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行业不仅要让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配置,还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金融中心建设是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提高我国金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对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域金融中心快速发展,金融业态不断创新。为了综合评估各中心城市金融发展的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促进各中心城市之间相互了解,实现错位竞争,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本课题团队自2017年起开始编制天府金融指数,并每年更新数据,动态发布指数进行比较研究。
天府金融指数以“理论、政策、实践”为指标构建的基础,遵循以现有的金融中心理论为指导、兼顾未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全面性和可获得性、动态追踪和评价金融体系的发展四个指标编制原则,既参考和借鉴世界上国际金融中心指数的构建标准,又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特点,兼顾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和新兴的金融业态,力求系统、全面、准确地反映金融中心的现实情况和政策内涵。关于指标体系设计,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力资源和金融从业环境等传统金融业态是主流金融指数所考虑的方面,天府金融指数也不例外。相较于现有的其他金融指数,天府金融指数的一大亮点是将新兴金融业态纳入评估体系。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与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区域协调、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适应的新兴金融业态在我国蓬勃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国的金融格局。因此,天府金融指数在设计时兼顾传统金融指标和新兴金融指标,更好地反映各中心城市传统金融业态和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动态,以便相关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金融发展策略。天府金融指数的编制选择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除拉萨外)和5个计划单列市,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从业环境、人力资源、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农村金融八个维度进行评价。
2022天府金融指数评价体系包含一个总指数、两个分指数和八个子指数,主要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2021年度的金融发展情况。2021年,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政府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改革举措稳步推进,产业链韧性稳步提升,金融风险稳定化解。疫情持续和外部冲击的交叠、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给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从总体来看,35个中心城市在2022天府金融指数中的排名变化不大,但从总指数得分和子指数动态发展来看,部分中心城市金融发展成效突出,金融供给结构不断改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更好地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具体而言,北京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深圳、广州的金融业发展在疫情冲击下持续面临挑战;成都持续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杭州、武汉、郑州基本盘稳健,着力差异化发展;中西部地区以改革开放促进金融发展,亮点突出;海口、宁波、厦门创新举措频出,不断助力金融发展。
在结构方面,从分指数来看,传统金融分指数排名前十的中心城市与上期相比没有变化,但新兴金融分指数仍处于变化之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传统金融业态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方面都名列前茅,金融领域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成都在科技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兴金融指数排名从第6名进步到第3名。从子指数来看,面对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动荡的2021年,我国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充满风险与挑战,地方金融发展步调更稳、举措更实、风险更低,这在八个子指数上均有所体现。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优势依旧,多数中心城市排名不变,个别中心城市有所进步。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排名分布较为稳定,但内部略有调整。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虽有亮点,但整体依然相对落后。
在2022天府金融指数中,各子指数呈现不同的排名分布,在金融发展各个子领域中分别有中心城市展现出各自的独特优势和发展亮点。报告选取了在各子指数排名前列或者进步较大的中心城市进行分析,挖掘其发展亮点、总结其发展经验,以供大家借鉴。最后,报告综合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助力区域中心城市实现金融协同发展。一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做大做强金融市场,包括拓宽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强化资本市场意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是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培育引进创新型金融机构,包括扩大金融机构体系,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培育引进创新型金融机构,完善配套金融支持体系。三是优化从业环境,提升中心城市硬实力,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汇聚高端金融人才,包括构建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壮大金融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金融人才培养前置化,促进金融机构与高校的产教融合。五是创新金融服务,推动科技金融快速发展,包括构建支持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发展的金融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政府资金吸引外来投融资支持行业发展。六是加强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七是刺激文化需求,提升文化金融服务能力,包括发展文化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努力打造文创金融全服务链;加强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资源对接。八是激活农村产权金融功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包括不断完善农村金融配套机制与基础设施、继续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涂永红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