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确理解以及处理好资本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新发展阶段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发挥资本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的积极作用,规避其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异化的消极作用。马克思对资本与生产力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理支撑。
本书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主要研究文本,力图精准把握马克思的“资本”“生产力”范畴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语境中将宏观、抽象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微观化、具体化。
首先,必须重新激活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批判性维度,反思纯实证性和拜物教式思维方式,以“形式规定”的思想方法把握“资本”范畴。作为承载者的各种实体因素固然表现为资本的“物质规定”,但从资本的“本质规定”来看,它是通过剥削雇佣劳动来榨取剩余价值的生产关系,对抗性是其重要特征。资本权力实现了主体的客体化与客体的主体化,创造出“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
其次,“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应把对“生产力”的考察放置到“哲学—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的双重视域当中。从本质抽象与现象具体两个层次将马克思的生产力把握为“生产力一般”与“生产力具体”,即“生产力的二重性”。其中,劳动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与总和的生产力是“生产力一般”的四重本质规定;而对于“生产力具体”的分析则必须始终围绕物质生产的主轴,力避“泛生产力论”陷阱,同时要将其与资本权力的微观运行联系起来。
再次,资本与生产力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与机器大工业代表了资本发展生产力的三个主要阶段,资本在其中显示出将生产力提高到极限的趋势,这也为人类的自由解放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然而,现代性的悖论在于,资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又破坏和限制了生产力,使“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片面化,换言之,资本生产力的发展是以劳动生产力的萎缩畸形为代价的。实际上,资本生产力不过是劳动生产力在特定生产关系下的表现。资本权力将其宰制的社会性力量表现为资本固有的物的属性,生产力越发展,资本拜物教就越具有神秘性。资本对于剩余价值有着不可遏制的欲望,促使其全面发展生产力,然而生产力的提高造成了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从而不断压缩资本的利润空间。生产力越发展,资本受到的限制就越多、越严重,资本最终会解构掉自身存在的根基,扬弃对抗性从而导向共产主义。
最后,对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围中的当代中国而言,既要驾驭资本逻辑,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又要持续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把生产力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
项荣建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