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一本通:特级教师教你阅读拿高分(3~6年级适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如何概括主要内容

常见题型

1.请你概括这个段落的意思。

2.请你概括这几个段落的意思。

3.请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公式

①摘录删改法(XXXXXXXXXXXXXXXXXXXX)

②增补合并法(XXXXXXXXXXX + XXXXXXXXXXX)

③关键词串联法(XX + XX + XX + XX……)

④扩题法( ……XXXXXX……)

⑤六要素梳理法(时间 + 地点 + 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案例解析

1.摘录删改法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选自《花钟》,作者:佚名)

◎ 真题再现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 答题思路

如何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可以运用“摘录删改法”。

“中心句”往往是对段落意思的概括。它就像淘气的娃娃,位置不断在变——段落开头、中间、结尾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抓住它,进行摘录删减即可。

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我们先要抓住中心句“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因为这个句子比较长,概括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次要信息省略,这样就能很好地对以上段落的意思进行概括。

2.增补合并法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选自《花钟》,作者:佚名)

◎ 真题再现

请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 答题思路

如何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可以运用“增补合并法”。如以上段落中加粗的两个句子,其中的关键信息缺一不可,我们在概括时需要对其进行增补合并。

有些段落的关键信息分散在不同的句子当中。有的同学直接以开头第一句“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或者“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来概括段落意思,这些答案都是不够严谨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需要点出来。

3.关键词串联法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选自《花钟》,作者:佚名)

◎ 真题再现

请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植物学家根据花在一天内不同的开放时间修建“花钟”。

◎ 答题思路

我们在有些段落中找不到能概括段意的关键语句,需要串联关键词自行概括,这就是“关键词串联法”。

例如以上段落有两句话,第一句讲“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关键词是“植物学家”“花钟”;第二句讲“根据开放的花判断大致时间”,关键词是“开放的花”“大致时间”。串联以上两句话的关键词,就可以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

4.扩题法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作者:佚名)

◎ 真题再现

请概括《三顾茅庐》一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被他的诚心打动,同意辅佐他。

◎ 答题思路

如何概括《三顾茅庐》一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运用“扩题法”。概括时,抓住题目中“三顾茅庐”这一主要事件,补充主要人物,再稍微拓展一下即可。

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题目常常是很好的突破口。特别是以“主人公姓名”或“主要事件”命名的文章,概括其主要内容的主要公式是“人物+事件”。如《祁黄羊》一文,一看这个文章题目就知道主人公是谁,补充主要事件后,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用一句话进行概括: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两次为国举荐贤才。

5.六要素梳理法

燕子专列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2012年版第六册,作者:昊天)

◎ 真题再现

请概括《燕子专列》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年春天,瑞士的气温骤降,燕子濒临死亡,政府呼吁人们救护燕子,并用专列把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

◎ 答题思路

如何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运用“六要素梳理法”。

就《燕子专列》一文而言,其六要素可梳理如下。

时间:一年春天

地点:瑞士

人物:政府工作人员和居民们

起因:气温骤降,燕子濒临死亡

经过:政府呼吁人们救护燕子

结果:燕子被专列送到温暖的地方

综合以上六要素,就可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对点练习

1.摘录删改法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人生下来后有两个发展方向:第一,亲密性,母亲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第二,独立性,父亲在这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特殊的责任。孩子在五个月后就能感觉到父母的爱不一样:母亲抱孩子抱得很紧,孩子感到很安全温暖;父亲抱孩子没有使劲抱的,他们东摇摇,西晃晃,姿势千奇百怪,但父亲一抱孩子,孩子就容易兴奋。母亲带大的孩子细腻、温柔,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勇敢、顽强。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联手提供。

(选自孙云晓讲演实录)

◎ 阅读作答

请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最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联手提供。

◎ 答题思路

我们可以运用“摘录删改法”,对最后一句“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联手提供”进行摘录删改即可。

2.增补合并法

人的记忆力是靠什么来增强的呢?这离不开长期的记忆力锻炼。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为自己设计了一套锻炼记忆力的“体操”,他每天起床后要求自己强记外语单词。日久天长,他坚持不懈,因此记忆力变得非常好。他不仅精通文学、历史、自然科学,还熟练地掌握了五种外语。除此之外,还要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某单位新装了上千部电话,要求话务员在两个月内记住这些号码。如果靠死记硬背,则很难完成任务。可话务员用谐音背记、推算背记、跳跃背记等方法,仅半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选自《怎样增强记忆力》,作者:佚名)

◎阅读作答

请概括以上段落的意思。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增强记忆力离不开长期的记忆力锻炼,还要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

◎ 答题思路

我们可以运用“增补合并法”,对“这离不开长期的记忆力锻炼”与“除此之外,还要讲究科学的记忆方法”两句话进行增补合并。

3.关键词串联法

蜜蜂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选自《昆虫记》,作者:[法]法布尔)

◎ 阅读作答

请概括《蜜蜂》一文第2~7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实验过程中,首先,捉蜜蜂放入纸袋;接着,到四公里外在蜜蜂身上做记号、放蜜蜂;最后,记录飞回的蜜蜂数量和蜜蜂回到家的时间。

◎ 答题思路

如何概括实验过程?可以提炼第2~7自然段中的“捉蜜蜂、放入纸袋、四公里、做记号、放蜜蜂、记数量、记时间”等关键词,并按顺序进行串联。

4.扩题法

普罗米修斯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天上去“盗”取火种。

有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jiù)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出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了尽头。

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有一天,著名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七册,根据古希腊神话改写)

◎ 阅读作答

请概括《普罗米修斯》一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取了火种,受到宙斯的严厉惩罚但坚决不屈服,最终被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所救。

◎ 答题思路

本题我们可以选择“扩题法”,由主要人物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

5.六要素梳理法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2012年版第十册,作者:佚名)

◎ 阅读作答

请概括《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

◎ 答题思路

我们可以运用“六要素梳理法”,找出六要素,将其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了。本文的六要素可梳理如下。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

人物:晏子、楚王

起因: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势想侮辱晏子

经过: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晏子巧妙回击

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综合以上六要素,就可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