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痛苦的根源———自我沉沦
我们很容易被别人的乐观和豁达,他们身上的正能量和心态不自觉的被其感染,忍不住靠近。我们都在以正能量,乐观为主旋律。可古人的诗藏不尽的居安思危,我们会喜欢李白的豁达,狂放,其心态的核心是悲观的尽头,他本意是在朝堂上大展拳脚,可别人独独欣赏文采。随走遍四方,仍不忘记录生活,以诗留痕。苏轼的豁达可以说比李白更阔,他被贬三次,试想在朝堂办事,因种种不断调离,他的心态和接受程度该如何调和。
那么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苦,又为什么会痛。从整体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三个现实意义,而无法在现实世界生存是我们痛苦的根源。客观三个条件,一是资源有限,人受限人文,区域,生活习惯,二是人群种族不同,男女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之间的交流和语言,生活等习惯。三是谋取职业,谋生活。针对这三个现实条件,我们减轻痛苦只能做到调节自身行为,从社会,性别,职业三个领域着手调整。
对于个体而言,痛苦直观来源于身体和心灵。一个是生命,生存根本,一个是精神,调和不利自身因素。粗劣想想,身体上有中医,西医,医院,诊所,厨师,家庭,饭店,学校,舞蹈,体操,瑜伽,等,精神上有书籍,老师,偶像,榜样,互联网,家庭,朋友,同频的陌生人等。
痛苦,痛在全身投入却比不上别人的成果,痛是在探索中,痛是内求的代表,一种追寻内心需求去自发努力探寻,苦和累的情绪感受会相对弱。痛在比较,自己和自己较劲,和别人只是看成果大小,和过去的自己比,是看自己进步的空间,它伴随着探索和个体自身创造的结果,投射了期许和希望,事件成果对自身来说是很大打击,但因局限于个体和自我,走出去后会对人和事没有太多留恋,只是多了分坦然和淡泊。它就像一个电影片段一样,是经过,要打败痛只有在一个省字。痛字放在身体上是一个熬,放在精神上是锐变。在事业上,学业上,痛是在向上求的探索;在爱情上,亲情上,友情上只有一个痛字,是尽人事听天命的坦然和淡泊。
苦在无法顺畅,时间、精力投入与收获结果背道而驰。苦在外求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他的期许和希望更多的是来自别人,间接的对别人有要求和诉求,在爱中,是想要被爱,被关怀。在人际上是期望别人反馈的注意面大于自己主动察觉,是不会看关系程度和立场环境,无法平衡,关系也无法自如的一种表现。在学业和事业上视角看的更多的是眼前,短期,没有探索而触及表面的存在。有句话说的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它的语境是,对别人过多期待,把希望给予别人,对人和物不进行探索了解,而是栖身于自我判断,活在臆想的色彩中我行我素,那么这种结果导向明显不值得人过度沉沦。
痛苦在一个内求又外求的人身上展现,自己竭尽全力探索,却无法与别人和解或共赢,外寻需求,方向和别人想法,自己那又综合本身,根据双方互通达到一个平衡点的探寻。痛苦在与外界融合,一种既保留又接纳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人与人有效交流的必经之路。痛苦在爱情上是互相融合的阶段,而痛更像是追求方,苦更像是被追求的人,痛苦是两个个体相互交融。在学业上,在事业上,痛苦是六边形战士,学习上便于获取最佳方法得到最优解,事业上便于工作方和要成果的那一方能够长久合作,解决生存问题。痛在学习上是探寻自我学习的最大限度,苦在学习上是期望别人推进的停滞者。痛在事业上是攀登者,它是有局限性的,稳定性随个人对事件和事态认识的把控。苦在事业上是平凡者,做好本职听从安排的执行者,是稳定环节的一员,但个人要注意年纪和上升空间,这个是需要寻的。
假定痛苦是自我沉沦的条件成立,那么怎么能不痛苦,痛苦是人在探寻中接受中对事件的体验,不顺畅,个人把握事态的局限,随着事件内求外求都是依照自己能力范围内内求探索,能力范围外,外求探索,没有对立和单一。那么减少痛苦的方法便是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并与外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