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监察御史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唐朝殿中侍御史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约789),字文房,安徽宣城(今属安徽省宣城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省沧州市)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授官殿中侍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唐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今浙江省建德市、桐庐县一带)。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这是一位官居殿中侍御史,又曾担任睦州司马的外省籍官员。

屡遭诬陷

刘长卿少居嵩山读书,后移家来鄱阳居住。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与状元徐征同榜进士及第,也有学者认为天宝年间(742—746)登第。据《唐才子传》第二卷记载:“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在御史任上,他忠贞直谏,敢于上书,多次直刺朝廷弊政。

刘长卿的一生经历过唐代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他经历了盛唐的繁荣和中唐的战乱,目睹了社会的荣辱兴衰。他才华横溢,秉性孤介,不为世俗所移,出淤泥而不染。然而,他命运坎坷,晚登科第,仕途不畅,又蒙冤入狱,两遭贬谪,致使他那满腹经纶、满腔抱负得不到施展。尽管如此,刘长卿却一生忧国忧民,不满于官场的钩心斗角,怜悯重赋之下百姓的民不聊生,他为命运挣扎并不屈地抗争。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刘长卿任淮南转运使判官。大历六年(771),又移任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大历九年(774),贪官鄂岳观察使吴仲儒依仗自己有靠山(其岳丈是唐朝名将郭子仪),为非作歹,欲截夺上缴朝廷的钱帛。而刘长卿生性刚直,廉洁奉公,不愿依附权贵,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因而得罪了这位上司。结果反遭吴仲儒以“犯赃二十万贯”之罪诬奏,铸成了当时一大冤案。幸好朝廷派来审理他“犯赃案”的监察御史苗丕尚能秉公办案,刘长卿被就地受审后,死里逃生,免遭牢狱之灾,去职东归。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得到了朝廷传来的消息,刘长卿悲喜交集,感慨万千。他的“犯赃之罪”得以洗刷,但还是难免遭到贬谪,被降级为睦州司马。

刘长卿一生坎坷,两度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今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二次大约在唐代宗大历九年(774)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

歌以咏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写的是严冬,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寂寥无人,写出了作者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俨然一幅风雪夜归图,应是他在遭贬之后创作的。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应当创作于第二次迁谪途经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唐大历十一年(776)的秋末,屡受折磨煎熬、年迈并且体弱多恙的刘长卿奉着皇命,携带妻儿眷属,千里跋涉,来到了睦州治所梅城古镇。

到达目的地安置停当之后,他就写了一首长诗《按覆后赴睦州赠苗侍御》,他写道:

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一言知己重,片议杀身轻。

日下人谁忆,天涯客独行。年光销蹇步,秋气入衰情。

建德知何在?长江问去程。孤舟百口泪,万里一猿声。

落日看乡路,空山向郡城。岂令冤气积,千古在长平。

这首诗是写给监察御史苗丕的,表达了他对苗侍御史秉公办案使自己的冤屈得以洗刷的由衷感谢,流露了他对朝廷内外贪官污吏诬陷忠良的怨气。

睦州司马

唐大历十二年(777)春,刘长卿正式上任睦州司马之职。直到唐大历十四年(779)冬,三年届满离任。建中元年(780),唐德宗即位,起用了一批在唐代宗朝被贬谪的官员。刘长卿结束了他的贬谪生涯,被擢升为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刺史,才离开梅城去湖北就任新职。

刘长卿在任期间,他与当时的两任睦州刺史萧定、李揆关系融洽,相互赏识,相互配合,共同管理睦州政务。他与睦州主管之间,还常常酬赠诗赋,互敬互勉。这给了刘长卿那忧郁的心灵以莫大的抚慰。刘长卿虽是遭贬的司马,但上司没有鄙视他。于是,他尽心尽职做好自己的工作。他对睦州的现实社会非常关注,并对在重赋下苦苦挣扎的睦州民众充满了同情与爱心。他深得睦州百姓的信任与喜爱。

刘长卿来梅城后,曾经在大门外北峰塔下的碧溪坞山涧口兴建了一栋房子,他将这所简陋的栖身之所称作“碧涧别墅”,立即令其增添了诗意。据《建德县志》记载:“碧涧,在城(睦州府城)东三里许,为唐刘司马长卿别墅,群山环抱,胜景天然。今名碧溪坞。”他和家眷就在那儿居住,告病时在那儿调养休息。睦州司马这个官职虽权力小一些,但工作倒是相对轻松闲散,管的事情也少一些。公务之余,能跟家人生活在一起,虽然清贫单调,却也十分悠闲温馨,并且可以安然享受天伦之乐。

结交诗友

刘长卿重情义,爱交友。在梅城期间,他不仅与老朋友常有交往,还结识了本地的一些新朋友。他住在碧溪坞口,出门不远处是蛇浦桥(后来改称佘浦桥,俗称老虎桥),过桥后就到东馆码头。在走水路交通的年代,他的“碧涧别墅”倒是接待友人的好处所。舒州司马皇甫曾、越州诗人严维等老朋友多次乘船来梅城看望他,给他很多的支持与鼓励。他与流寓睦州的越州诗人秦系、睦州诗人章八元交往甚密。与诗人李嘉祐、皇甫冉、张夏、包佶、朱放等,也都有广泛的交流和诚挚的友情。

中唐时期,文人之间的交往,注重以赠诗酬和的方式。刘长卿在梅城时,写过《对酒寄严维》《七里滩重送严维》《蛇浦桥下重送严维》《送严维赴河南充严中丞幕府》等四首诗送给越州诗人严维;写过《酬秦系》《赠秦系》《见秦系离婚后出山居作》《赠秦系征君》《秦系顷以家事获谤,因出旧山,每荷观察崔公见知欲归未遂,感其流寓,诗以赠之》《夜中对雪赠秦系,时秦初与谢氏离婚,谢氏在越》等六首诗给流寓睦州的越州诗人秦系;写过《酬张夏》《酬张夏别后道中见寄》《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三首酬张夏。还给其他友人写了许多酬唱诗篇。

刘长卿最早于唐上元二年(761)最迟至唐大历二年(767)在越州游历。刘长卿跟越州诗人秦系过从甚密。在睦州时,刘长卿写过《赠秦系征君》一诗:“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刘长卿不但写出秦系的“征君”形象,而且将秦系比作陶渊明,为秦系不得其位而不平,其中不无自己曾被贬谪的感慨。据《新唐书·隐逸传》,秦系于“天宝末,避乱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训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可见,刘长卿写这首诗时,秦系尚在剡县,以“征君”相称,不无道理。秦系当有和诗,可惜没有保存下来。刘长卿任睦州司马以后,与秦系依然有诗歌往还。秦系的《耶溪书怀寄刘长卿员外》诗曰:“时人多笑乐幽栖,晚起闲行独杖藜。云色卷舒前后岭,药苗新旧两三畦。偶逢野果将呼子,犀折荆钗亦为妻。拟共钓竿长往复,严陵滩上胜耶溪。”秦系以自我欣赏的态度,向远在睦州的刘长卿倾谈了自己的幽居生活,并提出往访睦州的希望。按理,刘长卿必有和诗,但《刘随州集》并没有保存下来。刘长卿有《酬秦系》一诗:“鹤书犹未至,那出白云来?旧路经年别,寒潮每日回。家空归海燕,人老发江梅。最忆门前柳,闲居手自栽。”从题目看,秦系应先有一诗寄给刘长卿,刘长卿才答以此诗,不过原诗也散失了。刘长卿还有《赠秦系》一诗:“向风长啸戴纱巾,野鹤由来不可亲。明日东归变名姓,五湖烟水觅何人?”亦当写在睦州任上。刘长卿劝秦系生活得现实一些,而自己内心却并不好受,好友间的拳拳之意,溢于言表。

李穆,刘长卿之婿也。诗寄刘长卿云:“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当时,刘长卿在新安郡。刘长卿答云:“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唐贞元五年(789)前后。《全唐诗》收刘长卿诗五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 《唐诗汇评》称十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十一卷。

五言长城

作为中唐诗人,刘长卿诗作丰厚、流传甚远、影响较大。刘长卿诗调雅畅,甚能炼饰。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权德舆称为“五言长城”。刘长卿尝谓:“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佑、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以天下无不知其名者云。常与其唱和的章八元创作的《酬刘员外月下见寄》云:“夜凉河汉白,卷箔出南轩。过月鸿争远,辞枝叶暗翻。独谣闻丽曲,缓步接清言。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刘长卿云:“贫家唯好月,空愧子猷过。”

作为监察御史,刘长卿骨鲠直言、敢于上谏,秉性孤介,多忤权贵,是一名忠贞履职、不惮上差的正直言官。正因为不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所以,他屡遭贬谪。但尽管如此,并没有改变他的为人品格与为官风格。《唐诗记事》云:刘长卿,字文房,至德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