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热爱变成事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人生迷茫,如何破局找到成长方向

成功,就是离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越来越近。

毕业7年,经常有人很羡慕我能够找到自己的热爱;也有很多人来向我咨询,希望我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热爱和成长方向。

我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人生设计师。我在大一的时候就接触了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当时给自己规划:毕业后要从事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毕业时,我顺利地从事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发现自己喜欢学习、分享,对教育感兴趣,又给自己重新做了职业生涯规划,计划3年后成为一名知识博主,做自由讲师。3年后我又顺利实现了规划。

因为每一次我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实现了,并且我在转型后做得还不错,所以我越来越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人生设计师,都可以一步步地去规划自己的生活。在本章,我想和你分享,我如何一步一步去探索、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这中间又经历了什么。

1.第一次破局,给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

2011年6月,我收到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这所学校是我自己选择的,但专业却是被调剂的。当时父母知道我的专业后非常生气,马上联系我的高中老师想让我去复读一年,希望我一年后考一所好学校,选择一个好专业。

当时我没有答应,自己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如果复读,万一心态没稳住,可能连一本院校都考不上。所以,2011年,我不顾家人的阻拦,兴奋又迷茫地去武汉念大学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大学的专业是被调剂的,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学什么的,稀里糊涂地选了一个。

我们在读大学之前,好像很多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按部就班地学习每一门课程的知识,把每一次考试考好。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好像有了一次主动选择的机会,可是我们并不知道怎么去做这道选择题,很有可能最后还是家长和老师帮我们做了选择,又或者是我们被学校选择。所以,习惯了被动模式的我们,人生就会持续地进入被动模式。

很多人进入被动模式后,就慢慢地习惯了,并一路走到底。而我当时打破了这种被动模式,虽然被调剂到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但是我仍然有逆风翻盘的机会。我太想把大学过得有意义了,所以在大一的时候尝试了很多事情,主动地找寻人生的意义,具体如下。

做兼职:去尝试推销各种课程和服务,比如推销计算机等级考试课程,装网络宽带服务,等等。

进社团:我面试了很多社团,有主持社团、舞蹈社团、记者社团等。

多学习:我从大一开始投资自己,省吃俭用报名参加线下课程,以及校外的一些学习活动。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好不容易从高中到了大学,可以好好休息、好好玩,我为什么这么折腾自己,尤其是花几百上千元去外面上课。

有时候,改变就是从你不经意间听到的一句话开始的。我之所以从大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学习意识,是在大一的一次公开讲座中,一位老师的话启发了我。

大学时间除了用来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也是非常好的提升工作能力的时间,你的课外学习和活动要尽可能为了毕业时的那一份简历做准备。你毕业后要找什么工作,这份工作要求你有什么知识、有什么经验,你就要在大学期间为这些做准备。

听完那一段话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学习,同时也在思考:我毕业后到底要做什么?我该如何度过大学?我要去做什么事情?

有一天晚上,我在操场上跑步,一边跑一边思考这些问题,突然间想到了未来的职业方向:我可以先尽可能地去做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实践,看自己喜不喜欢,如果真的不喜欢,那我再在生物行业里去找其他岗位的工作,这样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又能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可能是因为当时思考得太投入,我在为这个想法暗自高兴的时候,突然“哐当”一声掉进了操场上的一个水坑里,里面有很多积水。那时候是冬天,当我全身湿漉漉地从池子里爬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快被冻透了,但我依然觉得很兴奋。此后的每一天我都积极地上课、做实验,打好专业基础。同时我也在做两手准备,思考有哪些岗位可能会是我感兴趣的,我如果对动物医学不感兴趣,还可以尝试去做什么工作,这些可以如何结合起来……

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开始了更精准的探索。

大一的暑假,我跟着老师留在实验室做了20天的实验,目的是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走科研道路。做实验的那些天,我每天都在无尽地等待实验结果,这让我提不起精神和兴趣。我还参加了企业的招聘会,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话,探索自己可以从事什么职业。加入社团的时候,我抓住一切机会去问师兄师姐们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哪些,逐一了解并判断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经过一番尝试,我发现自己喜欢和人相处,并且喜欢去影响他人。最后,我发现自己对公司中人力资源的招聘和培训模块很感兴趣,它可以满足我与人沟通、影响他人的愿望,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在这方面积攒知识和经验。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如果毕业后想从事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那就要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知识。所以从大二开始,每个周末我都会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修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二学位,补充专业知识。同时,我参加了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来验证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在比赛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评委的认可,也拿了奖,于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信心了。

大三,我参加培训班,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证,加入职业发展联盟社团。大四,我去师兄所在的公司找实习岗位,真实地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大概工作内容。大五,我去上海找猎头公司实习了4个月,专项提升自己的招聘能力。

2016年毕业时,我顺利拿到了几家公司的入职邀请,但只有两个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最后我选择了在酒店行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虽然酒店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是最理想的工作机会,但是在顺利得到它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一步一步去实现规划的乐趣,也对未来充满期待:无论你想做什么,只要你愿意下功夫,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做成。

·行动清单·

尝试主动设计自己的人生,想象3年后,你的人生状态是怎样的。

2.第二次破局,主动学习,拥有“超能力”

2016年毕业,我满心欢喜地拿到了入职邀请。可当正式入职了这个岗位时,我发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中的差距有些大。一方面,酒店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要求不高,很多与行政相关的工作被放进了该岗位;另一方面,因为工资低,我只能住公司宿舍,在食堂吃饭,生活品质很低;此外,在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好像不那么受重视。

我在入职的第一个月非常努力地去适应,但依然动过离职的念头和很多其他的想法。比如如何去更专业的公司工作,要不要尝试去做与编辑、新媒体运营相关的工作,要不要辞职给自己一个间隔年,等等。

此后,我投了几份简历,也参加了面试,但是面试后我发现:如果因为不满意现状想逃离现在的生活,但能力又没有提升,大概率只能找到另一份不满意的工作;想要获得更好的工作,关键不在于重新选择,而在于提升能力。能力没有提升,盲目跳槽,只会原地踏步。

所以,我开始转变策略,不再想着离职,而是想着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及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提升自己,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我在网上搜索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课程时,感觉发现了新世界。网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讲师,他们通常因为专业能力强,也喜欢分享,于是慢慢地成了讲师。他们用心经营自己的自媒体,积累自己的粉丝,然后在网上开课、接广告。有时候,他们的副业收入甚至可以超过主业收入。

那时流行一个词,叫作“斜杠青年”,指的是凭借多项技能获得多份工作和收入的青年。同时,我也了解到自由职业者这一身份。自由职业者不必在一家公司任职,而是游离在公司之外。他们通过接外包项目、做讲师,或者以兼职合作的形式给不同的平台和个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报酬,比如摄影师、自由讲师、作家等。了解到这些的时候,我不禁感慨: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8小时之内谋生存,8小时之外谋发展。我每天除了好好工作之外开始疯狂地学习,拿出了备战高考的心态,想着3年后可以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但到底学什么,这又是一个问题。不过不管怎样,先行动起来再说。职业定位不是完全静态的,而是需要你逐渐深入地探索,进行动态调整的。所以那时候我学的东西比较多,尝试的东西也比较多,包括以下方向。

写作:在简书上更新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文章,想成为新媒体写作者。

户外:每周抽一天去徒步、越野、爬山,想成为导游。

摄影:约朋友出去拍照,拿着单反相机出去拍夜景,想成为摄影师。

英语:继续保持学习英语的习惯,想出国寻求机会。

会计:学习财务知识,想转行做会计。

健身:每天下班后去健身房健身一个半小时,学习瑜伽和健美操,想成为兼职健身教练。

想让自己成长得更快,我们不应一味地叠加动作却不做思考,而应叠加后不断地思考提纯,发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和做得好的事情。经过3个月的尝试和分析,我在每个方向都有了一些结论。

写作:我在简书上的一篇文章上了热门,还有好几篇文章的点赞数和评论数比较多,我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也有很多人点赞,所以我可以好好探索这个方向。

户外:只是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外部反馈,感觉自己也不擅长带队,所以这个方向只适合当作兴趣,不适合发展事业。

摄影:有些朋友说我拍得好,还想邀请我给他们拍照,这个方向或许也可以好好培养。

英语:特别需要坚持,由于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没有使用英语的环境,因此后来放弃了。

会计:相关知识太专业了,我搜索了一些资料后就直接放弃了。

健身:只是当时喜欢,去健身房练了两个月,了解了一些健身教练的日常后,我就没有什么兴趣将其发展成事业了。

经过以上思考,最后我选择了写作,决定成为一名内容创作者,把写作发展成副业,慢慢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能力,建立个人品牌。想要提升写作能力,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让自己每天都有东西写。为了让自己有东西可以写,我大量地阅读,又大量地学习,我在2016年买了很多书,也参加了一些课程。

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为了促进知识吸收,提升记忆效果,我开始用软件做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并且把这类笔记分享到网络上。持续更新大半年后,很多人在网上看到我的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做得好,都来留言说想学习这种做笔记的方式,每天都有人添加我的微信,要我教他们做笔记。第一次,我觉得自己离当自由讲师近了一些。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也非常沉迷于做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甚至想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这些,而不是写作。

在迷茫的时候,你要行动;在不确定方向的时候,你更要行动。行动起来,才有反馈,而好的反馈就是你的指南针。我开始调整自己的细分方向,在内容创作者的身份上,更细分到做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想着未来变成一名教别人用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来提高学习效率的老师。于是,我开始围绕这个方向更精准地努力。

每周阅读一本书,输出一张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

持续思考和沉淀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的制作心得和方法;分享一些教程在微信公众号上;

挖掘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在自己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阅读与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相关的书籍。

当你行动起来让自己慢慢变优秀,很多机会都会悄然到来。做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变成我的一项“超能力”,让我在职场上也慢慢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例如:我因为做人力资源管理系列的思维导图,9个月后从酒店分店被提拔到总部,负责300多人的人力资源管理线上培训;在总部待了6个月后,我又凭借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跳槽到了生物行业的龙头公司做招聘。当我跳槽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顺利实现了大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即把人力资源和动物医学结合在一起。

·行动清单·

思考围绕你的目标,你最想获得的“超能力”是什么?为了拥有这项“超能力”,当下你马上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

3.第三次破局,把“超能力”发展成职业

到了喜欢的行业和公司,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在慢慢得到培养,一切都在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但在第二家公司工作了1年2个月后,我离开了职场,正式开始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成自己的职业。

离职之前,我深刻地记得当时我在为人力资源部门招一个培训经理,找了2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而我的老板跟我说,招聘35岁以上的人要慎重考虑……我当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35岁以后,我该去做什么工作?

而我当时的工作加班严重,虽然是双休,但招聘压力让我不得不每周末花1天时间来加班。同时,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这让我心力交瘁。所以,每天我身心疲惫地回家后,只想躺着,根本没有时间来提升自己,更别提继续学习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此外,当时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头上长了好几处硬币大小的斑秃。医生说,这可能是精神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身体发出的预警。

我好像找到了各种离开职场的理由,而且外部也有一种很强的力量来拉我离开职场。每天都会有人添加我为微信好友,问我有没有与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相关的课程,想报名跟我学习。当时我在一个平台比较持续地提供有偿做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的服务,也有微薄的副业收入。既然有副业收入,又有市场需求,我开始想抓住机会离开职场,出去闯荡一番。

有时候,年轻也是一种资本。与其等到35岁之后陷入尴尬的境地,不如现在借着时代的趋势,用最低的成本去创业。自身能力的积累、外部需求的信号,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底气,前后思考了1个月,我离职了。

2018年12月离职后,我把自己清空了一下,去北方玩了2个月,体验摄影之旅。2019年3月,我回到深圳,正式开始知识可视化方向的创业。2019年5月,我真的成了一名自由讲师,开发了自己的训练营,并且3天变现2万元——与我刚毕业进入职场时2800元每月的工资相比,多了好几倍。2020年,我成立了工作室,开发了3种系列课,和10多个企业有合作,月收入超过10万元。2021年,工作室招了全职员工,租了线下办公场地,知识变现近100万元。

我经常会觉得,这个时代太好了,给了很多普通人机会,只要你有想法,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这个世界就会给你应有的回报。过去我们谈创业,可能需要各种资源的积累,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只要有善于思考的大脑、勤劳的双手,有一台计算机、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创自己的一份小事业。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的成长速度比在职场快10倍。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我自己做产品、做运营、做营销,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思维、管理能力。我克服了内心的很多障碍,越来越清楚地认识自己,也越来越对未来充满期待。

创业后,我经常过着“996”的日子,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内心是甜的。我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那句话:这世上没有100%完美的工作,只是你能为了心里的那份热爱,而所向披靡地去坚持、去克服、去迎接任何挑战。

当你愿意不计回报地付出时间和努力的时候,或许你就能找到内心的热爱。而当你找到自己的热爱时,同样会有一些令你糟心的、难过的事情发生,但当你可以面对它们时,你已经有了打败它们的勇气。

我从大一学习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探索做生物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再探索成为内容创作者,又持续探索成为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笔记法讲师。我的每一次探索都有了结果,我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我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你喜欢它并且它也喜欢你的工作,只要你去找,就一定能找到,只要你努力行动,就一定能成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理想是长出来的,是你花时间和精力去浇灌出来的。不满于现状,就强势成长,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样你就能找到自己内心的方向。

·行动清单·

思考如何把你的“超能力”变成你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