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自从法国学者孔德将社会学纳入自然科学实证范式,社会学就与“数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跨世纪的演变发展,并随着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社会学在社会变革大潮中推陈出新,计算社会学随之震撼登场。目前,对于计算社会学的解释众说纷纭、五彩纷呈,或侧重社会学,或侧重技术方法,或二者兼备,或多学科并举,这些解释都试图科学地揭示计算社会学的内涵或特征。但是,这些定义或解释要么艰深晦涩,要么具有神秘化倾向,致使计算社会学的大批追随者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其实,梳理计算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后,作者发现有的研究成果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准确地解读和回答了什么是计算社会学的问题。例如,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政策中心、数据与机器学习中心的社会学教授马修·萨尔加尼克,就提供了一个目前为止关于计算社会学最明确的全景式的解释框架。在该框架中,计算社会学被认为是“使用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复杂统计方法,以及社会性网络分析等新的途径,由下而上地塑造社会互动的模型,以发展与测试复杂社会过程的理论”。计算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大数据的获取与分析、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社会学互联网实验研究以及ABM(基于多主体建模)仿真模拟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运用等。从中不难看出,计算社会学以科学哲学、人工智能和数字社会的独特眼光拓展了社会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将社会议题置于对现实场景的关照和未来趋势的模拟之中,开启了社会学研究的全新视野和崭新路径。
就ABM仿真模拟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运用而言,国外学术界对其关注度相对较高、成果相对较多。国内学术界虽有所涉及,但坦诚地讲,研究尚未真正起步,不仅成果数量少,且真正有质量、面向现实社会问题的ABM仿真模拟研究还严重不足。令人欣喜的是,青年学者、四川外国语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昊博士,为我们所呈现的学术专著《复杂性社会治理与异质性群体合作: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研究》,就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探索创新之作。本书研究目的明确,理论价值清晰,试图回答几个关键问题:我国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方法在社会学领域的适用性究竟如何?研究流程和检验标准应是怎样的?该研究范式能否更合理地反映社会现象?该仿真方法能否更有效地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此,作者大胆搭建了一个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研究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逻辑联系紧密、内容体系全面、解释力较强。作者系统研究了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方法的兴起、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平台、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方法的理论基础、国内外ABM仿真模拟方法的应用现状、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案例,并对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进行了认真严肃的讨论,获得了唯有通过大量实质性应用研究才能得出的ABM仿真模拟方法的科学研究体系,给出了计算社会学ABM仿真模拟方法的应用路径,从而对试图回答的几个关键问题做了正面的肯定性印证。
郑昊博士既是一位拥有科学哲学、社会学、数学、人口经济学、统计学等综合学科背景的复合型知识分子,也是一位勤于思考、有理想、有韧性、有担当、有智慧、有高度的纯粹学者。有理由相信,郑昊博士的这项成果值得肯定,而其后续研究更值得期待。祝愿郑昊博士在计算社会学领域进一步深耕细作,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计算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写于西南财经大学光华园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