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双碳”目标导向下,全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低碳、绿色、智慧化是农业农村奔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业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的变革,都需要发挥绿色金融的力量。当前世界农业正从高碳农业时代转入新型绿色、低碳、生态、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即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时代。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暖,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减排固碳,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提升金融改革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第六届“中国西南农村金融论坛暨金融学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于2022年11月18—20日在“万里长江第一城”美丽的宜宾市举办。本届论坛由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四川省金融学会乡村振兴金融专业委员会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四川农信/宜宾农商银行、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和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农村经济》杂志社、《农村金融研究》杂志社、《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杂志社、《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社、四川省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四川新闻网财经频道、宜宾市电视台协办。本次论坛得到了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农村金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金融业内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校研究生、实务工作人员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投稿。本次论坛共收到近70篇论文。会后,会务组通过与论文作者协商,将作者愿意公开发表的17篇与本次研讨会主题相关的论文集结出版,旨在为推进中国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副主任姜林(在论坛上讲话)指出,金融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绿色发展与绿色转型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绿色金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向绿色和持续发展转型,是赋能绿色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绿色金融兼顾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项有责任、有情怀、有温度、接地气的事业。中国农业大学何广文教授对乡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何广文教授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什么是高质量的乡村金融服务?第二,高质量乡村金融服务机制建设面临哪些挑战?第三,怎么构建高质量乡村金融服务机制?何广文教授总结出高质量乡村金融服务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具有创新的理念,特别是要具有金融包容性增长与发展的理念;二是具有将社会投资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创新能力;三是以市场手段为主配置乡村金融资源。四川省金融学会秘书长历鹏教授解读了普惠金融服务成都乡村振兴改革方案。历鹏教授认为目前成都普惠金融服务基础趋于完善,成都市城镇化率达到79.5%,并且搭建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辐射全省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他认为,成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肩负着三大使命:建设普惠金融服务成都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实践,擦亮四川省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打造更高标准的“天府粮仓”。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分享了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难点挑战与实践路径。关于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蒋永穆教授从“共同”与“富裕”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共同”是指全体人民的富裕,“富裕”则包含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两个方面。他指出了城乡融合发展是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他认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存在的现实挑战有三点:一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二是农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为此,蒋永穆教授提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一是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二是着力提升农村发展质量,缩小不同区域农村发展差距;三是加快优质文化的传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以绿色金融携手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双碳”工作为主题,指出乡村振兴最基本的是产业兴旺繁荣,而农业产业化并不是单一的产业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最终要向农业绿色发展模式方向转变,主要聚焦农业布局、农业产能、土地、耕地资源、农业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并且要将绿色发展贯穿农业活动产前、产中、产后、产地等整个产业环节,包括减排固碳、污染防治、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农产品安全等。而其中每项内容的开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作为其重要抓手,两者密不可分。何锦峰表示,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农业绿色发展来实现。如果整个农业产业链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那么这就是我们应该积极推进的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新形态。
一、金融创新与共同富裕
金融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金融创新对于实现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关于如何实现金融创新,申云和卢跃认为农业绿色转型和农村生态宜居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赋能“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金融通过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农增收、均衡配置生态项目资源、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和乡村生态宜居质量,能有效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宋坤和赵虹慧以攀枝花芒果果农融资为例,探讨了在三种不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芒果果农的网络嵌入性,以及这种嵌入性差异如何影响芒果果农的融资绩效。田红宇和王晶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合并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他们研究发现:作为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破解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对农户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可靠。唐露以遂宁市农村金融适应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研究主题,分析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现状。她指出,目前农村实现土地流转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规模性生产,所需资金金额大,持续时间长且集中,金融服务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成渝地区如何协同发挥智慧农业保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形成两地共赢局面?为此,谢小蓉、赵玲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脱贫户返贫的七个潜在诱因,提出了智慧农业保险防返贫体系构建机理与主客体方面五个影响因素,并围绕潜在诱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谢欣丽和谢小蓉以“农村数字金融”为主题,选取在中国知网检索得到的494篇样本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而得出当前我国农村数字金融研究进展、热点,并做出展望。李裕坤等以四川省首个以流域为单元布局建设的经济带——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沿线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核算体系,对成都、内江、泸州等五市进行了横向比较,最后提出推进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二、绿色发展与产业融合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支持经济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吴平和张洪瑞采用2008—2019年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绿色信贷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其研究表明,绿色信贷可以通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降低碳排放水平,且绿色信贷在非轻度碳排放水平地区对降低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彭艳玲、周红利、蒋远胜依据川、渝、宁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地抵押试点地区调查数据,分别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和Credit Risk+模型识别信用风险和度量信用风险损失,并进一步开展压力测试分析。他们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数理统计方法,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农户信用风险表现更优。黎毅与何虹瑾基于2010—2020年我国西部省域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运用GQ模型拟合洛伦兹曲线并测算FGT指标,测算出后扶贫时代农村总体和各省域子样本异质性的相对贫困状况并进行相对贫困变动分解,采用Shapley完全分解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他们提出,在后扶贫时代,西部省域农村应当继续完善相对贫困的识别体系与扶贫机制,协调发展各省域农村经济以缩小地区性差异,同时寻找城乡贫困治理的差异化路径。熊德斌、陈君怡以贵州省黄牛产业集团黄平SPV公司的黄平县生态牛养殖项目为例,阐释了金融协同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他们考察了黄牛养殖产业从项目启动、农户养殖到商品牛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挖掘该项目运行背后的产业逻辑、保险逻辑、普惠金融逻辑。赵绍阳等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数据与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规模效益的促进作用。他们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增加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环节的土地效率与劳动效率;与此同时,数字乡村建设还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三农产业融合新业态及建设当地特色产业等构建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显著促进农业发挥规模效益。黎毅等分析了2013—2020年省级宏观数据和CFPS2016、CFPS2018两期微观家庭匹配数据,深入讨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
三、乡村投融资创新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动区域城镇化、经济增长与城乡均衡同步发展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乡村投融资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均衡同步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潘世磊等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四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补贴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关系和作用机制。他们研究发现,农业补贴对耕地“非粮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涂超洋等通过构建城镇化—经济增长—城乡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川渝地区2005—2019年19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城镇化—经济增长—城乡均衡发展指数及三系统之间的空间耦合协调状况进行测算。他们从差异化推动地区城镇化—经济增长—城乡均衡发展建设出发,针对如何充分发挥川渝地区发达城市对于其他城市的辐射效应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扶桑和张标利用安徽省1227个农户调查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从政策认知、政策监管和政策激励三个角度探讨农业政策对农户生产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决策的影响机制。宋爽和白文沛基于融资供给和需求的视角,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西藏自治区2019年第二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小微企业融资调查问卷数据,通过CRITIC构建融资环境指标体系的方法来综合评价西藏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并分析了疫情冲击的影响。
四、总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农村金融发展道路道阻且长,加快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做好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与绿色金融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探索绿色发展和金融创新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需要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的征程中不断踔厉风发、勇毅前行。
编者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