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历史阶段。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必须继续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我国城镇化在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等方面进展明显,从而进入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由规模扩张转向以提升质量为主的新阶段,即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转向提升质量、建立健全适应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制和政策创新方面。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了发挥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政策难题,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从而更大力度地激活城乡市场、释放国内需求。西部地区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回旋余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因此,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等体制和政策束缚,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紧迫。成都市是西部地区的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呈现出大城市带大郊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其城乡二元结构一度非常突出,成为启动城市消费、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明显障碍。为此,成都市在21世纪初开启了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统筹城乡改革探索,并且因为前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于2007年6月7日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成都西部片区于2019年12月成为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部署的9大探索任务之一。成都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探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提炼,这对指导西部乃至全国其他区域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立足新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运用比较分析、案例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性,梳理进入新时代以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城乡二元结构、城镇行政管理、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城镇投融资等体制和政策障碍表现及其影响,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体制和政策问题的根本原因;探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拉大的体制和政策障碍的特殊性表现及其根源;全面系统地总结成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做法、存在的问题、未来努力的方向和值得借鉴的经验等;梳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体制和政策变迁过程,分析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问题的特征及未来走向,并主要从城乡要素配置的角度确立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创新的两条理论路径——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和持续的权利开放;最后提出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形态优化,体制与政策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建议。
本书主要观点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真正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实现城乡要素畅通循环、启动投资需求,从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引擎。对西部地区来讲,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推动就近城镇化发展、保障全国产业链稳定、培育都市圈和城市群等战略枢纽、拓展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空间等特殊性重要性。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体制和政策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政策,克服这一体制和政策难题需要很长时间,不可能短期内一蹴而就。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政策难题的产生,主要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这是客观原因;而地方政府追求规模和政绩工程的冲动,进一步强化了大城市的集聚功能,抑制了其辐射带动作用,这是主观原因。在西部地区,越是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政策缺陷表现得越明显、越突出,对城镇化的阻碍作用越大。成都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表现在较早就从“扩大内需”这一超前理念切入,找准“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以及公共资源合理配置”这一关键着力点,实施从集聚走向平衡的科学路径,推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就近城镇化的城镇化空间新格局,建立健全“体系一致、可自由转换”的城乡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政策变迁受国家重大战略的影响和驱动更为明显,政府主导作用较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强劲;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制度日益呈现出保护农业农村农民利益、高度重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城乡之间日益扩大开放、改革探索坚持系统推进、实施区域间的差异化探索路径等未来趋势;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创新,一方面要遵从在集聚中走向平衡的总体路径,另一方面要以持续的权利开放作为城乡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关键支撑。在未来完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的实践中,西部地区应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同时从牢固树立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进一步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争取国家加大对新型城镇化改革创新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落实相关政策诉求。
本书的内容具有以下特色及创新:一是紧紧围绕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体制和政策问题来研究。本书对体制、制度、政策的内涵进行了区分,对体制和政策问题的表现、实质、变迁历程及特征和趋势等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尽力避免将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问题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混为一谈。二是注重研究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问题的特殊性。这当中包括分析新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性重要性,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体制和政策问题的特殊表现、产生根源及变迁特征等,增加了研究的深刻性和特色性。三是全面系统地总结成都市城乡融合发展中新型城镇化试验改革探索实践经验。从2007年6月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以来,成都试验区已运行了约16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好好总结。本书结合新时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吸收最新实践进展,对总结成都市改革试验探索实践经验进行了积极努力。本书无疑对提升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拉动西部地区国内需求,推进全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所助益。但本书实地调查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加之写作计划实施中正值新冠疫情持续之时,部分调研计划被迫中断,调研广度和深度因而受到影响,同时由于笔者学术水平有限,相关理论分析、趋势判断等可能还不完善,有待日后逐步深入研究。
王娟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