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携武帝返程
刘彻与刘备又继续交谈片刻,虽然期间刘彻一直点头,但是从他脸上展露的表情上看,他对于这位后代的行事作风不怎么喜欢。
之后两人起身,来到了正在看着诸葛亮与卫青霍去病交谈的张泊这。
“仲卿,去病,我们待会去一趟东汉。”
身为大汉的皇帝,刘彻此行,不仅想去大汉的三百年后见识一番,而且想从另一方面来验证店家的说法。
究竟他们的寿命是不是如店家所说的那般。
既然这所谓的东汉在西汉的三百年后,想来应该有史书记载他的一生。
一旁的刘据则是露出一脸雀跃的表情。
去汉朝,就意味着他可以不去和太傅石庆学习。
看到儿子雀跃的表情,刘彻那细长的眉毛拧紧。
他不由得想起自从那日回到大汉,在询问太子刘据年限几何时,身为他儿子的刘据打死也不说。
至此,刘彻的心中下定了一个决心。
“店家,可有关于后世文字的学习之法。”
刘彻的想法很简单。
他要通过学习新的文字,来将大汉之后千年的事情了解透彻。
而不用将史书之事假手于人。
好家伙,一个个都开始学习简体字了是吧。
不过,学习简体字可是诸葛亮先提出来的。
张泊将目光望向诸葛亮的方向,就见到诸葛亮后退半步。
孔明,你后退半步的动作是认真的吗?
当然,对于诸葛亮的动作张泊大抵上明白怎么回事。
肯定是让汉武帝刘彻优先了。
“陛下,有,我这就给你去拿。”
张泊说完,便是快速回到屋内,取出一摞学龄前读物。
他小时候就是用这玩意学习拼音之类的,后来给了刘据,现在看来要给刘彻,之后恐怕诸葛亮也要。
想到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拿着一本学龄前读物在读,张泊便觉得有些好笑。
刘彻从张泊的手中接过颜色艳丽的学龄前读物,便发觉此物的神奇。
较之简牍不仅轻便,而且所记载的内容甚多。
不过翻开里面的内容,刘彻就感觉到一阵头大。
全是一些意义不明的字符。
“去病,将我们此行带来的金饼给店家。”
彻子,这也太客气了吧。
张泊瞬间是来了精神,看着霍去病从一旁的地上捡起一个包裹。
他刚才的注意力都可都放在祖孙相认上,完全没有注意到霍去病还带了一个大包裹。
霍去病将放在石桌之上的包裹打开,一阵夺目的黄光照得张泊的眼睛有些生疼。
张泊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他长这么大,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金子。
颤颤巍巍地伸出手,张泊拿出一枚金饼仔细端详。
不过,他很快发现了这些金饼有大问题。
金饼上有铭文。
啊这。
张泊也能想象得到,如果他真拿着这些金饼拿去卖,恐怕下半辈子就要踩缝纫机度过了。
“店家,这里是十个金饼,不知购买五百亩的种子是否可行。”
“额,这个,陛下,可以是可以,不知我能不能提一个要求。”
“店家但说无妨。”
现在刘彻的心情不错,因此对于张泊的要求,他也会尽量答应
“就是陛下能不能将这些金饼重新熔铸,制成一个个豆子大小的金豆子。”
金饼的目标还是太大,做成金豆子更容易掩人耳目,也更容易出手。
虽不明白为什么张泊要提出这种要求,但是刘彻还是点头应允了。
反正他这种事又不用他亲自做。
“陛下,种子我已经买回一批,要不要先行看看。”
“哦,店家已经买回来了?快些拿来看看。”
刘彻顿时来了精神。
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见识传说中亩产千斤的种子是何模样。
望着张泊离开的背影
“陛下,不知是何种子。”
刘备此刻也是好奇,究是什么种子能够引起刘彻如此兴趣。
“店家没与你们说吗,是亩产千斤的种子”
亩产千斤!
刘备与诸葛亮即时露出一脸骇然的神色。
两人在一瞬间都是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
亩产千斤意味着有粮草,有粮草,就不用担心士卒的问题。
“喂,别傻站着,过来搭把手。”
张泊的声音传到了众人的耳中。
见状,卫青,霍去病以及刘备也是快速地冲了过去。
有这几人的帮助,张泊也是一个大的蛇皮袋拿上台面,然后他的手便是伸入其中掏了起来。
“这是小麦,适合种在北方,这是杂交水稻,适合种在南方,不过这杂交水稻只可种一次,因此之后还需购买。这是玉米,种植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即可,土豆番薯虽然好养活,产量巨大,但是不可连续种植,不然会有伤地的风险。
以上的这些作物都可以春季四五月份播种,至于具体要注意哪些,我之后会记下一些注意事项告知小据。
当然,我之后也会购买一批肥料,以配合这些种子使用。”
在张泊解释的同时,众人也是从他的手中接过一袋袋包装艳丽的种子。
拿着那包装上栩栩如生的作物成品,场上之人无不啧啧称奇。
“店家,这些种子怎么卖。”
刘备向张泊询问道。
“五十亩一块金饼,额,现在应该是五十枚金豆子,差不多一亩地一枚金豆子。”
刘备微微颔首。
虽然价格看起来有些高,但是联想到那惊人的产量,那这价格就不是问题。
有问题的是他刘备。
看来,他要努力地赚钱屯田了。
有了粮食,士卒之类就不会缺。
众人又围绕着这些农作物商谈了片刻的时间,见太阳西斜,刘备向张泊进行道别。
望着刘备带着刘彻等人离开的背影,张泊突然想起一件事。
一件看上去对于现在的刘备来说不怎么重要,但是却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玄德公,等等。”
刘备听到张泊呼喊自己的名字,转过身子,对着张泊拱手道。
“不知店家还有何事。”
“玄德公目前身在新野,可否听闻过一个名叫邓范的十岁左右少年,对了,他应该和他的母亲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