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粉丝钱包,是政治正确的“薅羊毛”
我相信,此时一定会有不少人义愤填膺,或是对我极度鄙夷——你把粉丝放在哪里?粉丝难道没有价值吗?事实上,内容的消费者不是粉丝,决定内容能不能卖出去、卖多少钱的,也不是粉丝。我这种思维恰恰是完全不会对粉丝造成伤害,又能维持粉丝所喜爱的内容良性生产的商业逻辑。
是的,在整个商业行为中,粉丝并不参与其中,虽然他们的确与利益相关。
我是粉丝变现的反对者——我指的“粉丝变现”,是指除去为必要的内容版权买单和玩票性质的周边售卖以外的,所有通过粉丝本身获利的行为。当然,知识付费内容、本身自带电商属性的自媒体和客户投放的产品销售,也不在此列。
我所反对的是,常规内容自媒体从业者进行长期自主的产品销售,或者倒卖粉丝的行为。大约在2018年的年中到2019年的年中,自媒体卖货是门大生意,其间还养活了一批又一批电商代运营者和产品供应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在整个自媒体行业的游戏规则中,粉丝是处于极弱势且游离于利益链条外的利益相关方。首先,无论是自媒体人、广告公司还是客户,通常都把粉丝看作抽象的“流量”存在。在游戏的最初,粉丝既不卖烤山药,也不帮忙交摊位费,更不帮你吆喝,只是你身边的“围观群众”。卖山药的人根据围观群众的多少喊出山药的价格,赚差价的中间商视围观者的坚定程度来判断山药价格的水分,买山药的人则通过交易时围观群众的表情、眼神、语气来判断自己是否上当受骗。其实,没有哪个自媒体人不信誓旦旦地拼命守护这一小撮全世界最好的粉丝,但也没有哪个自媒体人敢保证没有幻想过把手伸进每个粉丝钱包里达成美梦:“中国每人给我一块钱让我成为拥有14亿财产的富翁”。当看见客户不断地把他们的产品卖给自家粉丝的时候,不少自媒体人的聪明劲儿爆发了:粉丝的腰包,客户摸得,我怎么就摸不得?
于是,掏粉丝钱包,一度成为自媒体行业的显学。搜索“自媒体快速变现”这类关键词,你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教程。低级一点儿的,可以是利用平台信息流广告漏洞,怂恿粉丝不断点击文内插入的信息流广告,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高级点儿的,是努力营造某种“高级的”“美好的”“脱俗的”生活方式,让你的粉丝爱上内容以外的作者人设,进而把这套人设的零件买回家。前者在某些时候,还可以算作“薅资本羊毛”的共赢行为——有些博主还真的会给粉丝“返利”,虽然由于单次点击价格极低,这种收益不可能有什么实际价值;后者在整个自媒体“粉丝变现”浪潮中,则逐渐变成一种单方面的零和游戏。在他们扬扬得意地兜售产品与生活方式的同时,几乎也卖掉了粉丝对他们的信任与关注——真正想买东西的粉丝,还是因为喜欢你的内容才情愿花冤枉钱。可惜的是,一大批自媒体人都没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他们几乎都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起高楼,宴宾客,然后在电商直播浪潮的降维打击后楼塌了。
粉丝的利益相关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你作为自媒体人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就想“卖货”给你的观众或读者,那么你的客户就是粉丝,你应该好好研究产品,别拿内容逻辑说事儿。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只玩得转内容,最多能揣摩一下粉丝的小情绪,就请你保护好粉丝的钱包,既不要接不靠谱的广告,更不要没事打粉丝钱包的主意。对此,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说过一句非常适用的话:“我们能靠唱歌赚钱,不用靠说话赚钱。这不是自傲,而是自知之明。”
我见过一些所谓自媒体创业者,他们最喜欢聊的就是他们用公众号卖了多少货,然后把这个公众号转卖给了某某机构或组织,靠这笔钱实现财务自由,走上人生巅峰。每当听到这种说法时,我就对他们是否真的卖出过货抱有疑问,同时更加难以理解面对一个不断薅粉丝羊毛的自媒体,谁还敢出高价接手?
真正对粉丝的交易行为,每天都在发生,“粉丝交易”是凌驾于整个自媒体商业链条之上的生意。聪明的读者大概已经猜到了,“粉丝”又叫“流量”,“粉丝交易”就是流量生意。
这个生意的买家可以是自媒体、广告客户、广告公司,甚至粉丝本人(粉丝也可以为自己喜爱的明星或博主购买流量)。而卖家自然是各大内容平台。
这个生意的单日交易额是一个令你难以想象的数字。我有一个朋友参与过一次自媒体创业项目,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花钱在微信平台上做信息流推广。他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兴趣偏好等几十个细分标签进行客户端投放,并可以精确到地级市的行政区划。投放的标签越精细,单次点击的价格就越高。
我这个朋友每天的投放金额,大致在几千到几万上下浮动。他告诉我这样的投放规模并不算大,与他对接的销售经理同时负责十个左右他这种体量的客户。由此可见,流量才是所有内容平台能够赢利的核心基础。
为了维持这一基础的稳定,除非是小红书这样本身就以产品推荐、购物引导为核心的电商平台,大多普通的内容平台必然对自媒体的卖货、粉丝交易行为抱着审慎的态度。因为他们深知内容才是维系平台粉丝健康、活跃、良性循环的关键,而卖货、私下的粉丝交易则存在难以管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是信任风险,粉丝一旦对平台失去信任,就容易流失到其他平台。所以大部分我们熟悉的内容平台,都会把直接的产品售卖和粉丝售卖收归“公”有,而鼓励内容创作者靠内容本身变现,或利用承接不负责产品销售的品牌广告进行变现。
除此之外,任何可能影响平台粉丝活跃度稳定和健康增长的行为,平台都会进行严格管控。很多时候,自媒体人与平台的交集就发生在这些管控中,具体表现为平台对内容的审核、删改,甚至直接限流。
我们暂且先不评论每个平台的规则是否合理——我们本身也深受某些平台诡异规则的“毒害”,但就平台立场而言,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维护粉丝利益”。平台既有意愿又有需求与自媒体人形成更为深入与广泛的联系,因为自媒体吸引来的粉丝,才是平台的根本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