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暑假12》
把酒言欢,皇帝先去翻牌睡了三个宾妃,然后起驾回宫补补,不留宿。
可是,没有人知道,他连夜乔装打扮,越墙而去了。
他再次与王德平见面,却不曾想,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王德平再傻,也知道这位就是黄帝。
可是,他的性格如此,不会下跪,请安已是极限,可皇帝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很是高兴。
七年,过去了七年,王德平都娶了平妻,且都已经有了很多房子嗣了。
并且,这位平妻,是皇帝下旨意,叫他务必去去,并且说,这是那位大将的女儿。
深夜聊,平妻已经知道了自己面临的事情,父亲未曾真正定罪,她早已怀疑有人暗中出手。
没有想到,竟是黄帝,她怀着六甲,竟想跪谢拜恩,可把王德平吓坏了,那可是他的子。
皇帝还没说不必下跪,他就已经把平妻拖在怀里,之前爱妻如一的誓言,不曾见效。
不过大妻知道了起末,反而鼓励她别怕,丈夫的几次三番之意,她又不傻,知晓而不吭声。
大妻生了四个,觉得有平妻也好,这个男人有时贪欲很强,不像为官者镇欲于心,随心所欲,更像是诗人。
经过了长达一年八个月的深入挖掘,且切掉了朝野中堂的一位大人,才挖到了那最为触目惊心的烂肉。
原来不是谋反,而是立傀,如果成功,那么官家就算是彻底沦落为傀儡了,一代接着一代。
那么,其中最直接的,便是犯边,因为邻邦属国,不知不觉之中,竟然已经有三个落入了这位左臣手中。
这何异于造反,可却不造反,起因还是那难以抹灭的正统之说。
而大将知道之后,最后却落入了手中,本来是当场就被击毙,或许是朝运还在,这位大将得以押解入京畿大牢。
左臣之心,乃蔑视,乃示威,也在警告。
可是,想要无声无息,那也是难以摆锤,右臣怎能无动于衷。
国内的动作,岂能逃得过火眼金睛,也就有了制衡,才让官家的人直捣黄龙,得知真相。
而左臣倒台,官家威势已盛,右臣借机离宫,理由是年事已高,官家已能顾全大局,多聪明的人。
其实,官家暗屯储力已久,有十年之计,早已想好了困杀二臣,哪怕名不正言不顺,也无所顾忌,谁知道来了个聪明人,兵不血刃。
瓦解集团拢杀之势,算是奠定了安平基础,只需告诏天下,恢复清平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这样也好,省的兵胜两路,自己也残,那虎视眈眈的属国,也不会放过机会。
等平定完毕之后,不想王德平已经在这里呆了十年,而平妻也怀了二胎,大妻怀了第五胎,大将也隐姓埋名于此,享受天伦之乐。
变相的辞官,而家族的安排,也由自己的孩子继任,其实他最好奇的,还是这个女婿,是靠什么瓦解危势的。
只是听故事吗?
这有什么必连因素吗?
本以为解决了心头大患,官家会放人而去,没想到他想的更多,那民患之源为何。
就继续去挖掘故事了,有时老丈人也会来担当一个角色,乐此不疲。
第四,第五,第六,全是小罪名,连收监的标准都达不到,可却与民有关。
其实最出名的,便是赋税,怎么定义,似乎还沿袭了旧制度,模糊而款项繁多。
也算是民生制度发展的一个起点,有了改变现状的思想,完善盛世的条件。
连续到第十个案件接触,这六七个案件,也不过是花了他一年的功夫。
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他又听了整整二十个故事,但是最后的这个故事,却花费了他整整七年时间。
也是真正奠定了无忧基础,那就是右臣突亡,引起了边陲政变,暗藏着的故事,连环了十一个套,真真假假的死亡,竟因一人而全部松懈。
王德平的平妻老丈人,竟然是那个幕后黑手,只因一件小事,一个商业交接,引起的大火,引爆了整个国家。
而王德平也因此,结束了自己,狱中人的生涯,带着管家的懿令,流放岭南。
而这些年他写的书,也随着他与家人的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仿佛一切都是假象。
黄楚猜测,有可能最大的幕后黑手,便是官家了,而王德平是死是活没有交代。
这官家,到底是心狠手辣,还是仁慈君王,谁也不清楚。
但《狱中人》这本书,却流传于岭南,也就是今天的大湾区及全贸省,及桂省。
以前是蛮荒之地,流放于此,何异于苦死异乡,想想都可怕。
刘教授曾笑着对他说:你觉得这本书,是皇帝送他拿走,还是已经焚烧了?
黄楚一愣,他没有答案,因为岭南出现了这本书,无论是烧了,还是送了,或者是复制本,都不重要了。
况且,粤省贸易港口,就是以前,唯一的出入口了,流也此,出也此,重兵把守。
玄之又玄,那悬着的答案,却总是难以清析,那到底还有活着的人,到达岭南吗?
想到这里,黄楚觉得,这本书的作者,真是个天才,一本蕴含了罪犯心理,政治建设,改革根源,文学色彩,功深力厚的逻辑基础,考研价值。
无论这个故事是怎么出现的,那一定有跟脚,那一定有后来者。
而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或许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心路历程,曾经的开明,后来的昏庸与否。
这本书,不知道刘教授从哪得来的,说是一本值得研究的孤本,也是给他这个关门弟子上的第一课。
说实在话,他也是被里面的东西所折服,不亚于一本《西游记》,或者《山海经》,那要是谈点文学性的,不亚于《红楼梦》,聊到兵法阵仗,不亚于《三国演义》,当然排兵布阵的《孙子兵法》,它不是这一款的,没有可比性。
刘教授总是给他惊喜,这些奇奇怪怪的书籍,怕是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
现在更是影印成电子版本,或许,读研究生的奥秘,就在于此。
像他说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全日制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业,那么就会更加扎实稳固,知识也更广泛和深入,毕竟是一寸深心一寸积淀。
并且,可以知道全日制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学生,基本不会发生半路撂担子的风波。
非全日制现在是最盛行的,很多在职兼学,特别是水硕与水博的,那更是说不定了。
什么明目都有,在职实践,稳中求学,就把那水的想法换了一种思路。
不过京师大的那些理科教育,基本上不会发生这种,但一些学科是允许的。
一些新学科,像政治思想,人文科学,政治法律,马克思主义等,每年都会有很多类似于升榜的人来求学。
不过,学校还是把门槛定死了,别人是怎么样管不到,但自家学校总不会有问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