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语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胜览浮图益心智——《庐山宗教史话》片解

“庐山到处是浮图”,仅此一句,足以把庐山与宗教紧紧地关联起来。庐山既有如此众多的浮图景象,“宗教庐山”足以成为庐山文化的闪亮名片。

历史学科班出身、对文化尤其是对宗教文化研究持有热情且有学术造诣的张国宏先生,继《庐山学》《庐山》《宗教与庐山》等丰厚论著后,近日又为我们奉献了一部集典史性、学术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庐山宗教史话》,另辟一个角度,对庐山的宗教人文进行发掘、整理、概述和解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庐山宗教文化的窗口。身为学者,他的学养、学识是丰厚的,他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缜密的、具有开拓性的;身为作家,他富有创意的学术写作突显出文化自觉和历史观照。秉承着“离开宗教看待和研究庐山的历史是不足以还原和透视‘庐山真面目’”这一使命,他一直从事庐山宗教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他的写作是执着而轻松、辛苦而享受的,这是文化之于每一位衷情之人的一种馈赠。

一宗一派,该书对庐山宗教的发脉、传承、走向进行了深度发掘和思想概述,使我们全景式地领略到庐山浮图万千气象的历史画卷。

从秦汉开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者用八段精炼的文字概述,为我们精心描绘了一幅庐山宗教文化兴盛起伏的走势图,使我们对庐山宗教文化的沿袭、传承、创新、发展有了一个总体认识。《混沌与觉醒》,这是对敬畏鬼神,崇拜天地的秦汉时期,发脉于庐山道教文化的总体觉察;《凤凰涅槃》,这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慧远、陆修静为代表的高僧大德为抵达人生最高理想境界而为精神献身的崇高礼赞;隋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释道同尊成为这个时期从统治者到士大夫阶层乃至市井社会对庐山宗教普遍奉持的一种态势;宋元王朝奉行的是“国家至上,君主至上”,需要宗教为其注入新的思想内涵,在此背景下,佛道礼仪和教义自觉融入王道,禅学思想的运用达到了一个高峰……

一衣一钵,历代僧人在庐山弘法布道、精进修行,彰显了宗教思想的广博宏远,宗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因庐山的灵秀和仙气,九江先天得宗教文化之光耀。在这片文化福田,留下了一串串高僧大德在庐山弘法、传教、修性、布道的闪光足迹,也留下了他们呕心沥血、矢志不移的人生追求。“风流天下闻”的慧远和尚为法忘躯,一生践行着如何使佛教得以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宏大信愿;浔阳“十八高贤”之一的宗炳,将慧远“形尽神不灭”和“法性论”的佛学思想融会贯通于他的山水绘画理论,创造性地把精神自由作为中国山水画审美的最高追求;笃好文籍、穷究象纬的得道高人陆修静在庐山修道七年,巧妙地将佛教教义充实到道学之中,促进了佛道文化本质上的一致;出身儒门、生逢乱世、几举不弟的吕洞宾受庐山道风熏陶,从他人那里学到了延寿之术——金液大丹之功和天遁剑法,从而名满天下,云游四海……

一问一答,机锋敏锐、智语灵光的神思哲辩,透散出关爱苍生的大悲情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家看破红尘,了却尘世俗念,心智便如溪流般清澈,在青山环抱之间奔流不息。在佛教的五个门派中,尤其以禅宗最让人心仪神动。一问一答,皆是人生妙语,皆是灵魂影像,皆是思想之光。苏东坡参禅多年,用心良苦,却一直未能参透。被贬黄州时,与归宗寺大德佛印方外交好,惺惺相惜,酬唱往来。正是在佛光的照映下,在智者的启悟下,苏子题作的《题西林壁》一诗,妇孺悉知。后来在杭州任上,回思当年的庐山参禅,苏子思有所悟,留下了“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物,庐山烟雨浙江潮。”这样一首首尾呼应、妙语机深的禅作。人生如潮,潮起潮落,百川归海,潮无痕迹,人生亦不过此耳。

一诗一文,历代高僧大德与文人雅士心智相通、思想交融,为我们对宗教的思考和认知打开了一个窗口。

九江素有“文献之乡”之称,这一美誉与九江宗教莫不相关。慧远大和尚足不出山,迹不入俗,闭门译经释典,为宗教界树立了学究示范。至唐,东林寺建起了藏经廊,内藏经书一万余卷,在全国丛林中首屈一指。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之称的白鹿洞书院更有存世佳话。唐代刺史李渤不时抛开军机之事,隐入洞天府地,专心读书,世人送号“李万卷”。但凡来过庐山的雅士名流,或深或浅都与庐山佛性有过接触或关联,有的结为参禅之侣,有的结为方外之交。《庐山宗教史话》记录了大量的精美诗文,奇思妙意,天然而成。“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25岁来到庐山,被庐山山水、诗韵、佛音所吸引,每每有“吾将此地巢云松”的隐遁之念。

掩卷沉思,《庐山宗教史话》是一部具有宗教学术价值和历史人物典藏价值的著作。时下,商业文化蓬勃如潮,学术思想无力软绵,能让人有所智益的著作并不多见。而《庐山宗教史话》既有典藏价值,又有学术发现,且文字的洗练、精准令人印象深刻,可算得上一本有品位的佳作。

2013年8月22日甘棠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