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民间借贷危机的内在机理及治理路径与对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摘要

自2010年以来,随着“新非公36条”的颁布与司法的松绑,我国民间借贷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因民间借贷所产生的风波与危机自“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开始后几乎从未消减过,直到2018年民间借贷规模开始回落,2020年P2P完全清零之后,民间借贷所引发的风潮、风波和危机才真正消停。纵观我国民间借贷的历史,从未出现过如过去10年那样影响那么广、涉及群体那么多、借贷规模那么大、引发恶性事件那么频繁的情况。分析其逻辑与根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点:第一,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既造成民营企业等主体融资难,又导致居民财富投资无门,再叠加2010年以来的政策鼓励与司法包容,致使长期被压制的民间借贷释放出了极大的发展热情,民间借贷发展开始从地下转为地上,民间借贷的规模急剧增长。第二,民间借贷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却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民间借贷呈现野蛮式增长,风险急剧增加。第三,熟人社会结构的转变使得传统民间借贷中的“声誉约束”机制面临失效,而新型的约束惩戒机制又尚未建立,引发民间借贷不断违约,甚至是恶意违约,不断提升民间借贷市场的违约风险。第四,民间借贷自身项目的高风险以及借贷的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风险。第五,民间借贷参与方都严重存在素养与能力上的缺陷与不足,进一步加剧借贷风险的上升,同时在危机爆发后又会加剧危机的传染与扩散。比如民间借贷机构盲目追求业务而忽视项目风险控制,甚至机构本身就缺乏人才,缺少风控手段;资金出借人金融素养低,风险意识薄弱,盲从效应、恐慌效应与刚性兑付预期强以及借款机构的严重道德风险,等等。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迅速增加以及借贷风险的急剧攀升,如果再遇到政策的调控或是外生的冲击,那极有可能引发危机的爆发,对经济社会造成冲击,引发地方不稳定。因此,本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各地民间借贷风波和危机的梳理,深入探讨其内在机理,分析其传导机制,研究其处理机制;同时总结各地应对和处置民间借贷风波的经验,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化解危机、稳定地方经济社会提供对策建议。

本书一方面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认真研究、总结和提炼各地的民间借贷危机,另一方面深度参与地方民间借贷危机的处理过程,总结更多实务应对之策,以此更好地研究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危机的传染与扩散、危机的处理机制以及危机的应对之策等。

本书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民间借贷和民间借贷危机的理论基础与债务危机模型;梳理国内外民间借贷史以及新常态下民间借贷的现状和特征,为后续危机的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对民间借贷危机史的梳理,分析新常态下民间借贷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探讨民间借贷危机的内在机理与制度性根源,研究民间借贷的传导机制与处理机制,总结提炼过去发生的民间借贷危机的典型案例。第三部分根据机制分析、实证分析、演化博弈分析以及案例分析等得出的结论,提出民间借贷及其危机的治理路径与对策建议。根据本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民间借贷规模与金融抑制、影子银行、货币政策、其他投资资产的收益变化以及家庭金融素养等宏微观因素紧密相关。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则与民间借贷规模和利率、民间借贷项目的风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金融抑制)、货币政策的松紧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紧密相关;而且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会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特质。为此,我们提出:民间借贷危机治理的重中之重应该体现在对危机的预防上,其次才是注重在危机发生之后的应对处理。要通过金融深化、化解金融抑制、降低民间借贷规模、加强法律与政策的顶层设计推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预警和监管,如限定区域经营、限制规模与利率等;要加强对出资人的金融素养教育以及对借款人与借贷机构的金融伦理与职业素养教育等。危机一旦发生,政府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找到风险源、斩断风险链条,避免危机和风险的进一步扩散;而在债务违约的处理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避免政府兜底进而去强化投资人的刚性兑付以及助推借款人的投机意识。但如果市场机制失灵,债务人与平台机构故意逃避责任、逃废债务,投资群体漫天要价扰乱社会秩序,那政府就必须要强势介入处理,让相关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本书从理论视角对民间借贷危机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民间借贷债务危机的爆发模型;从制度经济学视角阐述了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全面梳理和分析了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传导机制;从动态博弈演化视角分析了民间借贷危机处理机制。这些丰富了民间借贷危机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本书的研究是基于现实问题导向,基于笔者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民间借贷的风险防范及危机化解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这是本书相对其他著作独有的优势。当然,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由于民间借贷数据的隐蔽性和不全面性,民间借贷危机数据的敏感性与安全性等,造成了研究数据的不足,致使有些问题难以深入分析。

肖韶峰

2022年8月