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破解烟火陷阱
“邦伯请放心,百夫长并无大碍。”
来人紧接着把郊野的情况说了一遍,详细叙述着每一个细节。
“看来,那些烟火并非你们所放,你们在前往救火的途中还遭到了偷袭,这手段当真不简单。”易峟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上次郊野战场上被红色战车上的敌人追击的惊险场景。
如此阴险狡诈的手段,一般戎人应该是干不出来的。卜庄选择原地求援,实乃明智之举。
救援之事刻不容缓,然而带多少人前往却成了难题。
人少,恐怕难以匹敌如此强大的敌人;人多,召集起来又需耗费不少时间,卜庄他们或许等不及。
司寇仓看着北庭的小邦伯陷入沉思,似乎已然洞悉了他心中的顾虑。
“那些戎人偷袭失败后,是否立即撤离了现场?”司寇仓问道。
来人点头确认。
“今日郊野之上,除了着火点附近,是否还有其他粮田、人或牲畜受到损失?”司寇仓继续追问。
来人摇头表示没有。
司寇仓转向北面,缓缓说道:“邦伯,看来今日戎人只是为了暗中偷袭而来,他们所派出的,必定是些身手敏捷、射术高超的人,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易峟想了想,司寇的思路挺有道理的。
“司寇分析不错,那就这么办:你们速速召集几辆行走速度快的战车,再选些腿脚利落的族人,随我去郊野看看。”易峟果断下了决定。
粮田上的熊熊火势已被司马宣等人奋力扑灭,一片焦黑中,有族人忧心忡忡地向司马宣询问:“附近并未发现巡野百人队的身影,我们是否应该到其他地方寻找他们?”
司马宣摇了摇头,冷静道:“不必过于担忧。若卜庄他们真的遇到危险,定会主动点火求援。
而今郊野上无故起火,百人队应该会主动前来查看情况。我们只需在此耐心等候就是。”
他的话音未落,便有眼尖的族人远远望见一支队伍正迅速向他们所在的方向赶来,那队伍的步伐急促,似乎正赶来支援。
这一景象,恰好印证了司马宣的预测。
待那支队伍渐行渐渐近,司马宣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他察觉到,对方的人数远超过平日里所见的巡野百人队,竟多出一倍有余,显得颇为壮观。
这支队伍有条不紊地分为左右两队,呈现一左一右地前行状。
虽然他们步伐匆匆,但每个人的目光都似乎更为专注于路旁的草丛。
左侧的队伍紧紧盯着左侧的草丛,而右侧的队伍则全神贯注于右侧的草丛,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转眼间,双方已行至能够清晰相视的距离。
正如司马宣所料,一侧的队伍确实是卜庄率领的巡野百人队,而另一侧队伍的中央,一辆最为精美结实的战车引人注目。
车上坐着的,正是小邦伯和司寇仓。
作为昜国三司中唯一手握征伐大权的司马宣,其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他出现在众人面前,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的面孔,都会主动上前与他打招呼,表达对他的敬意。
然而,司马宣却只对过来的卜庄轻轻点了点头,对其他人的热情示好则显得颇为冷淡。
他三步并作两步,迅速走到小邦伯的战车旁,脸上的表情异常严肃地自责道:
“巡野不利,被戎人趁机偷袭,连累邦伯亲自来救我,我深感愧疚。
今日战事不利,我愿承担所有责任,请邦伯责罚!”
回想起早上出发时的豪情壮志,他曾自信满满地觉得小邦伯能做到的,自己也能轻松做到。
然而,现实却残酷地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如今让邦伯看到自己这副狼狈的样子,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羞愧和懊悔。
易峟立于战车上,环顾四周,对损失进行了一番粗略的估算。
他深知今日戎人的行动确实出乎预料,因此并没有过分责怪司马宣。
他温和地对司马宣说道:“今日之事,实在怪不得你。”
然而,司马宣依然低垂着头,一副患得患失的样子。看到这一幕,易峟心中不禁一动,他决定给司马宣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好吧,”小邦伯缓缓说道,“我给你个机会,希望你能将功补过。”
听到这句话,司马宣仿佛安心了许多,他迅速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回应道:“谢邦伯留情!”
“我问你,若明天依然由你带队出征,又遇到戎人在郊野点燃假的求援烟火,你会如何处置。”
“这......请容我深思一会。”司马宣恭敬道。
小邦伯点点头,转向卜庄,问道:“卜庄,如果是你,你如何应对。”
卜庄毫不犹豫道:“我以为邦伯来支援我的时候采取的应对办法就很好,将整个队伍一分为二,各自监视一侧就行,既能确保安全又能保持行进速度。”
接着,卜庄详细叙述了自己在过来救火过程中被伏击的经历,以及之后的遭遇。司马宣听后,眉头皱得更紧了。
小邦伯见司马宣仍然没说话,又把目光指向司寇仓。
司寇仓略作沉思后,对卜庄的提议进行了补充:“我认为出征的队伍内应多携带盾牌作为防护,特别是战车上的人。”
“难道就没有快速分辨郊野的烟火是不是自己人点的办法吗?”小邦伯再次发出疑问。
“办法有。”卜庄对巡野有些经验之谈:“例如,我们明日只巡视郊野的东侧,或者早上巡视东侧,中午时分巡视西侧,太阳落山前再巡视南侧或北侧。
这样,不在合适的地点和方位出现的烟雾一律为假。”
“此法虽有其可行性,不过戎人多看几日就会懂了。”
司马宣进一步深入剖析道:“一旦戎人得知我们按照固定的时间和方向进行巡野,他们便会趁机利用这一信息,在郊野更为便捷地掳掠人畜,这无疑违背了我们巡野的初衷和目的。”
“我有个办法请想教邦伯,不知道可不可行。”司马宣终于试着提出自己的办法。
“说。”
“不知道邦伯记不记得观星台上用于测量日影的木杆(日晷)。”
---------------------------------
昜国与戎人的灭国大战即将到来,敬请期待!
求推荐,求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