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武装救灾 主动出击
在中原诸侯纷纷扰扰的乱战中,几个月的时间转眼间便过去了。
随着天气越发的恶劣,诸侯也逐渐没有了继续作战的心思和力气,因为这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
去年才经历一次波及多个大州的瘟疫,本以为今年可以安稳一点,可没想到的是,春耕刚刚结束,中原便陷入了战乱。
而如今,在这个粮食正应快速生长的时节,干旱却又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秋收,减产已经是必然,甚至绝收都不是没有可能。
这个时候,诸侯也没有心思继续战斗了,都在穷尽一切办法挽救岌岌可危的粮食。
这一次的大旱灾,比瘟疫波及的范围更广,就连幽州也受到了影响。
但好在从幽州大开发开始到现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幽州的水利设施修建就一直没有停过,相比中原,受到的影响要小的多。
可即便如此,从内阁统计的数据来看,幽州今年也是要减产的。
就在大家忙忙碌碌的挽救粮产之时,灾难却率先一步爆发了。
秋收尚未开始,但秋收减产,粮荒要出现的消息却先一步流传了开来。
如此大灾之下,诸侯虽然极力的挽救,但结果不仅没有变好,反而因为奸商囤积居奇,率先一步引发了粮食危机。
当然,诸侯治下与大乾不一样,那里是没有完全独立的大商人的,每一个商人,背后都有一个大世家,在诸侯的朝堂上也都有至少一个大官。
所以,这一场灾难尚未到来便引发的粮食危机,其实是诸侯麾下的文武以及他们背后的家族为了私利引起的。
诸侯即便愤怒欲狂,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只能转而疏导难民潮,免得引发内部动乱。
随着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入,易飞也不得不重视起了这件事情。
“今年预计粮食产量如何?”
听到易飞询问,早有准备的刘老汉道:“若是没有这场旱灾,预估的今年粮食产量能够达到一亿三千万石,但受旱灾影响,预估产量在一亿一千万石左右。”
听到这个粮食产量,易飞不由得松了口气。
以大乾现在的人口数量,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每年对粮食的消耗大概在五千万到七千万石。
是的,虽然大乾的人口在不断增多,但因为海鱼和草原牲畜肉食的填补,大乾百姓对粮食的消耗反而降低了。
不过,四千万石的结余虽多,但还不够大乾一年的消耗所需。
根据易飞制定的三年储备粮策略,恐怕还要三、四年的丰收才能够达到要求。
易飞本来打算隐忍一段时间,积蓄到足够的力量之后再展开一统天下的战争。
可如今中原大旱,诸侯自顾不暇,是一个出兵的好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中原百姓大量死亡。
一是不忍心;二来,人口是以后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此时大量减员,就是在削减未来大乾工业化发展的速度。
有了想法之后,易飞立刻召集在幽州的各个将领商议了起来。
随后不久,大乾便做出了出兵的决定。
时间飞逝,转眼之间,秋收便已经进入了尾声。
正当中原因粮食减产而越发混乱的时候,大乾出兵了!
三十万精锐大军,分作二十几个兵团,从并州太原城防线、冀州中山国防线,以及幽州彰武等多个地点,一起出兵,瞬间席卷向了并州和冀州。
在充足的火炮和弹药攻击下,所有的坚城和营寨,都宛如纸糊的一样,片刻都无法阻挡大乾军的推进。
大乾军不动则已,一动就是惊天动地。
等袁绍收到消息的时候,无论是并州防线还是冀州防线,都已经被突破了。
大乾军高歌猛进的速度,让他连派兵支援都来不及。
得知了大乾军队的数量、战力和推进速度之后,中原的诸侯都沉默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大乾很强,但具体有多强,一直也没有一个概念。
这一次,大家算是对于大乾的强大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位居天下诸侯首列、占据一个半州,还包括富裕的冀州的袁绍,在大乾的三十万大军面前,竟然毫无还手之力!
这让许多信誓旦旦准备辅助诸侯剿灭大乾的士族信心一下子就崩了!
这已经不仅仅是粮草和士兵数量上的差距了。
相比于连装备五千副铁甲或是凑齐五千匹战马都费劲的诸侯,近十万副铁甲和全军三十万大军全部骑马行进,那差距真的是让人绝望的。
越是明白这背后所代表的差距的人,越是绝望。
得知大乾军的装备情况之后,甚至有许多立志剿灭大乾的士族直接绝望自杀的。
可无论外界士族的心态如何,都丝毫不影响大乾军的快速突进。
大军所到之处,先是军管恢复秩序,而后后勤队伍快速跟上,先放粮保证难民生存,等官员到位之后,立刻开始以工代赈。
对于救灾和战争后的治理,大乾是非常有经验的。
而率先修建的,除了保证大军和粮草通行的道路之外,就是水力设施。
一举攻占并州和冀州,为了救灾和稳定地方,大乾也会进入粮食紧张的状态。
若是来年再旱一次,那遭受粮荒危机的,可就是大乾了。
因此,水力设施的修建以及各地的来年春耕准备,是刻不容缓的。
大乾军的突袭,直至攻入了冀州腹心之地,袁绍军才彻底的反应了过来。
等他将附近军队集结起来,准备抵抗大乾的时候,大乾军已经到了家门口。
更重要的是,袁绍军治下,无论是将领还是谋士,面对一战没打,国土就丧失一半、精锐士兵更是损失三分之二的结果,心态都崩了啊!
这个战况,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袁绍已经无力回天。
因此,剩余的士兵虽然聚集起来了,但士气根本就不高。
更严重的问题是,从冀州南部聚集起来的兵力,很大一部分都是从黄巾转化而来的士兵。
当时就是怕他们投降大乾,这才把他们安排到南边防线的。
可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谁也没有料到北边精锐被剿灭的速度如此之快,致使如今袁绍军的主力竟然成了黄巾兵。
用这些黄巾兵来对付大乾,那还不如主动投降呢。
毕竟,幽州“立功”的那些人虽然被弄到草原和辽东去了,但至少活下来了,还保住了不少的家产。
而只要活着,未来总还有机会再次崛起的不是!
于是,大乾军还没到,剩余的三分之一士兵便和一部分文武官员悄无声息的散去了大半,其中大部分士兵都是保护着袁绍治下文武家小离开的。
等到大乾军来到邺城的时候,袁绍只剩下三万精锐及五万普通士兵坐困孤城。
至于并州,在袁熙的率先逃跑之下,更是没有什么反抗之力,二柱子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打到了司隶地区,开始与李榷郭汜对峙。
如此一来,仅仅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并州和冀州大部便被大乾军占领,除了邺城还在负隅顽抗之外,两州已经进入了清缴残敌和以工代赈救济灾民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