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诸天历劫成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8章 科举凑人头,援边搞建设

算上司隶,才刚刚攻占三州之地,自己培养的人才便已经捉襟见肘了,若是以后攻占中原,那就是将一个人掰成两个来用,显然也是不够的。

人才短缺,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影响大乾统一天下进程的大问题。

而且,随着冀州和并州逐渐被大乾消化,这已经成了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可人才不是地里的麦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长出来的,那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培养的。

而如今的大乾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

其一是放开限制,吸纳一些小豪强、小地主的人才为我所用。

对于易飞而言,不考虑以后的话,这倒也是一个办法,甚至就算是考虑以后,这也不算是什么大的威胁。

毕竟,这只是一些小豪强、小地主,他们也从来不是大汉的统治阶级,同样是被统治阶级,只是比普通的贫民百姓要好一点而已。

只是,对于这个选择,大乾的高层还比较抵触。

而易飞考虑到如今的中原尚未被占据,世家豪强还占据着最核心的土地,现在就吸纳这些人可能会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在大乾的复辟,便也暂时拒绝了这个选择。

至于第二个办法,那就是降低官吏的招募条件。

扫盲运动在大乾是一直都在进行着的,毕竟,在大乾的规则中,工人的工资与职位晋升,都与识字息息相关。

因此,在如今的大乾,其实并不缺少识文断字的人,但是,他们大多也只是认识几百个常用字。

哪怕在任用前进行几个月的临时培训,让这些人成为官吏,也会有诸多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对官吏的认知中,还残留着许多过去官老爷们的习气,一旦让他们成为底层与百姓直接接触的胥吏,很容易就会败坏大乾的名声。

当然,在大乾生活了许久的百姓,更多人的思想意志肯定还是更偏向大乾的,但这是在他们身为被管理者的情况下。

若是自己拥有了权柄,登上了高位,各种各样以前难以想象的诱惑便会接踵而来,那还有多少人能守住本心呢?

不过,相比之下,选择这些人肯定比选择对大乾有敌意、有怨气的世家豪强弟子要强,至于易飞所担心的问题,只能尽可能的去解决、去教育。

于是,在不久之后,大乾便发布了要进行第一次科举选才的诏令。

这诏令刚一公布,便在整个天下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幽州,涿郡城

宣读诏令的高台前,负责洒扫街道的老刘被人群挤来挤去的突然挤到了与他非常不对付的老张身边。

老刘看了老张一眼,便晦气的转过了头去。

对于这个每天给他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的老张,他是一万个看不上。

不过,负责运夜香的老张倒是略带尴尬和讨好的跟他打了个招呼。

听了一会,老刘突然转头问道:“老张,你老小子是不是过了夜校三千常用字的考核?”

“啊?”听完诏令正在呆愣的老张闻言惊讶了一下,随后略显卑微的道:“是!是考过了!当时识字不是给钱吗,就考过了!”

闻言,老刘脸上瞬间转变了颜色,惊讶道:“那你岂不是也能参与科考,然后成为官老爷了?”

老张闻言,略显手足无措的道:“还不一定考的上呢?”

老刘脸色变了变,随后略微有点讨好的提醒道:“距离考核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呢,你还不赶紧回去复习复习,若是考上了,你儿子孙子就不用传承你这倒夜香的手艺了。”

听到这话,老张条件反射似的反驳道:“那不行,吃饭的手艺可不能丢!”

说完这话之后,老张瞬间愣在了原地,他发现自己要是真考上了,哪怕只是混个最末等的小吏,以后儿子和孙子好像也不用再倒夜香了。

看了呆愣在原地的老张一眼,心绪复杂的老刘连忙挤出了人群,打算赶紧回去再努力一把,毕竟,这可是改命的机会啊!

一旦考上,哪怕大乾不允许子传父业,子孙后代也可以轻易的转入官办工厂或是其它职位混个铁饭碗,不用像现在的自己一样,整天洒扫街道了。

若真考上,整个家族也算是彻底改命了。

至于大乾不允许子传父业的政令,老刘可是知道的,那根本就限制不了。

别看老刘只是一个扫大街的,但有一次意外,他在打扫官府的“专人专用公厕”时恰巧听到过县令和县尉讨论这个问题。

虽然大乾政令限制了子传父业,但可以让我儿子去你部门,未来继承你的职位,你的儿子来我的部门,以后继承我的职位,如此就绕开了政令限制,做到了子传父业。

因此,自诩见多识广的老刘,可比老张更加明白这次机会的珍贵性,只是可惜当时他因为家境不错,只认识了三百个字就没再好好学了。

相比于老张和老刘这一类人的欢呼,却也有一批人在听闻政令的身份限制之后,呼天抢地的哭嚎了起来。

“朝廷不公啊!我大乾不是提倡人人平等吗?科考为什么还要有身份限制?”

这一哭嚎声,立刻引起了周围众人的注意,随后便有人问道:“科考还有身份限制吗?我没听到啊!”

路人甲道:“没限制你,限制的是那些地主老财和世家门阀的后代。”

“哦,那他们是该被限制!”刚刚询问的路人乙赞同的道。

而哭嚎者听闻二人所言,见周围这么多人围观,心思一转便哭嚎着问道:

“曾经跟随伪汉抵抗大乾的是我爷爷,违反政令的是我父亲,科考限制我父亲、我爷爷可以,可我又没犯错,我可是一直拥护我大乾的啊,为什么要限制我?”

往人群外挤的老刘正好挤到哭嚎者的面前,听到这句话的他下意识的将自己听过的一句话说了出来:

“罪不及子女的前提,是惠不及子女!”

周围众人听到这么有哲理的一句话,沉默了一会儿,而后路人甲高声赞同道:“说的好!”

夸赞了老刘一句之后,路人甲对着瘫坐在地的哭嚎者道:

“你享受父辈带来的恩惠的时候,怎么没说公平?现在受到限制了却来高喊公平,若是让你登上高位,那些因为你爷爷支持大汉而战死的将士,又该向谁去喊公平?”

在周围人群一阵口吐芬芳中,最后这“高喊公平”之士不得不灰溜溜的离开。

但看周围众人意味深长的盯着他背影的目光,这位落魄的士族子弟,以后的日子显然是不会太好过了。

······

无论底层的反应如何,大乾的政令既然已经下发,就没有了更改的余地。

当然,像幽州这位大庭广众之下高喊不公、提出反对的还是少数,真正的聪明人知道大乾政令的不可违背,更知道在大街上哭嚎,除了让周围的人更加孤立、打压自己之外,并没有任何的用处。

只是,想要从大乾高层下手改变大乾政策限制的那群聪明人,同样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甚至还差点引火烧身。

这种情况下,这些混迹过来的士族子弟们,也只能继续潜伏、默默等待机会。

第一次科举选才的声势搞的很大,遇到的问题也很多,甚至还加考了好几场。

但好在这一次的考核主要是考识字与否,没有考题保密的限制,否则这场考试出的问题恐怕会更多。

这第一次科举最终选拔出来了三千多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而且他们的学识水平也有着天地一般的差别。

但这一次主要是选拔小吏,只要识字能够传达政令,基本就符合要求了,至于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什么的,那就只能用现实来测试了。

为了给这三千人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内阁又不得不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强行从各地抽调回来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官吏。

不过,等这三千人上岗,接下来的人手紧缺问题便没有那么严重了,甚至随着科举的持续举行,这种基层小吏未来肯定是不会缺了。

但对于各地的监管,恐怕要加强了。

对于这一点,在易飞的指示下,内阁也做出了完整的预案,但更多的细节,还需要实际数据来不断修正。

这一批基层小吏选拔出来之后,并没有被一股脑的投放到某个地区。

在易飞的指示下,内阁和吏部官员对他们的去处进行了非常精心的规划,甚至还喊出了一个“援边搞建设”的口号。

大乾虽然一直人手紧缺,但底层小吏之中,仍然有许多有功之士为大乾默默的奉献着,却从没有获得过额外的补偿和奖赏。

其中尤以北方草原和辽东地区的官吏为主,毕竟,那里的环境都太过恶劣了。

于是,这一次小吏的分部原则,便是要将这些默默奉献的有功之士调往中原相对富庶的地方,而这些刚刚考核上来的,则是送往这些比较艰苦的地方。

这样做既是为了公平,也是为了对这些科举考上来的人进行一个考验。

想要跨越阶级,从来就没有那么简单。

为了让他们珍惜这个机会,不会在任上胡搞乱搞,就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个机会的珍贵性。

当然,对于这些主动去往边区的人,大乾也有相应的奖赏和鼓励措施,比如工作三年之后官升一级之类的。

否则的话,还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往偏远地区去任职一个小吏。

毕竟,现在大乾的百姓生活也不错,小吏的工资又没有高出多少,何苦要去那偏远地方受苦呢?

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跨越阶级只是第二考虑的,生存才是第一需求,而更多的人,认知不到此时去为子孙后代受苦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