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地方,小人物的成长记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从实验室到医院】

虽说确实从开学的培养计划中就清楚,我们这个专业除了实验室的基础技能培养外,还包括一部分医院的临床技能培养。但没想到的是时间来的如此之早,刚习惯实验室早出晚归的作息不到半年,辅导员群里通知该准备填报校外培养医院的志愿了。倒不是对攀登科研高峰或者动物房一筐筐小鼠的不舍,只是这上床下桌,24h热水的生活我才过了半年,你就给我发配到老校区了,真实去体验学长学姐口中的夏天风扇,冬天冲凉的6人间生活,更别说要离开两个食堂6个楼层的美食,真的做不到啊。。。

还没来得及消化这些忧伤,辅导员的另一则消息更让我们瞬间被焦虑包围:“理论上学院可以协助安排校外指定医院培养,但更鼓励同学们基于实验室校内导师的推荐或个人寻找的合适医院进行培养,因为校外医院进行的课题将直接跟你的研究生能否正常毕业挂钩“。没有一下完全get到点,但能否毕业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充分重视,在充分研读讨论之后我们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校外医院一方面会进行临床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的研究生毕业课题或研究方向会直接来源于临床,所以培养医院有没有相关的资源支持以及校外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契合就至关重要,当然学院也还是负责的,总能给你找个地方去。

弄清楚规则后,赶紧给唯一的大腿,导师发了信息。好得在实验室辛辛苦苦挂血管环,刷了小半年试管,导师肯定不会见死不救的。果然和善的导师很快帮忙跟校外临床导师建立了联系,但事情没有这么容易搞定。学院希望你自己搞定,这样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大家蜂拥挤向南京几家头部的医院,但医院根据带教老师的数量是有名额限定的。所以万万没想到,刚经历了复试没多久又迎来了校外培养的竞争上岗,一个小小的考核题目,医院导师给定一个研究方向,各自回去查阅文献,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并梳理出自己打算基于此方向的研究路线,然后集中汇报思考逻辑及可行性。

在校内导师的支持下推掉了所有实验室师兄师姐的“邀约”,依旧早出晚归,只是地点变成了图书馆,现在想想如果那个时候就有AIGC,就有Kimi该多好。汇报的结果还是很理想的,这可不只是我对自己的评价,医院导师也是这么说的,只是因为某些原因,最终选择了另一个女生。事后医院导师也私下给到消息表示能帮我联系另一家脑科医院去做一些抗感染方面的研究,可能只是对新崭崭医院大楼的执念吧,迟迟没有回复信息。

仅管嘴上表现的很洒脱,但身体是不会骗人的。接近零点,1.2m宽的宿舍床上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睡。也不知道怎么就完成了决策,接近1:00am拿起手机给医院导师编辑了回复:感谢老师的认可,更感谢您帮忙联系脑科医院的老师,但我可能还是更想留在这家医院,因为觉得您这家医院更符合我想做的研究方向,所以没关系的,要不我再试试其他老师吧。。。发完之后,撂下手机出人意料的居然直接睡着了。再睁眼时,顶着洒在床边的阳光,看到了手机提示的未读信息:你再来医院一趟吧,我们聊聊。。。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