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倍奉还
楚芸宁心中一片冷意。
享福?
当初姜书铭方才升了官,便迫不及待的要取她性命好为他的新妇让路。
这福气给你要不要?
楚芸宁重重叹了口气,为难的看向老太太。
“母亲,您说的这些我都知晓,奈何前几日为了锦儿妹妹的婚事特意回了趟娘家,大伯母便问起我嫁妆管理的如何,怕我在外丢了楚府的名声,还说过几日要派人来帮我清点嫁妆,现如今我还正发愁要如何将缺失了的嫁妆遮掩过去,这嫁妆我是再不敢动的!夫君也答应要尽快帮我把先前卖出去的嫁妆赎回来,不过到如今,还一件未曾赎回,我这心里是真急啊!早知如此,我便不该回那趟门的。”
听了楚芸宁的话,老太太的脸上这才浮现出焦急慌乱的神色。
也顾不得追问她大伯母为何会突然问起她的嫁妆一事,赶忙道:“你大伯母竟然要来?这可怎么办?”
楚芸宁摇了摇头,便悄悄给了一旁伺候的蕊秋一个眼神,蕊秋即刻会意,上前提醒道:“只要把缺失的嫁妆银子补上不就好了!”
老太太听了当即黑了脸。
让她往出掏钱,无异于要她的命!
可是,若被她大伯母得知他们姜府竟然花媳妇的钱,难免会被误会他们姜家欺负楚家的女儿。
到时候,他儿子的仕途,怕是要就此终止了!
两厢对比下,她觉着,还是儿子更重要!
现下她才是有些后悔不该让楚芸宁回娘家的。
老太太顿觉心在滴血,却还是不得不开口道:“这些年你究竟贴补了姜家多少?我那里还有些体己……”
“老夫人!”
孙姨娘突然打断老太太的话,急切的阻拦道:“老夫人,您怎能听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呢?”
说罢,嘴角挑起一抹挑衅的意味看向楚芸宁,“夫人如今已是姜家妇,太傅夫人不过是夫人的大伯母,而非亲生母亲,又有何资格来管别人家媳妇的嫁妆?”
楚芸宁淡定自若的看着孙姨娘,倒是没看出她一个小小姨娘竟然有这样一副伶牙俐齿。
倒是她小瞧她了!
孙姨娘几句话便让老太太喜上眉梢,一扫方才的紧张和担忧,转而狐疑的看向楚芸宁。
“孙姨娘说的正是,姜氏,莫非你不愿用你的嫁妆来帮姜家度过难关?”
话已至此,楚芸宁若再说什么,便是真正的同老太太作对了。
她的计划才刚刚展开,尚且还不能与姜家撕破脸,便只好低眉含笑道:“自然不是,可大伯母确实说要来替我打理嫁妆,我怕……”
“怕什么?”老太太一改方才担忧的神色,转而露出一副不屑的模样道:“你尽管放心,届时我总有办法让你大伯母的人入不了姜府便是了!”
说罢,老太太不给楚芸宁说话的机会,站起身道:“尽快恢复姜府往日的模样,还有我的燕窝,近日我睡眠不好,须得日日喝上一小盅燕窝方才睡得下,此事尽快安排,过几日我还要同张夫人、王夫人、李夫人几个打马吊,可莫要让外人觉得你这个媳妇伺候不周到才是!”
孙姨娘插嘴道:“还有妾身的二两月例!”
说罢,老太太便在孙姨娘的搀扶下,并一众丫鬟婆子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身后蕊冬忿忿不平,叉着腰对着空无一人的院门怒道:“老夫人太过分了吧?这分明是在威胁夫人,若夫人不出银子,就同那些个什么张王李赵的夫人说您不孝!还有那个孙姨娘,她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对夫人您如此不敬?!”
蕊秋也气愤不已,连连道:“她们就是看夫人好欺负,一次次蹬鼻子上脸!放眼整个京城,哪有大户人家强用媳妇嫁妆的?他们哪里是婆家?分明是强盗!”
楚芸宁看着两个比她还生气的丫鬟,瞬间觉得一股暖流穿心而过,心中的气郁也一扫而光。
她也多想像她们二人一样,肆无忌惮的张嘴去指责姜家人的无耻行径,可自小受到的规矩教养却不允许她这样放肆。
于是,她只好开口阻拦越骂越气愤的二人,开口道:“好了,你们放心,花在姜府的每一笔银子,你家夫人定会让他们双倍乃至十倍的还回来的!”
蕊冬秋听了立即住了口,走上前问询道:“夫人可是有了什么办法?”
蕊冬也急忙凑了过来。
楚芸宁卖着关子笑问道:“可听说公爹从丘河村奔丧,何日归来?”
蕊秋想了想道:“大约明日辰时便会回来!”
楚芸宁点点头,一只手抵在八仙桌上,涂着淡粉色丹蔻的手指轻点鬓角,若有所思起来。
老太爷自一月前回了乡下奔丧,按理说早该回来了,却是迟迟未归,老夫人连书数封,也未能把老太爷召回。
打听下便知,原是老太爷看着家中以往的良田,心中顿时生出无限怀念,便留下来帮着租用他们田地的亲弟弟春耕起来。
老太爷想,种地虽然苦些,可起码在这片土地中无人骂他废物,骂他游手好闲!
路过的同村人还总是会夸他一把年纪,力气却不比年轻人差!
可在京城,他日日拘在那大宅之中,无所事事。
老婆和儿子都让他去做些小买卖,可他一个庄稼人,哪里会做买卖?
他方一上手,便亏了三四百两,让本就不富裕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
虽然后来娶了儿媳妇过门,日记渐渐富裕起来,可老婆孩子却再不让他经商了。
那他想,他种了一辈子的地,这总是拿手的吧!
可他那爱慕虚荣的老婆子却说,他们好不容易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如今儿子又做了官,让人家知道做大官的儿子的爹竟然是个庄稼汉,有失身份,便也不同意他想要买几亩地的想法。
在老婆日复一日的精神打压下,他正好趁着家中二大爷去世,才有机会逃离大宅,回村喘口气。
可这一回来便不想走了,不少同村人知道他儿子在京里做官,一个个都前来巴结他,奉承他,他的日子别提多滋润了。
不过种了几日地,确实他这把老骨头经不住。
他想,若是又能自由的受着别人的追捧,又不用自己这么辛苦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