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京城“鸡”战 下
肯德基开业之初,京城快餐鸡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他独特的风味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尽管后面出现了众多的挑战者,所有人都对他虎视眈眈,但他一点都不慌,因为肯德基除了是一家快餐店外,更是一家成熟的国际企业。
肯德基来京城发展之初,就选好了合作伙伴——京城畜牧局,然后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关系,迅速在举世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南侧,寸土寸金之地建立起当时世界第一大快餐店。
肯德基规定,在世界任何一家连锁店都要拿营业额的3%~5%用作促销费用,因此他在京城快餐鸡的促销活动中显得游刃有余。
1990年的时候,肯德基与广告代理商新世纪广告公司合作推出了一项活动,口号是“记住,机会只有一次”,这个口号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活动规定,凡到肯德基就餐的顾客均可获得一份小礼物,这一策略非常成功,当天前门肯德基的日营业额一举达到了14万元,同时位于龙华街的连锁店开始经营外卖业务。
另外肯德基对中国的公益事业的热心程度也是其他快餐鸡行业不能比拟的,从1988年开始肯德基先后向全国农民运动会,京城教育基金会,农民足球队,农民体育协会第十九届亚运会捐款达67万元,这让他在民间积累了不少好感度。
在品质、卫生和服务方面,肯德基有着详尽的文字规定,甚至将这些规定装订成册,包括《切鸡手册》和《装修手册》等。
炸鸡的工艺流程也非常详细,需要切鸡的刀口大小都有明确的规定,为了保证质量和口感,炸鸡炸好后90分钟未售出就必须扔掉。
在卫生方面他们做的也很认真,员工不但穿着暖色调干净统一的服装,桌面和地面也保持着一尘不染,而与其他店最大区别的就是他们的店内摆放着垃圾箱,可以说在肯德基之前,国内没有任何一家餐厅,将垃圾箱设置在餐厅内,这是一项很普通的设置,在国外人们购买食物就餐后,会被要求就餐者自己收拾好废弃物扔进垃圾箱,当然入乡随俗,国内一般人花了大价钱吃了一顿炸鸡,可不会还给你收拾桌子,但有的垃圾会顺手扔掉。
肯德基在各个方面,对国内这些新兴的快餐行业都是碾压级的存在,尽管后面的挑战者如过江之鲫,但也没有一个能撼动他的地位,只是在如今的历史中,北方一家即将要成立的快餐店,也将加入到这场马上要开始的快餐炸鸡大战。
苏惠走在周阳的身边,听着周阳天马行空的想法并没有反对,美式炸鸡快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模式,她脑海中没有轮廓,但这周阳一年的变化非常大,她心中现在对丈夫很信任。
“新工厂刚开业,如果再开快餐店,我们能忙过来吗?”
周阳问道:“为什么要忙?快餐店里也可以雇店长来看着。”
他开始给苏惠灌输新的思想。
“老婆,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家大厂,不再是以前的小打小闹,不用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应当适当地放权给下面。”
苏惠点点头,心中想着就算要放权给下面,她也会好好考察一下对方的人品能力,不知不觉中,苏惠的性格也产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前那个沉默寡言的女人,现在的她会更多地用商业思考问题。
“炸鸡快餐的利润非常高,尤其美国风味的噱头,到时候顾客肯定非常多。”
“点子是不错,可是谁会做美式的炸鸡呢。”
周阳嘴角含笑,一脸骄傲地看着她,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好像写着一个大大“我”字。
苏惠噗嗤一笑,露出狡黠的笑容。
“会做外国炸鸡的人真不好找,这么有本事的人哪里能遇到呢。”
这一刻,周阳感觉老婆学坏了,他故作深沉的咳嗽了两声。
“其实在下也略懂一些额迈瑞肯的手艺,我做的炸鸡口味绝对不比京城那个叫肯德基的差,而且咱花样多,保证顾客满意,等周末有空,老公给你露一手,来一个炸鸡全家桶。”
苏惠的眉眼弯成月牙,笑眯眯地看着他。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你就瞧好吧。”
苏惠又问了一个她关心的问题。
“那你打算租几家门店开快餐呢?”
“没有明确数字,但是越多越好。”
周阳指着路边。
“如果家里电线坏了,让你买电线,你想去哪儿买?”
话题突然拐了一个大弯,苏惠环视了周围一圈,然后指着一家店面说道:“我会去那家电线销售部,家里现在用的电线也是在他们家买的,质量很不错。”
“你知道吗,电线厂最厉害的部门就是销售处,他们有着一套自己的销售模式,别的厂都称呼为电线厂经验,其实就是抢占市场,增加辨识度,现在整个阳城开了不下几十家电缆电线销售部,咱们也要学习电线厂模式,争取在各个区都有咱们的快餐店,增加影响力,我还打算让快餐店与冷饮厂联动经营,把咱们的厂标贴在显眼的位置,而且只提供咱们自己的冷饮。”
苏惠平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她只是觉得买电线去电线厂的销售部非常方便,习惯了。
小西的电线厂眼下正是辉煌的时候,在厂长谷殿仁的带领下,电线厂蒸蒸日上,其主导的电焊机电缆,橡胶电缆,编织型橡皮线,塑料电线及电机接线,全塑控制电力电缆,户外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等质量非常好,都是他们家的拳头产品。
但电线厂最令外人津津乐道的则是销售处美女处长王克慧,还有她那些各个长得漂亮,能说会道的手下们。
虽然时代落后,但人才总是会逆势而上,迸发出强大的动力,就像现在某个收废品的小子方威,周阳还有许多要学习的东西。
繁华的街道上,两个人手牵着手,有说有笑的走下去,不聊工作,聊起了生活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