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躺平的我,给小鲜肉们上一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全网喊老公

相比于男人的内敛,女粉丝疯狂起来,那真是太可怕了。

随着《来自星星的你》火爆,粉丝为李恒这个小鲜肉建了后援团,还号称“李教授爱妻团”。

如果不了解的,还以为那个博爱的教授出轨乱来团呢?这个标题太羞涩了,可没办法,粉丝起的爱称,你还不能说不。

网络上更是出现了大量的二剪创作,其中一则“禁欲系男神到底可以多迷人?”的视频标题冲上了热搜。

视频一开始,就是李恒从天而降救左纹的浪漫镜头。

然后就快速快剪李恒的一颦一笑,以及那帅气的复仇,以及冻结时间,外加时间瞬移,剪辑的真的很帅。

用网络语言就是帅爆了。

男人的肌肉魅力,笑容迷人,整个人都透着气质、高冷以及禁欲。

“哇!我的老公真帅,男人味真的好足,爱的要死。”

“我从没想过,原来帅哥加上气质会这样的有味道。”

“看多了娱乐圈的小鲜肉,还有那些什么仙魔帝君,再看李恒,我才知道原来男人可以这么有魅力,这么帅气和禁欲。”

“我想给李恒生猴子,快给我他的联系方式。”

“李教授简直是我的梦中情人,我做梦都能梦到他,如果他是我的老公,我让他一辈子下不了床。”

“谁有李恒的信息,我要他的联系方式,我是大学生,先给我联系方式。”

“…………”

都说男人色,女人色起来也是要命的。

就这一个视频,短短一天就有四百万的赞。

并且经过大量的转载,在今天成功登上了热搜。

这视频一播放,《来自星星的你》更火了,很多还没有入坑的人,直接入坑。

有这样气质的美男,看什么归国四子,娘娘腔再香,也没男人香。

大量二次剪辑配音的视频,在网上疯转。

还有不少小富婆主动帮忙买了投放!

“海底捞!谁能帮我要到李恒的信息,我V他2000!”

“姐姐的荷尔蒙又开始分泌了,我要去奔现。”

“家人们谁懂啊!我好喜欢这个帅哥,可我已经结婚了,让这个小哥哥上直播,我给他刷华子。”

“重金悬赏,我帅气老公找不到了,能提供信息者,我答应他一个要求。”

在这个看惯了卖萌撒娇的小鲜肉时代,广大女网友看到男人味十足又帅气的李恒。

就像是吃惯了油腻的大鱼大肉,忽然一道清新小菜就足够让她们觉得足以封神。

并且李恒还长得那么帅!

这一股全网找男神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而又变相地加持了《来自星星的你》的热度。

上街被人围观的李恒,知道自己确实火了,要不是他跑的快,说不定这个时候身上的衣服就不见得有了。

李教授的威力是无穷的,可也太大了吧。

惊魂未定的李恒,打开了视频软件。

随便刷了几条,几乎全部都是他在网剧里的剪辑片段。

评论区里那一声声老公,简直让李恒汗毛直立。

“花开佛看:李恒李教授你等着姐姐,姐姐已经在找你的路上了!”

“一生平安:李恒,长得那么好看,拍什么戏呀,快到姐姐的被窝里来,姐姐给你开兰博基尼。”

“人生如梦:李恒,快到姐姐的碗里来,姐姐让你快乐似神仙,一辈子也下不了床。”

“这是评论区,又不是无人区!”看着一条条虎狼之词,富婆的气息扑面而来,李恒都感觉算盘珠子都崩他脸上了。

矜持呢?淑女呢?

怎么都没有了,不能因为隔着一条网线,你们就可以这样放浪不羁,口出这样的虎狼之言,这谁受得了呀!

最近要低调了,让这帮人逮住,自己还有命嘛?

李恒怕了,不对,准确来说是怂了。

不能动手,也不能动嘴,不怂有什么办法?

他就老老实实拍一部网剧,怎么就成了全网女人的炮搭子了呢?这叫什么事呢,怎么老是有光看外表,不理解他内心的女人呢?

真够肤浅呢?反正这阵子他打死也不出门了,谁爱出谁出,反正我不出。

…………

《来自星星的你》成了春节最大的赢家,无论是上线十天播放量就突破30亿的仙侠大剧《成仙》,还是春节档冠军,七天票房15亿的《扛把子》,都没有掩盖住《来自星星的你》的光芒和热闹。

12亿播放量,按照企鹅的分账公式,最少能分账1.2亿,加上后续两个月的数据,最终分账可能会在两亿左右。

这分账金额一出来,直接空降热搜第一名。

影视圈不是没有小投资大回报的例子,但那都是院线电影,一两千万的投资,拿个十几亿的票房,这种案例也出现过很多次,但电视圈?还是网剧?真是开天辟地头一次。

不是圈内人看不上网剧,实在是网剧的盈利太单一了,就卖一次版权而已,能有多大的盈利?

电视台的话,还能一轮一轮的反复卖版权,爆款的话,卖个三五轮,也能有一两倍的利润,国内几百家电视台,细水长流的话,回报率也是很恐怖的。

但这些都是长期运营的收益,像《来自星星的你》这样的,上线一个多月就猛赚两个亿的,大家别说见了,听都没听过。

随着《来自星星的你》爆红,天价分账的出炉,国内的制片公司在眼热的同时,都开始把目光看向了企鹅的分账模式。

很多制片公司都有了解过企鹅的分账模式,不过因为这个模式太坑了,所有的风险都转嫁到制片厂这里,因此大家对这个模式也是兴致缺缺,除了一些小成本的,积压了好几年的库存剧之外,没有人选择这个模式。

但是现在呢?一部剧分账两亿,这是什么概念?

虽然分账模式下限低的让人发指,但人家上限也同样高的让人眼红啊。

一些片商开始审视自家的积压剧了,有些卖了好几年都卖不出去的,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这个模式。

搏一搏,说不定真能单车变摩托,来一个大大的惊喜,谁也不知道哪部剧会大爆,这也就比开盲盒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