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夜幕滁——正隆堂的教书先生
赵瑗路过一条幽静的小巷,小巷子被高高的灰墙围着,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蔓藤,看上去有着岁月的沧桑。
墙的一角,有一扇古旧的大门,毫不起眼,大门里是一座小院。
院内有一棵古怪的梧桐树,树冠茂密,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院旁有座小书塾,有一家只有几个孩子的书塾,周围被树木环绕,仿佛远离尘嚣。
书塾的门半掩半开,门上挂着一块旧木牌,上面写着“正隆堂”。
赵瑗隐隐听到里面传来阵阵孩童的读书声。
他一愣,没想到这战乱之地竟然还有如此净土。
旋即笑了笑就准备离开。
叮咚!
【主人公当前场景触发限时任务——拜访书塾并得知书塾教书先生的姓名】
【任务奖励:任务对象对主人公好感度加20】
行,算你系统狠!
赵瑗刚刚迈出去的脚步又收了回去,反手敲了敲书塾的大门。
这系统怎么一天天尽爱管闲事?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任务到底和他要做的打探军情有什么关系。
“请进!”里面传来一个男人洪亮的声音。
听其声音,这个男人年龄应该不过三十出头。
赵瑗推开门进入,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座风格清雅的教室,一张张古木桌椅排列有序,古朴的青花瓷瓶里插着几枝干枝花,一旁的铜镜映着书塾里的每一物。
室内古香古色,有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靠墙的地方,摆着一艘木制的大书架,打开大书架,可以看到上面堆满了古籍,书籍的封面已经泛黄,可见保存得有些年份。
书桌上铺着素净的宣纸,上面散落着几本泛黄的经卷。
教书先生三十出头,面容清秀,穿着简单素雅,但观其发辫,却是一副女真人模样。
他坐在竹椅上,手中拿着一本泛黄的《论语》,操着一口流利的燕地汉话给孩子们讲着课。
一群十多岁的孩子们穿着朴素的衣裳,稚嫩的垂髫被束成马尾,脸上全然是认真的神色。
他们坐在座位上,先生每讲一句,他们跟着念一句,而教书先生还会在孩子们念完之后,给孩子们阐述具体的释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说,面对别人对自己对事物的不理解,保持心平气和,没有一点生气的意思,这才叫君子。”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总是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人,往往不厚道,不值得深交。”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如果别人不了解你,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每个人最应该担心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先生手中的书轻轻翻动着,一字一句咬的甚是清晰,赵瑗也打心底佩服这位女真人对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造诣。
要是没有战争,没有这国仇家恨就好了,这女真人一定能成为国内名气非常高的先生。
可惜宋金国战,他们宋人和女真人,不共戴天。
先生的话语流畅,声音低沉而优雅,仿佛每个字都被赋予了生命。
孩子们听得很入神,不时点点头,仿佛在接收着先生传授的知识。
书塾里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在这个被军事管制的滁州城中,这间书塾成了孩子们心灵的慰藉,也是他们接触知识和文化的窗口。
也是他赵瑗身处这片敌营中的世外桃源。
课罢,孩子们纷纷收拾好书本行囊,然后集体向先生鞠了一躬,在教书先生的温和眼神的注视下,陆陆续续离开了。
“孩子们,最近城中不太平,归家且须注意安全。”临了,教书先生似是不放心,还跑到门口大声呼喊着他的学生们。
“知道了,先生!”远远地,还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仿佛是这座被紧张气氛充斥的城市里唯一的风景。
将这一切的事情做完,教书先生这才看向早已在一旁等候多时的赵瑗,笑道:“您好生面生,是来找我的吗?”
“先生说笑了,我可当不得您这个字,”赵瑗赶紧摆手,经过刚才对这位先生讲课过程的旁观,他心中对这位女真教师生出好几份敬意,“不过在下确实来找您的,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
当然要说是来找教书先生请教学问的,不然他有什么理由跑来人家开书塾里面?
难不成他赵瑗直接告诉对方说自己是因为系统给他安排的任务所以不得不来看他,顺便先生你再把你的名字告诉我好不好?
“哦?”教书先生挑眉,顿时来了兴趣,“那敢问是何问题,竟然让您跑了这偏僻角落来问询?”
赵瑗思考了一下,终于是从他曾经学过的大学语文里面拣出来了一些快被遗忘在角落的知识:“请问这位老师可以解释一下《论语》中经常提到的‘道’和‘德’这两个词是如何理解的吗?”
教书先生一顿,深深看了一眼赵瑗,赶紧示意赵瑗坐下,还给赵瑗彻上了一杯茶。
赵瑗被这一桶操作搞的有些迷惑不解。
“您是从哪里看来这两个字?”只见教书先生眼神灼灼地看着赵瑗。
赵瑗一惊,这下坏了。
他一个普通大学生哪有这么高的学问,刚刚所谓“道德”不过他随口胡诌的,毕竟一般人提到这本书,不都是“仁义道德”之类的话语嘛!
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乱编一气:“呃,在下以为,《论语》一书虽无明确指出道德具体为何物,但实则句句不离仁义道德!”
看着教书先生的越发狂热的目光,赵瑗硬着头皮继续编:“所以……所以……呃,我就想请教先生关于这二字的理解!”
他实在编不下去了,赶紧收了尾。
只是他预想中先生失望的表情并没有出现。
只见这位先生微微一笑:“孔夫子讲述的‘道’是指的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方式,也可以是指作为社会伦理规范的道德准则。”
“而孔夫子眼中的‘德’则是指应该具备和平、正义、公正等优秀品质,进而成为一个有道德素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