羊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出生于汉景帝年代,自小生活在河南洛阳的一户商人家庭。少年时期的桑弘羊深谙算术和经商之道,年仅十三岁就以精于心算闻名于洛阳。此后,他被朝廷选中,正式踏入了仕途。

虽然当官很早,但桑弘羊一开始升迁并不快,直到四十岁的时候,才被武帝任命为大农丞,主管会计事务。此后数年,参与假民公田、铸五铢钱、西北屯田等事。

五年后,桑弘羊官拜治粟都尉,代理大农令,推行盐铁官营制度和均输法,创立平准法,实行纳粟拜爵、补官及赎罪政策。

十年后,桑弘羊实授大司农,任内推行酒榷制度。从此之后直至武帝去世,桑弘羊都独掌财权,总管国家财政。武帝对臣子们猜忌无度,生杀予夺,曾在十年间换了六个大农令,其中诛杀两人,只有桑弘羊上任后才没有发生变更,可见武帝对他的信任。

桑弘羊之所以被武帝发掘,不是时来运转,而是因为武帝缺钱了。

缺钱的原因,我在前面也说过,武帝喜欢折腾,南征北战,帝国国库被消耗一空。

作为武帝身边的首席财经顾问,桑弘羊亲自制定计划并推行了很多经济改革,其最核心的内容有以下三项。

首先是强化金融集权。

汉初近百年,民间一直有铸造铜钱的权力,最大的货币供应商就是吴王刘濞和邓通。桑弘羊把铸币权从民间收归中央,推行五铢钱,这种铜钱外圆内方,自此成了铜钱的标准样式,一直沿用了七百四十年,直到唐代才被废止。

其次,创立了均输和平准制度。

均输就是调整物资的运输。汉朝各个地方每年向朝廷缴纳贡赋,需要雇人运往长安。一方面运费高得吓人,另一方面各种物资都集中到京城,很多地方缺乏某项物资,却是供不应求。

均输令规定,这些贡赋都由各地的均输官来统一组织运输,除品质特别好的仍须运送京师外,一般贡品不再运送,由当地均输官运往邻近高价地区售卖,或将贡品按当地售价折成现金,另购廉价的商品运往高价地区发售。

平准,则是在长安设置平抑物价的机构,将全国各地的物资集中起来作为储备,物价上涨时卖出,物价下跌时买入,使商人们无法操纵物价。平准的推出就是为了打击商人操纵市场来牟取暴利,如此一来,民众不再因物价高而苦恼,朝廷也可以挣点外快,一举两得。

最后,是继续发展盐铁官营。

具体来说,就是朝廷招募百姓煮盐,官府只负责提供煮盐用的铁锅。盐煮成后,再由官府按所值给价,利润由双方三七分;至于铁的经营,则由官府彻底垄断:凡是产铁的郡里都要设置铁官,负责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全国二十八郡设盐官,四十郡设铁官,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对匈奴作战的铁器供应。

一系列经济改革的推行,大幅提高了汉朝政府的收入,为汉匈之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堪称汉代版的“战时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即将迎来一场终极考验,我们且按下不表。

武帝临死时把桑弘羊拉进了权力核心,看重的是桑大人搞经济的才干,他希望桑弘羊能继续辅佐新皇帝,保证帝国的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