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需求出发,找到孩子叛逆的心理原因
想要告诉父母:我已经长大了,我能行
孩子在挣扎中长大,需要父母认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最容易受到影响。但现实中,很多父母总是渴望教育效果能够立竿见影,习惯使用绝对的压制手段,这样不仅会导致孩子叛逆,还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拱手让人,为其他不良影响提供了机会,孩子也在父母的不理解中跟父母渐行渐远。
外出游玩之前,大家都在家整装待发。因为急着赶车,妈妈匆忙给小雅拿出一件衬衫,往她脖子上套。
谁知,小雅忽然大哭起来:“我不要——我不要——”
家人以为孩子耍赖:“怎么回事啊你?越赶时间越磨蹭,快穿上!”
然而,事与愿违,别人越催,小雅越抗拒,一生气还把衣服扔掉了。
妈妈说:“小雅,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你想怎么样?”
小雅哭着说:“我不要穿这件!”
妈妈领着小雅来到衣柜前:“那你自己说,你想穿哪件呢?”
小雅翻来翻去,随便拿出另外一件:“我要穿这个!”妈妈答应了,小雅很快就破涕为笑。
案例中的孩子,是故意磨蹭、故意反抗、故意拒绝吗?非也。他们仅仅是不想服从大人的安排,想要自己做决定罢了!
叛逆,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长大了”的兴奋感,这时候孩子们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他们既不会听由父母发号施令,也不会永远跟在大人身后,更愿意在自我抉择中得到心理满足。这既不是执拗,也不是任性,而是孩子的独立宣言。
有一位母亲跟19岁的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朋友”。她一直觉得女儿和她是平等的,她们相互信任,经常交流。有时候因意见分歧有所争执,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对,错误地批评了女儿,她便会主动向女儿承认错误。
女儿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她从不会不经思索地拒绝。即使是非常荒谬的要求,她也会在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作一回事”地给予响应与讨论,通过充分的论证让女儿了解她的看法。
不仅如此,这位母亲还会在很多事情上都征求女儿的意见,即使女儿提出的意见很糟糕,她也会认真倾听并与她讨论。即使是非常必要的要求,她也会用“我希望……”或“我建议……”,至少会在“形式上”给女儿留下自主的空间,让她去学习、思考和领悟,而不是生硬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女儿身上。
叛逆期的孩子最喜欢用“我”这个词,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发,独立意识也迅速发展,个人能力也在日益增强。处于该时期,孩子说得最多的就是“不”,渴望自己能对周围的事物造成影响,更急于告诉别人:“我已经长大了,我能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孩子越来越叛逆,无论父母说什么,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进行反驳。父母苦口相劝,他们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让父母感到毫无招架之力。
对于孩子来说,叛逆期是他们人生的必经过程,他们渴望被成人认同,希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证明自己。其实,孩子所有的叛逆都来自对束缚和限制的反抗,父母要引导孩子冷静思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明白何时应该表现自我、何时应该克制。
一、孩子需要自主权
孩子从四五年级起,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自我意识也会逐渐凸显,这时候其实他们就已经开始进入叛逆期了。这时的孩子厌烦父母的唠叨,更不喜欢父母总是讲大道理;父母则会觉得自己的阅历丰富,总想让孩子听自己的,想要指导孩子来处理问题。
抱着“我是为你好”的心理,想要当孩子的人生导师,总想在孩子的事情上指手画脚,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叛逆期的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成长,知道自己已经有能力解决问题了;他们迫切地希望父母放手,渴望自主完成一些事情,并获得父母的认可和肯定。
在孩子看来,这是父母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和信任,因此在叛逆期,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孩子需要父母的信任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渐渐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事物也会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如果父母与孩子的观念不同,而他们又不愿接受,就会用消极的态度反抗父母提出的要求,这时他们在成人眼中就显得有些叛逆。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内心最动荡的时期。小时候孩子被别人评价,到一定年龄后,他们就会形成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父母、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之所以会做很多事情,多半都是为了获得父母、老师、同伴的认可和肯定,这也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很多父母都会采取“高压”的方式,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父母的选择和判断也有不理智的时候,不能一直以人生导师的角色来管教孩子,总是给孩子传递“你这样做,将来很可能会吃亏,对将来的发展不利”的信息,叛逆期的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相信我,其实我完全可以做出更好、更明智的选择。
父母的不信任,会让叛逆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会觉得自己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他们无法接受这个认知,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只能不断地尝试做一些事情。具体表现为:父母让我做这件事,我却不想做,只想做另外一件自己觉得不错的事情,证明给父母看,告诉父母我的判断是对的,我的选择是对的。
三、孩子渴望跟父母沟通
父母跟孩子沟通不畅,就容易发生争吵,要想相互了解,彼此之间就要好好坐下来详谈。同时,父母还要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事情上,不能敷衍孩子的诉求,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自己要达成的诉求,父母首先要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么。面对孩子时,父母要少一些内疚和焦虑,尝试着聆听孩子行为背后的声音。跟孩子沟通,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尝试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你可以表达情绪,可以描述情绪。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并让孩子明白:不是我说这件事很重要就是很重要,你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试着问问孩子:“这件事很重要吗?”如果他觉得不重要,就可以将重要性告诉他。父母要放弃高高在上的姿态,跟孩子平等地进行沟通。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亲子之间相处时,不仅要多进行有效沟通,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个人空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这种独立的心理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父母管教得太严,孩子缺少自主权,就会出现更严重的叛逆行为,而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孩子要求独立的诉求。记住,孩子始终要长大,适当地放手,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我要对你说
我们人生的前半部分都是由父母掌控着,父母的掌控力太强,会让孩子产生深深的窒息感。随着孩子人格的逐渐形成,他们就会用其他方式来逃避这种压制,想要摆脱控制。这时候的他们已经具备身体上的能力,个子比父母高,力量比父母大,唯独心智还不够成熟,为了证明自己已经成熟了,为了摆脱父母的掌控,会产生更多叛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