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社会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才能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一)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信用建设
加强医药卫生机构信用管理和行业诚信作风建设。树立大医精诚的价值理念,坚持仁心仁术的执业操守。培育诚信执业、诚信采购、诚信诊疗、诚信收费、诚信医保理念,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等诚信医疗服务准则,制定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药师、护士等医务人员信用评价指标标准,建立诚信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人口计生领域信用建设,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信用信息共享工作。
(二)社会保障领域信用建设
在救灾、救助、养老、社会保险、慈善、彩票等方面,建立全面的诚信制度,打击各类诈捐骗捐等失信行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提高基金征收、管理、支付等各环节的透明度,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三)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制定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示办法。建立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办法。规范用工行为,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和仲裁的管理。加强劳动保障监督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诚信建设,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四)教育、科研领域信用建设
加强教师和科研人员诚信教育。开展教师诚信承诺活动,自觉接受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发挥教师诚信执教、为人师表的影响作用。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探索建立教育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学校教师和学生、科研机构和科技社团及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努力解决学历造假、论文抄袭、学术不端、考试招生作弊等问题。
(五)文化、体育、旅游领域信用建设
建立健全文化企业主体、从业人员以及文化产品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法制定文化市场诚信管理措施,加强文化市场动态监管。制定职业体育从业人员诚信从业准则,建立职业体育信用等级的第三方评估制度,推进相关信用信息记录和信用评级的广泛运用。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游业消费者意见反馈和投诉记录与公开制度,建立旅行社、旅游景区和宾馆饭店信用等级第三方评估制度。
(六)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建设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诚信管理制度,出台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价办法。重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信息纳入失信记录,强化对盗版侵权等知识产权侵权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提升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用建设,探索建立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标准化体系和诚信评价制度。
(七)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建设
推进国家环境监测、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加强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建立环境管理、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评文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能源审计、节能评估和审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评级和监管。加强对环资项目评审专家从业情况的信用考核管理。
(八)社会组织诚信建设
依托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加快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引导社会组织提升运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规范社会组织信息公开行为。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各类社会组织章程,强化社会组织诚信自律,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行业信用建设中的作用,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
(九)自然人信用建设
突出自然人信用建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托国家人口信息资源库,建立完善自然人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记录,实现全国范围内自然人信用记录全覆盖。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
(十)互联网应用及服务领域信用建设
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建设,培育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理念,逐步落实网络实名制,完善网络信用建设的法律保障,大力推进网络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建立网络信用评价体系,大力推动网络信用信息在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建立网络信用黑名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