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万物本原
人是什么
哲学启蒙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人的定义第一条是这样的——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是一般性定义。哲学这门学科则更加重视人的精神特征,将人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到自我等角度进行区分与联系,从而生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定义。
从古至今,思想者们一直尝试对“人”这个词进行定义。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叫作柏拉图。他给人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脚直立行走的动物”。
这个定义出名以后,受到了一个叫第欧根尼的家伙的嘲讽。他拿了一只被拔光羽毛的鸡,到柏拉图讲学的地方说:“看,这就是柏拉图说的‘人’!”
想想这个场面,是不是荒诞中又莫名地有点可爱?老师在课堂上好好地讲着课呢,突然有个人拿只鸡就冲进来了!可见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根本当不了哲学家,因为这群脑洞大开的怪叔叔每天干的就是为了寻求真理四处找人吵架的活儿。
能够公然挑战权威,这个第欧根尼当然也不是普通人,他是当时犬儒派【犬儒学派,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学派,由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西尼创立。该学派否定社会与文明,鄙弃世俗,提倡回归自然,清心寡欲,独善其身。】哲学的代表人物,出了名的喜欢嘲讽别人,同时代的哲学家没有几个没受过他嘲弄的。
第欧根尼抓住了柏拉图定义的逻辑漏洞,是因为他比柏拉图的逻辑性强么?当然不是,是因为这道题太难了啊!
事实上,“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不太可能用笼统的一句话就表达准确的,因为人类共同的特征实在是太多了。毕竟,不同的学科对“人”有着不同的定义,甚至同一学科的不同流派之间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学科,叫作“人类学”。虽然这个学科的名称是德国哲学家亨德在16世纪初开始使用的,但是这个名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其著作《俄狄浦斯王》中,通过女妖物斯芬克斯之口说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最终,俄狄浦斯猜出了这个谜语的答案:“人”。这个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对人本身的某种特性有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人在婴儿时期还不能站立,只能四肢着地爬行;长大一点后学会站立行走;到老了,弯腰驼背腿脚不便,只好撑着拐杖走路。
19世纪,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给人类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该定义指出,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能够创造工具并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古猿们即便能和人类一样直立行走,也无法和最野蛮的原始人相提并论。“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恩格斯语),原始人就算使用最简单的工具也构成了劳动——这便是猿和人的区别。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行为,它是人类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古代人类通过劳动总结人类生存的经验,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
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劳动力的支出或使用,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劳动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肚子饿了用厨具制作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食欲,这种过程便是劳动;看到美丽的花朵拿起笔把它画在纸上,这种过程也是劳动。当我们产生新鲜的想法,并通过劳动去实现它的时候,我们将会深深地感受到生而为人的神奇魅力。
哲人哲语
◆ 爱尔维修:“人是环境的产物。”
◆ 康德:“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 马克思:“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